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定力”促进直接融资
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不是银行贷款的多少,而是重在构建开放、高效、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在“保持定力”的货币政策下,银行贷款的过快增长将受到明显抑制,这势必为直接融资大发展、大扩容提供重大机遇和难得机会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武汉市社会保障学会理事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全文十条,主要围绕银行信贷和直接融资展开,其核心是要解决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在当前“保持定力”的货币政策大背景下,一方面,我们必须控制银行新增贷款的过快增长,以此倒逼银行盘活信贷资产存量,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金投放效率;另一方面,针对中国目前只有大银行、没有小银行的窘状,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小银行和社区银行,本着“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的潜规则,加大小银行对小企业的信贷服务。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具有存款派生或货币创造的功能,银行新增贷款增长越快,意味着基础货币及货币供应量越大。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银行新增贷款飞跃式增长,2007年银行新增贷款为3.7万亿,2008年银行新增贷款4.91万亿,2009年银行新增贷款猛增至9.6万亿,2010年为8万亿,2011年为7.5万亿,2012年8.2万亿,2013年8.9万亿。目前,我国货币存量M2已突破110万亿,银行总资产已突破150万亿。这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以GDP作为比较参数,我们的M2是GDP的两倍 ,银行资产则是GDP的近三倍!相比之下,美国M2大约是GDP的65%,全美银行总资产只是GDP的90%。
然而,在庞大的货币存量条件下,为什么银行还会出现“钱荒”?天量银行信贷资金及急剧增长的居民财富都跑哪里去了?答案只有一个:全民炒房、囤房!银行的钱流向房地产,居民的钱流向房地产,企业的钱流向房地产,当全社会的资金都沉淀或冻结在房地产上时,房地产不仅掏空了实体经济,而且掏空了银行和民众。
在庞大的货币存量及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利益集团却仍在逼迫央行“放水”,洋人更是大肆鼓吹、怂恿中国推行刺激性货币政策,其目的就是要让流动性泛滥成灾,让人民币巨幅贬值。十分庆幸的是,中央银行坚定地执行了“保持定力”的货币政策,这是给那些希望人民币变废纸的人一记响亮耳光。
在“保持定力”的货币政策下,银行贷款的过快增长将受到明显抑制,这势必为直接融资大发展、大扩容提供重大机遇和难得机会。做大做强直接融资,天然地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以及解决企业融资贵紧密相关。
从企业成长周期来看,处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其融资模式与融资手段是不同的,我们切不可“一刀切”地找银行。
在小微企业初创阶段,银行没有资格拿存款人的利益去赌,这时,唯一可行的融资方式就是西方人讲的3F——创业者(Founder,也称傻子Fool)、家庭(Family)、朋友(Friend)。当然,“天使基金”、创投(VC)或私募(PE)也可以主动介入,为这些小微企业提供股权融资。
在企业成长阶段,不仅VC或PE可以进来,而且还能到场外市场(新三板)挂牌,甚至去场内市场IPO,当然,这样的企业也很容易从银行获得优质贷款。
在企业成熟阶段,不仅可以获得银行最廉价的大客户贷款,而且可以IPO,更可以发行低成本公司债。
由此可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不是银行贷款的多少,而是重在构建开放、高效、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既包括股权融资,也包括债权融资;既包括场内市场,也包括场外市场和私募市场(包括VC和PE);既包括现货市场,也包括金融衍生品市场。这才是真正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大难题的主战场。
利率市场化绝不是银行自身的事情,它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整合与推动。归根到底,健康的银行信贷与完善的直接融资互联共通,必将为全社会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便利和金融服务。
来源: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