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篇】元阳县:保护优先 守护文化遗产

21.06.2016  20:48

梯田美景。 通讯员 张正高 摄

顺着历史的足音,循着自然的画卷,一批又一批旅行者背着行囊走进元阳,大地雕刻、农耕文明,哪一幅画面不是惊世之作?青山环绕、水碓悠悠,哪一种风情不让人流连忘返?他们把梦留在了梯田,也把爱留在了梯田。

申遗成功三年,最直观的感受是带来元阳县旅游业的井喷式爆发,从2013年以来,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慕名而来的游客,不断刷新着这里的旅游接待记录——2015年,游客人数突破了160万人次,同比增长27.07%,实现总收入20多亿元。

然而,即便是1300年后的今天,对于以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为核心的活态农业生态系统和文化景观,要做好保护和管理仍然是“世界难题”。在元阳县面前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可谓凤毛麟角,被世界遗产委员会亮起红灯的个案却近在眼前。

元阳县委书记李维思路清晰:“在文化传承中,保护与开发是永恒的课题。哈尼梯田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不可复制的珍贵遗产,无论是申遗之前还是入选之后,都要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实施整体保护、活态保护、就地保护的原则,文化遗产才能可持续发展,更好造福于民、传之子孙后代。

整体保护 筑牢保护基石

为了保护好遗产地,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前往元阳调研,州、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元阳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5次专题会议,及时传达学习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讲话和指示精神,进行全面部署。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元阳县贯彻落实省政府哈尼梯田保护与旅游产业利用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实施方案》《元阳县哈尼梯田保护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和《元阳县文化建设六大工程专项实施方案(2015-2020年)》等地方性实施文件,启动了《哈尼梯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建立由农业、旅游、林业、水务、文体、交通、建设等单位和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下发任务分解表,明确县级责任领导、县级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完成时限、保障措施,把各个部门完成情况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考核,从顶层设计推动哈尼梯田保护与利用各项工作整体落实。

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为461.04平方公里,在遗产区的166.03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5.6万人,涉及18个村委会、82个自然村。在这样广阔的区域,对文化景观和农业系统进行活态保护,考验着政府职能部门的智慧和能力。

以前看游客增长数据,更多的是高兴,现在看数据,却会感到些许担心。”管理层心态的微妙变化投射出“幸福的烦恼”。这些年,人气驱动着商机,元阳像是被市场拉着跑,客栈、餐馆、酒吧……各类商业业态在梯田里快速生长,以前买下一栋蘑菇房的也就10多万,现在100万元都买不到。

在多依树景区附近,一幢尚未完工的建筑孤立路边,这是新街镇一户村民投资建设的客栈,但由于没有经过审批和取得合法建设手续,去年县法院依法开出了3.6万元罚款,成为全县针对违法建筑开出的“最高罚单”。

2012年5月31日,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对依法依规保护梯田景观、耕地红线给出了法律依据,为了保护哈尼梯田的原真风貌,我们绝不手软。”元阳县梯田管理局局长程贵章告诉记者,面对少数村民私搭乱建、侵占多占、破坏山体等行为,执法大队加强每天在核心区的巡逻,以确保能够掌握梯田、森林、水资源、居民人口、村庄建设等的最新变化。

活态保护 建立保护体系

自201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元阳县坚持“保护优先、统一规划、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紧扣“哈尼特色、5A景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了涉及环卫、通讯、供电、供水、排污、消防、交通、旅游等全方位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村寨、水系、山林等文化机理,甚至把天际线、景区路面都纳入了保护范围。建立遗产档案中心、遗产监测中心,定期分析研究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和景观、地质、环境、水文、气候、游客等方面的变化演进情况,为哈尼梯田的保护、管理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保护与利用元阳哈尼梯田,必须抓牢绿色发展要素。”元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和爱红介绍,元阳县划出5条保护“红线”——死守核心区7万亩梯田、12.7余万亩森林、5个遗产重点村和42个传统村落、“哈尼古歌”文化传承、梯田水系恢复保护。

水是梯田的命脉,“刻木分水”是哈尼族对水源管理和分配使用的古老法则,各家各户在梯田入水口设置带有刻度的横木,按照约定比例分水引流,保证大山里的所有梯田都被润泽,这是哈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晶。然而,相较于坝区每亩农田年均需400立方米的用水量,哈尼梯田以其特殊的耕作方式,需要一年四季都要有水浸田,用水量数倍于常规。

与坝达景区一路之隔,东观音山水库隐藏在大山深处,“别处修水库,都在江河湖泊上截流,我们要把工地搬到山顶上。施工难度超乎想象,仅16.39公里长的引水坝头,靠人工运输水泥,工程造价翻了8倍。”水勘队队长李生强指着山箐里的施工现场介绍,工程已被列入西南五省(区)重点水源工程规划,总投资1580万元,总库容168.42万立方米,2018年竣工后可解决核心区1700亩土地的灌溉和2.5万人的饮水问题。

按照规划,元阳县加大核心区水利配套设施建设,目前,纸厂水库全面完工,丫多河水库实现大坝封顶,马龙河水库、诰封碑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快速推进。投资7044.5万元在梯田景区新建和加固小型坝塘16个,扩建改造沟渠10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67平方公里,水利化程度达39%。

就地保护 释放保护红利

种树,让我们吃上了白米饭。”巡山归来,护林员高正江一句简洁的话,道出了元阳县退耕农户获得的实惠。

为有效保护哈尼梯田核心区的生态系统,元阳县把核心区周边生态效益较好的8万亩天然林和人工桤木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补偿资金达61.2万元。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后,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大大提高了林农对森林资源的管护积极性,森林资源得到较好保护,森林生态效益明显增强。同时,实施天然林保护、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东、西观音山被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植树造林29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项目1.5万亩,在核心区公路两侧种植树木1.28万株,绿化里程58公里,使遗产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7%。

活态保护既要见物、更要见人,只有人和物相结合,开展以人为本的保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多达3000多层的梯田里,遍地珠玑,古老的蘑菇房、水碾、水磨房像珍珠一样,散落在村落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居住条件跟不上,很多人不愿住在蘑菇房里,农耕生活面临断层的危险。

元阳县实行传统民居建设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房屋层数、建筑面积、色彩格调和外观,把特色乡村建设与传统民居保护相融合,逐步恢复传统民居风貌。2015年投资2.96亿元实施了15个哈尼梯田核心区传统村落改造,今年又启动20个传统村落改造,完成民居拆除重建5291户、改造提升1850户、挂牌保护419户;箐口村、阿者科村、垭口村成功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目录,阿者科、牛倮普、黄草岭列入省级村庄规划建设示范村。

从申遗到今天,16年的时光,让历届元阳县委、县政府确信,不是仅仅依靠政府就能把梯田保护好,只有梯田的主人才能保护好梯田,只有在农耕文明保护与民生保障间寻找平衡,实现世界遗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民众收入提高等多方面的共赢,才能留住哈尼梯田最本真、最鲜活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