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甸和轿子山两区5年跨越 加快昆明北部崛起

11.08.2015  13:54

  近年来,随着园区内路网通达,逐渐健全完善的生产、生活和商务等基础设施,也吸引了一批批入住的项目。记者廖斌摄

  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境内有闻名遐迩的轿子雪山和气势磅礴的红土地享誉中外,旅游业是事关全区长远发展的战略产业。 供 图

  轿子山旅游节已经成为两区品牌性节庆活动,以底蕴深厚的彝族文化为纽带,加速辖区内人民的深度融合。 记者周密摄

  5年前,昆明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以下简称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管委会所在地还是一片片荒山和坡地;5年后,这里已经耸立起财富中心、安置小区、公租房、佰旺食品厂房等一栋栋高楼,一条条四通八达的路网贯穿整个园区。从东川、禄劝、寻甸三县区边缘地带到昆明北部崛起新引擎,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用5年的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加快培育昆明北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实现倘甸和轿子山两区“五年大变样”的攻坚之年。

  对此,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党工委书记朱家健表示,全区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围绕扶贫攻坚这一主题,按照 “35366”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产城联动建城市、扶贫攻坚建小康、旅游开发创特色” 三大板块抓建设,突出利用“土地优势、矿产优势、清洁能源优势、旅游优势、生态优势”五大优势谋发展,研究做好“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争取更大的资本投入、争创更好的体制机制”三篇文章求支持,重点抓好“招商、交通、财力、教育、稳定、党建” 六项工作促跨越,牢牢盯住“科学发展的样板区、新型产业的集中区、宜居城市的新兴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北部崛起的引领区”六大目标不傻眼,实现两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效整合发展要素

  倘甸和轿子山两区位于东川、禄劝、寻甸三县区县城辐射带动的真空地带,是北部县区最边远最贫困的地区,2009年居民人均收入仅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4%、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8%。没有北部县区的小康,昆明的全面小康无从谈起。

  2010年8月,昆明市委、市政府作出组建昆明倘甸产业园区和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整建制托管东川、禄劝、寻甸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交界处9个乡镇的决定,有效整合发展要素,进而带动整个昆明北部快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

  倘甸和轿子山两区成立以来,党工委、管委会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良好态势。来自管委会的数据显示:4年来,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3161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4829亿元,年均增长47.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3.7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4亿元,年均增长39.8%;旅游综合服务收入由2010年的755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3500万元,年均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1680元增长到2014年的4200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5倍;累计引进内资47.62亿元,外资891万美元。

   8条措施力促稳增长

  今年以来,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出台了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服务业快速增长、引入民间资本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地规划和供应管理、积极推动创业创新、推进投资环境建设、积极抓好贯彻落实等8条措施力促经济稳增长,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此外,还突出抓好扩大投资、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做好项目落地跟踪服务,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大部分指标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系列措施及政策成效明显。来自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经济发展与投资促进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同比增长51.2%。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23亿元,同比增长66.5%;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3亿元,同比增长7.2%。

  目前,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还不能满足园区开发建设需要。为此,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将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增加基础建设投入,积极探索“园企”合作建设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

  当前,倘甸和轿子山两区正处在发展的攻坚期、改革的关键期、社会的转型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发展任务艰巨。党工委书记朱家健在此前的2015年园区建设暨经济工作会上表示,全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和谐发展为统领,紧紧围绕产城融合建城市、扶贫攻坚建小康、旅游开发创特色“三大板块”,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优化投资环境,全面扭转两区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年内要确保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7亿元;引进内资12亿元,外资300万美元。

  基础设施篇

   园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俗话说:“筑好巢,引金凤。”为此,倘甸和轿子山两区成立以来有序推进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承载能力,做到水电气通讯等公用设施与园区项目建设、道路建设同步推进,全面拉开园区建设框架。

