光大“云品”正当时
歌舞表演
技艺展示
精美绣品
技艺展示
市民在上海民博会上选购云南特色工艺品。
云南特色民族服装吸引眼球。
彩云之南、多姿多彩的民族风俗,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保留下了千年的手工技艺,彝族刺绣、傣族织锦、剑川木雕、建水紫陶、乌铜走银、白族扎染、尼西黑陶以及滇派内画等,这些种类繁多、风貌独具的技艺,是云南无穷的文化遗产。
手握精彩,云南文化要站上时代风口,云南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只等风来。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大市场、大平台、大窗口,刚刚结束的2015年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就为云南文化带来一股劲风。借这个平台,云南的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梦想再次扶摇而上。
行动
借助展会寻机遇
发展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云南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更好的路子。按照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云南省文产办确立了“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体系,将全省各类民族民间工艺品纳入这5大门类中,分别对应金银铜锡、木竹藤草、陶瓷泥塑、石雕石刻石材和染织刺绣布艺品等5个工艺品细分产业。
10月1日,由上海市文广局、云南省文产办主办,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旅发委、云南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单位协办的上海民博会“七彩云南——民族大家园·文化大观园”主题展在上海东亚展馆开幕,开幕当日即吸引来很多参观者前来观展。
此前,云南曾多次到上海进行各类的推介活动,但如此大规模办主题展会尚属首次。这次展会引起了业内及上海市民的广泛关注,7天的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并有许多观众不断向现场的工作人员询问是否还有类似的活动,表示有意再来观赏和购买珍贵的民族手工艺品。
一位来自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普通彝寨的彝族绣娘,身着艳丽的彝族服饰,站在自己的展台前,透过一针一线,向来宾讲述着云南彝族刺绣的古朴与悠远,手执针线的她在绣布上,演绎古老图案的精细和神秘。“我今天第一次坐飞机到上海来,带来我们那里的彝族刺绣手工艺品,希望有人来看有人喜欢。”这位彝族绣娘表示,能代表合作社来上海参加民博会,自己很幸运。作为云南独一无二,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丽江东巴文也亮相民博会。在展会现场,纳西族东巴法师和华强现场用东巴文书写各种祝词,参观者排起长队等候他的一幅书法。还有德宏傣族刺绣、大理白族扎染、大理银器银饰、剑川木雕、香格里拉尼西黑陶等独具特色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近百家企业及30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带着上万件作品来到上海,进行展览和商贸活动,传播、传扬“金、木、土、石、布”的文化价值。
现场展示和商品营销,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很多人看了现场展示,了解了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故事,更愿意把他们购买回家。
“我去年参加展销活动,通过销售芒果木工艺品等产品收入3万元,”景谷泰怡祥工艺品总经理马生荣一边为客人包装刚刚售出的花瓶,一边回应记者的采访,表示希望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文化企业家道出了希望走出去与市场对接的迫切心声。也看到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云南赢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根基
立足优势提档次
云南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长久以来,生活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共衍共生,并在长期的生产劳动、文化融合、交流迁徙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创造了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品,民族文化烙印清晰,地域特色浓厚,是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品的天然博物馆。
近年来,云南借助不懈的创意创新创造,发掘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涌现了一大批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村落、企业,增强了云南特色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特别是德宏傣族、楚雄彝族刺绣、建水紫陶、傣族织锦等民族民间传统技艺,在逐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同时,也为当地的农民创收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了解,在楚雄就有100多家专营彝族刺绣的企业,这些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产品因搭上“产业快车”,都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同时,这些优秀的企业起到了保护和传承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化、完善产业体系和优化市场的重要作用。通过国家专利认证的武定民族工艺品牌“小花猫”系列彝绣产品,因做工精细、构图精美、色彩艳丽、韵味十足,畅销东部、南部沿海发达地区,走俏欧洲、东南亚市场,彝绣产业实现年产值约1800万元,广大从事彝绣的妇女年人均增收4000多元。
纵观全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历程,楚雄的刺绣发展只是这个产业蓬勃发展的典型缩影。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云南进一步强化产业意识,注重规划引领,思路项目化,项目工程化,抓实园区,抓实企业,打造创意、设计、生产营销产业链,文化产业每年保持20%的增长幅度。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西部前列,全国中上游水平。在云南的文化产业发展十个门类当中,增值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文化产品的辅助生产、工艺美术品生产业和文化信息传承服务业。这五个门类增加值的总和,在全部门类文化增加值中超过3/4,是我省文化产业的支柱。
立足云南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云南在全国首家制定实施了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包括金属工艺品,木雕木刻工艺品,陶瓷工艺品,石雕石刻工艺品,布类工艺品在内的“金、木、土、石、布”五个门类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产业。目前,云南正在向着打造全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的目标在奋斗。
今年,省委、省政府制订了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将对工艺美术大师等技能人才提供相应待遇和扶持发展具体办法,通过人才培养和优势转化,加强产业做强做优。而“十三五”期间,云南将加快形成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化、系列化和品牌化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产业的规模和档次,并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
记者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