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交流会在云南举行 矿山治理有了技术还需政策
全国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交流会在云南举行
矿山治理有了技术还需政策
◆本报记者蒋朝晖
在我国矿业不断发展的历程中,传统开采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安全问题。当前,如何有效利用先进技术助力采矿业绿色发展,备受各界关注。
近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主办的全国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交流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矿山企业的200多名代表畅所欲言,交流和总结我国矿山充填开采的新技术、新工艺,为破解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探索矿业绿色发展路径献计献策。
要改变粗放的采矿方式,努力向绿色开采、清洁开采、无害开采、文明开采转变
近年来,个别尾矿库溃坝导致周边水质、农田等大面积污染、危及村庄安全等事故,教训深刻。
参会代表普遍认为,当前,尾矿是采矿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污染物和安全隐患的源头之一。面对产生大量尾矿、引发各种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的传统开采方式,来一场采矿方式的重大变革势在必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说,当前,只有改变采矿方法,采用新技术手段和装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矿业开采中存在的环境安全难题。
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朝飞认为,我国采矿方式需要进行重大变革,要彻底抛弃粗放的采矿方式,努力向“绿色开采、清洁开采、无害开采、文明开采”转变。
杨朝飞说,当前,积极应对传统开采方式带来的严重生态环境与安全问题,要着力从5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领导,做好部门协调与合作,共同推进矿山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路子,实现矿业开采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法保护矿山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信息化基础上,采矿业需向智能化、无人开采发展,要发展装备,降低成本
参会代表一致认为,从源头上遏制采矿过程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大力研发、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其中,膏体充填技术应用前景广泛。
据了解,近年来,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正在国内快速发展,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通过不断地研究、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研发成果和应用成效。
古德生说,我国矿山经过几十年的规模开采,露天矿床已经不多了,未来必定向地下深层采掘,越来越多的矿山需要进行井工开采;地面上的尾矿和煤矸石的堆积,更是污染严重、事故频发、不堪重负。针对这一情况,科研团队研究出了安全、环保、高效的采矿最新技术——膏体充填采矿技术。现在,膏体充填的系统化、集成化,实现了尾矿浓密系统、膏体制备系统、膏体泵送系统、管道输送系统、中央集成控制系统这五大系统的无缝对接。
古德生强调,矿山相对落后,科研作用就越突出。采矿业在实现信息化基础上,要向智能化、无人开采发展,要把装备搞上去,人减下来,把成本降下来。
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吴爱祥说,虽然我国膏体充填技术和装备相对成熟,但还要做得更好。要在提高浓度、减少水泥、发展绿色环保替代材料上下功夫,要强化技术支撑和严格精细管理,挖掘成套工艺有潜力,进一步减少使用成本。
政府主管部门需做好配套措施;矿山企业应增强治污主动性
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膏体充填采矿技术先进,推广使用这一技术却面临不少现实难题。
杨朝飞分析说,当前,由于矿山资源开采经济补偿机制不健全,使得大量的矿山环境历史旧账无法处理,新的破坏又不断涌现,矿山环境治理的压力很大。拓宽矿山环境治理资金渠道,较大幅度增加资金总量是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
杨朝飞认为,矿山企业是环境治理的重要责任主体,要主动担当,加大环保投入,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治理。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好引导和资金补助配套,推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立起多元化的矿山环境保护资金的投融资机制。与此同时,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确保第三方治理在推进矿业绿色发展中取得显著进展。
吴爱祥说,膏体充填技术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采矿业“三废”零排放,但在推广使用中遭遇传统观念和习惯阻力很大,尤其在当前大的经济形势不好、矿业处于寒冬时期的情况下,企业主动作为比较困难,有的甚至在想方设法转嫁环保成本。
对此,吴爱祥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规范采矿企业行为,加大推广和发展膏体充填技术力度;另一方面应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既担负污染环境的经济责任,又要担负应有的法律责任。
古德生反复强调,绿色发展是矿业开采的必由之路。现在充填开采技术设备的基础有了,地方政府、企业领导层的观念也要转变。建议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企业主动使用膏体充填技术,推进矿区开采和生态恢复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