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从这里起航——保山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纪实

17.09.2015  12:06

  中新云南新闻网9月17日电(董国平)2011年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保山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目前全市已建成26所,23406名农村孩子从中受益。眼下在保山市,乡村学校少年宫被誉为农村少年儿童的好去处、素质教育的好载体、同学交流的好平台、师生沟通的好场所、家长放心的好地方,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大实事工程和响亮工作品牌。

  农村孩子的成长乐园

  九月的保山,热度不减。

  从保山城区驱车近一个小时,记者来到富饶美丽的潞江坝,走进了隆阳区潞江镇小平田明德小学少年宫。

  操场上,这边是“务嗷”(傣族话:叔叔)在教打象脚鼓和擦小钹,那边是“迷洛”(傣族话:婶婶)在教“嘎秧”(跳傣族舞),更远处,是退休教师赧老师在教傣拳“反龙棍”……

  荫下,这边的孩子排成队伍在和“大妈”学打腰鼓,那边的几个孩子在和退休老奶练习空竹,旁边是几组孩子认真地练习打陀螺和乒乓球……

  过道上,有的同学在和高黎贡山管委会的叔叔认识植物,有的在石象槽和石碾子边听老师讲当地历史文化,就连看似顽皮的数名小男孩也在认真练习滚铁环……

  综合楼里,这间的孩子在用葫芦丝吹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间的孩子在用电子琴演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装有大镜子,铺有地板条的舞蹈教室里,孩子们在练习“撇腿”和“跌软腰”。二楼上,孩子或练习书法,或练习国画,或在石膏几何模型写生。在三楼,孩子们有的在作经典诵读,有的在学传统礼仪,有的在做手工,有的在拼装航天模型……

  背静处,还传来鼓号声声;花园边,有打羽毛球的,有做小游戏的,有踢毽子的,只有低年级的孩子们在玩具池里尽情地玩耍……

  “过去是学生们不想来学校,现在即便是周末和假日,学生们是撵都撵不走。”校长张中远告诉记者,“明德小学是‘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自2011年实施此项目以来,各级已经投入近百万元钱,建盖了综合楼等硬件设施,购买了各种学习娱乐器材,如今,全校有近30多个兴趣班,每周二和周四下午,全校800多学生,没有一个闲着。

  “以前的课余时间,农村孩子经常是上树摸鸟、下水抓鱼,非常危险。与城市孩子相比,他们特别缺乏课外活动的场地和机构。”市文明办主任卞伟平告诉记者。自2011年全国开始建立乡村学校少年宫以来,保山市众多的农村孩子开始拥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成长乐园。

  本土文化的传承阵地

  保山素有“滇西文献名邦”之誉,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保山市有关部门认真分析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分布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情况,选择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需求和兴趣爱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

  “我市乡村少年宫建设注重挖掘地方特色,打造优秀品牌,实现‘一宫一特色,宫宫有亮点’,不仅让孩子们学到独特技艺,也为本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平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杰坤介绍。

  在腾冲县马站乡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学校立足实际,邀请了乡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孙成宗为少年宫手工组开展“土陶制作工艺”辅导员。学校让学生先去孙成宗的土陶制作工艺基地进行参观,对土陶制作工艺有一定的认识,然后请该辅导员到学校进行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目前,部分学生已能独立制作出自己的“艺术品”。

  龙江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坚持因地制宜,主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傣家花棍)、毛线刺绣,经典诵读、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棋类等活动。

  隆阳区汉庄中心小学开设的永子围棋、“哀牢古乐”、永昌大鼓等方面的兴趣小组,都是该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班的辅导老师都是聘请当地“非遗”传承人和民族、民间艺人担任,吸引了未成年人的广泛参与。

  目前在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寓教于乐中得以传承和发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已经成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谈到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的开展,潞江镇中心学校校长杨波深有感触:“自从项目进到学校以后,学校的兴趣活动多了,学生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还能学有所成,学生的养成教育、自立能力得到了加强,大家都爱上了学校的生活。

  “像古筝、电子琴和葫芦丝这些乐器,以前只有城里的孩子才会,现在农村的孩子也照样都会演奏。”施甸县万兴乡中心学校少年宫负责人介绍,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在教育资源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强势推进少年宫建设

  近年来,保山市充分突显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特色教育功能,狠抓基础建设、机制建设和品牌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不断提升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取得良好成效。

  市县(区)文明办、市财政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扎扎实实把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作为贯彻群众路线、为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来抓。在具体工作中,各县区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实施学校认真按照中央、省关于《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及时成立组织机构,为项目的建设、管理和活动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依托学校、一室多用、一地多用、一师多用”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合理利用,充分利用2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对学校现有教学设施进行合理的改造整合和粉刷装饰,并按照要求购买了相关的物资设备。

  一项项具体的措施,保证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转,更凝聚着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事业的关心、支持和重视。在管、用环节上,各校充分体现教育的主体作用,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口,重视挖掘特色项目,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做到了提升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办学能力、增添乡村学校少年宫新活力,实现“双促进”。

  在师资配备上,根据活动项目设置,充分利用全镇、全乡师资资源,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共享资源。同时,主动联系聘请当地乡村能人、先进人物、文体骨干、民间艺人等担任志愿辅导员。积极号召志愿者进校园,开展“杨善洲志愿服务”活动,并组织外聘老师、民间艺人自发、免费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学生授课。潞江镇小平田明德小学聘请了附近莫卡村的傣族农民赧兴荣任象脚鼓辅导员、孟金兰和赧明华任傣族舞(嘎秧)辅导员,赧明志任傣拳辅导员。辅导员们十分支持乡村少年宫建设,每周二和周四下午到校辅导,无私向孩子们传授技艺。

  放飞农村少年多彩梦想

  “我参加的兴趣学习是嘎秧,我是傣族,我穿傣族服装跳起傣族舞,我觉得很快乐、很自豪。”潞江镇小平田明德小学生刀宏枝说。

  “我是移民二代,父辈从澜沧江边移到怒江边的傣族村寨,我要学打象脚鼓,学跳傣族舞。”小平田明德小学六年级学生李君梅说。

  “看到傣族小朋友耍反龙棍很威猛,我就报名参加了。”小平田明德小学彝族少年罗小杰说。

  ……

  谈起参加学校的少年宫活动,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一张张小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每个星期的少年宫活动也成为大家最快乐、最期待的一件事。

  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熏陶下,孩子们在潜移默化地变化着,他们的成长总让家长和老师惊喜连连。在学生家长罕光清看来,乡村学校少年宫最大的好处,除能学到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不用再羡慕城里的孩子。

  不少辅导员教师表示,乡村学校少年宫彻底改变了农村学校的教学方式,它的建成极大地满足了农村未成年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为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乡村学校少年宫让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与城市孩子一样精彩的同时,更放飞了乡村孩子美丽的中国梦。”卞伟平表示,下一步,保山市将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创新项目建设、管理、使用的运行模式,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使乡村学校少年宫真正成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阵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