  2012年5月,云南省工信委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请求认定倘甸产业园区、越州工业园区为省级工业园区的请示》,省政府同意认定倘甸两区为省级工业园区。

  4年多来,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3亿多元,园区基础及配套服务能力增强,园区形象和承载力大幅提升,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一方面交通带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辖区内东倘公路(倘凤段)和雪舍公路加速推进,中庆路、昆泽路、古马路和银河路等主要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倘甸、转龙片区保障性住房配套道路建设稳步推进,1号路延长线、13条市政道路等园区配套路网建设初具雏形,全区建制村公路硬化里程达305公里,农村专项安保1期工程顺利完成,园区交通和百姓出行条件得到了改善。

  另一方面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园区水、电、土地、燃气、通讯等配套建设成效凸显,4年多来,完成园区供地1468亩,园区第一自来水厂竣工投产,德卡110KV变电站即将投入使用,两区燃气建设纳入到了园区建设规划,通讯网络等配套管网同步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园区中庆路延长线、园区13条市政道路等园区路网建设已全面进入路面施工阶段,东倘公路一期工程、雪舍公路建设稳步实施,安福小区顺利搬迁入住,德卡110kv变电站即将投入使用,启动了园区第二水厂前期工作,园区供地、供水、供电等要素保障不断增强。两区人民医院、园博园、标准化厂房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以昆明市综合交通五年会战为契机,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将加快辖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推进“三倘”公路建设,年内完成东倘公路(倘凤段)路基工程,积极协调寻倘、禄倘公路建设,力争尽快启动寻倘、禄倘公路二期工程,打通两区与滇中城市经济圈外环线。加快两区内部交通干线建设,年内完成雪舍公路路基工程,启动杨家湾至税房公路建设,确保上半年开工建设转红公路。

  同时,年内确保实现1号路延长线、6号路延长线及连接线、园区13条市政道路竣工验收,新开工倘甸和转龙片区10条市政道路,启动转龙杨家湾至白木卡、转龙北出口道路建设,加快倘甸、转龙保障性住房配套道路建设,加快供水、燃气、强弱电等配套管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招商引资篇

  走出去引进来壮大经济实力

  招商引资是推动园区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倘甸和轿子山两区成立以来,一边强化园区载体建设,一边大力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强化两区招商引资工作,营造“全力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先抓园区、核心抓招商”的氛围。

  目前,云南中电投联合风电场、大唐云南新能源花石头风电场、云南昆钢水泥生产线、昆明产投四星级酒店建设、昆明佰旺食品豆奶加工项目已经落地两区,并有序推进。两区招商引资微信公众平台——“两区经济之窗”已经上线,可实时了解两区的经济咨询、享受招商合作服务等一系列的内容。

  今年,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安排8个外出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目前,已完成6个批次的外出小分队招商工作,分别奔赴北京、上海、浙江、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此外,两区充分发挥领导的统筹协调能力,全力协调和组织招商引资工作确保洽谈项目签约率、签约项目落地率不断提高。

  据了解,凡是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两区实行“代办制+联合审批制度”,即两区权限范围内的审批事项,由两区经济发展和投资促进局组织相关审批部门开展服务;对于权限不在两区的审批事项,由相关部门配合投资商办理。同时,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实行领导联系企业,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专人跟踪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开工及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举措,两区上半年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际引进到位内资为4.89亿元(市级初审数据),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9.8%,实际引进到位外资378万美元(市级认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6%。

  今年,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全面实施园城互动战略,依托两区丰富的土地、水利、生态、矿产、环境等资源优势,围绕生物制药、食品加工、旅游商品开发销售、矿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项目,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到产业园区和产业新城建设上来,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新城靠拢,充分发挥园区、城市对市场、资金、人才的吸纳和集聚作用。

  同时,继续实施“3510”工程,专门收集、筛选、编制项目,拓宽招商渠道,不断创新以商招商、以“”招商、以会招商等形式,积极组团参加各类招商活动,进一步突出招商针对性,确保外出招商取得实质性效果。

