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甸和轿子山两区5年跨越 加快昆明北部崛起
近年来,随着园区内路网通达,逐渐健全完善的生产、生活和商务等基础设施,也吸引了一批批入住的项目。记者廖斌摄
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境内有闻名遐迩的轿子雪山和气势磅礴的红土地享誉中外,旅游业是事关全区长远发展的战略产业。 供 图
轿子山旅游节已经成为两区品牌性节庆活动,以底蕴深厚的彝族文化为纽带,加速辖区内人民的深度融合。 记者周密摄
5年前,昆明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以下简称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管委会所在地还是一片片荒山和坡地;5年后,这里已经耸立起财富中心、安置小区、公租房、佰旺食品厂房等一栋栋高楼,一条条四通八达的路网贯穿整个园区。从东川、禄劝、寻甸三县区边缘地带到昆明北部崛起新引擎,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用5年的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加快培育昆明北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实现倘甸和轿子山两区“五年大变样”的攻坚之年。
对此,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党工委书记朱家健表示,全区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围绕扶贫攻坚这一主题,按照 “35366”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产城联动建城市、扶贫攻坚建小康、旅游开发创特色” 三大板块抓建设,突出利用“土地优势、矿产优势、清洁能源优势、旅游优势、生态优势”五大优势谋发展,研究做好“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争取更大的资本投入、争创更好的体制机制”三篇文章求支持,重点抓好“招商、交通、财力、教育、稳定、党建” 六项工作促跨越,牢牢盯住“科学发展的样板区、新型产业的集中区、宜居城市的新兴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北部崛起的引领区”六大目标不傻眼,实现两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效整合发展要素
倘甸和轿子山两区位于东川、禄劝、寻甸三县区县城辐射带动的真空地带,是北部县区最边远最贫困的地区,2009年居民人均收入仅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4%、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8%。没有北部县区的小康,昆明的全面小康无从谈起。
2010年8月,昆明市委、市政府作出组建昆明倘甸产业园区和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整建制托管东川、禄劝、寻甸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交界处9个乡镇的决定,有效整合发展要素,进而带动整个昆明北部快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
倘甸和轿子山两区成立以来,党工委、管委会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良好态势。来自管委会的数据显示:4年来,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3161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4829亿元,年均增长47.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3.7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4亿元,年均增长39.8%;旅游综合服务收入由2010年的755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3500万元,年均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1680元增长到2014年的4200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5倍;累计引进内资47.62亿元,外资891万美元。
8条措施力促稳增长
今年以来,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出台了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服务业快速增长、引入民间资本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地规划和供应管理、积极推动创业创新、推进投资环境建设、积极抓好贯彻落实等8条措施力促经济稳增长,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此外,还突出抓好扩大投资、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做好项目落地跟踪服务,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大部分指标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系列措施及政策成效明显。来自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经济发展与投资促进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同比增长51.2%。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23亿元,同比增长66.5%;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3亿元,同比增长7.2%。
目前,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还不能满足园区开发建设需要。为此,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将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增加基础建设投入,积极探索“园企”合作建设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
当前,倘甸和轿子山两区正处在发展的攻坚期、改革的关键期、社会的转型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发展任务艰巨。党工委书记朱家健在此前的2015年园区建设暨经济工作会上表示,全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和谐发展为统领,紧紧围绕产城融合建城市、扶贫攻坚建小康、旅游开发创特色“三大板块”,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优化投资环境,全面扭转两区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年内要确保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7亿元;引进内资12亿元,外资3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