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肉”横行,监管“灵符”在哪?
“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6月23日新华网)
之前,有朋友说,不要吃“泡椒凤爪”之类的熟食,因为这些产品有可能是用死鸡爪子做成。如今,看到“80后”鸡翅、“70后”猪蹄,除了极度恶心之外,就是震怒。长达二三十年甚至四十年的“僵尸肉”如此轻易“跳上”餐桌,试问,层层监管去哪里了?
还好,此次“僵尸肉”被拦截查处,有赖于海关总署数月的坚持作战,查处这么大数量的“僵尸肉”,可谓拯救了不少人于“口灾”之中。但是,当我们回首“僵尸肉”的来源,追本溯源,就会看到,“僵尸肉”横行,并非一日之功,其泛滥之广,已经盘根错节,从国门之外再到各个省份,渗透开来,这样长的时日,这么广的范围,那么,监管者又“昏睡了许久”?
在“僵尸肉”被曝光之前,曾有媒体曝光“洋垃圾”大举“入侵”的新闻。此次再发生“僵尸肉”走私国内的新闻,可见,“利润差”犹在。花了很低的钱购买,用化学颜料、清洗一新,“华丽转身”成各种熟食品,或者登堂入室进入正规超市、饭店,流入监管力量鞭长莫及的农村及偏远边区,这些都有可能,只要有利润在,有监管上的疏失,或者存在权钱上的交易,这种“僵尸肉”就可大摇大摆地被端上餐桌,被无知的消费者放进自己的嘴里。
而最具戏剧性的是,最先被查处的“僵尸肉”,是被存放在湖南最大的冻品批发市场里。其中,该中心销售的肉品中的三分之一竟是来源不明的走私冻肉——“僵尸肉”。如此,以合格的部分肉品当掩护,“僵尸肉”就这样大摇大摆的流入了市场。加之上游边境走私查处漏洞屡查不绝,生鲜电商的风生水起,也为“僵尸肉”的大行其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消费者面对死猪肉,面对注水猪肉时,如今又面临走私进境的“80后”鸡腿等“僵尸肉”时,又怎能期待消费者有高超的鉴别能力呢?只有采取高压态势,高举《刑法》《食品安全法》等诸多法律严格制裁违法者,更重要的是,要从守住国门开始,守住各个食材流通渠道,真正把“僵尸肉”挡在国门之外,守住“最后一公里”,堵塞住内外勾结的渠道,如此,建构起无懈可击的监管网络,给“僵尸肉”贴上监管“灵符”,才能保消费者不再陷入“僵尸肉”缠身的恶运。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