  产业建设篇

   双引擎”驱动助推产业发展

  由于受到自然、地理、历史等先天条件的制约,倘甸和轿子山两区产业发展显得困难重重。管委会自2011年正式履职以来,围绕“工业集中突破,旅游提升带动”的双引擎驱动战略,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聚焦工业、旅游业发展,强化内培外引,全力推进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园区内路网通达,逐渐健全完善的生产、生活和商务等基础设施,也吸引了一批批入住的项目。以昆明佰旺食品豆奶加工为例,该项目建成后有意打造从原辅料生产到终端消费各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有效促进各环节全面衔接,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协调发展。

  但与其他起步较早的省级园区相比,倘甸和轿子山两区规模以上企业较少,配套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滞后,产业链尚处于发育阶段。

  对此,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管委会继续引导企业用好用足省、市以及两区产业以及民营企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优惠政策扶持奖励资金,兑现两区产业扶持奖励办法专项资金,增强企业信心;对辖区内的食品加工、生物产业等主导产业加以培育,不断引导产业做大做强。

  在工业经济取得突破的同时,两区不断加大旅游开发步伐,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14年,两区狠抓旅游软硬环境建设,轿子山景区及周边乡镇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旅游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旅游品牌逐步形成,实现旅游综合服务收入较2010年增长了4.8倍。特别是是刚刚结束的第五届轿子山旅游节已经成为两区品牌性节庆活动,以底蕴深厚的彝族文化为纽带,加速辖区内人民的深度融合。

  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境内有闻名遐迩的轿子雪山和气势磅礴的红土地享誉中外,旅游业是事关全区长远发展的战略产业。针对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住宿、餐饮等设施发展滞后,娱乐和购物服务极不健全等问题,两区将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化”的发展思路,充分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内容,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规范秩序攻坚行动,打造旅游精品点、串成旅游精品线,持续推动旅游产业逐渐提质增量,切实加快旅游开发建设步伐。

  扶贫攻坚篇

   跨区域集中扶贫见成效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倘甸和轿子山片区(东川、寻甸、禄劝交界地带)一直处于昆明主城区、3县区县城辐射带动边缘地带,不仅属于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的乌蒙凉山区,而且是昆明市集中连片的深度困难地区和云南省扶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地区,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靠自身力量根本无法辐射带动片区发展。

  2011年10月,昆明市政府与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就编制实施《昆明倘甸扶贫开发综合实验区扶贫攻坚规划》签署合作协议;同年11月10日,省政府正式同意将昆明倘甸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列为云南省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倘甸一举成为新10年扶贫攻坚主战场。而以园区和开发区形式实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倘甸和轿子山两区成立以来,先后实施了贫困村整村推进、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异地搬迁、省级安居工程、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宜居农房建设、扶贫到户贷款及贫困村互助资金、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扶贫等10大类的扶贫开发项目,累计争取到中央、省市财政扶持资金3.5亿元以上,扶贫开发成效明显。

  通过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倘甸和轿子山两区为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体增加了收入,累计解决了5万人的温饱问题,农民生活水平总体得到提高,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1680元增加到2014年4200元。

  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结合幸福乡村建设,抓好以改厕、改橱、改水、改路、建家、宜居农房建设、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扶贫项目建设。通过项目的实施,部分贫困村已初步达到通村公路、村间公路网络化、村间户间道路硬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转龙镇法期村为例,通过实施道路硬化、道路挡墙、斗牛场、停车场、草坪、排污管道、太阳能路灯、牌坊、祠堂等工程,整个村容村貌有模有样,成为轿子山下首个建成的美丽乡村。

  今后,两区将具体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宜居农房建设、特色产业增收、生态环境保护、金融服务提升、教育扶贫、就业援助、卫生扶贫、文化信息、旅游产业提升等十大工程,全面推进昆明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完)(记者 缪亚平)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