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保山市妇儿工委认真落实《保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的儿童之家建设问题,进一步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动儿童之家建设,目前,全市共建儿童之家10所,深受广大儿童的欢迎。
一是在组织保障上下功夫,为儿童之家建设提供支持。 保山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妇儿工委把儿童之家建设纳入对五县区妇儿工委目标责任管理考核的内容,并向“两会”提交了关于推进儿童之家建设的提案或建议,市、县区妇儿工委办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协调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以解决“有人办事”、“有阵地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在组织保障方面,市、县区均制定了《实施方案》,组建了由妇儿工委主任挂帅,宣传、妇联、教育、卫生、人社、民政等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龙陵县成立了“妇儿工委办+部门+乡镇”的领导小组,并建立领导小组成员联系乡镇和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将儿童之家建设活动纳入妇儿工委年度考核,做到“六个有”即:有领导、有组织、有机构、有保障、有职责、有考核,全市上下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妇儿工委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层层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在阵地保障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在社区场地和办公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整合资源,依托乡村文化活动站或其他公共活动场所等及时帮助解决儿童之家阵地建设的问题,尽最大限度提供支持。目前,全市10所儿童之家都拥有50平米以上的室内空间和一定规模的室外活动空间,达到了关于活动场所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在经费和人员保障方面,积极协调、争取各级资源,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创建省级儿童之家的过程中,保山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向保山市浙江商会、川渝商会协调资金3万元支持关庙社区省级儿童之家建设;市妇联克服困难,为5所儿童之家补助经费7.5万元,同时向上级争取资金10万元,在施甸县建立2所留守儿童之家;隆阳区、腾冲县妇联联合县关工委、共青团共投入13.8万元建设4所儿童之家;龙陵县、乡镇两级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共投入资金3.9万元建设3所儿童之家,为各级儿童之家的建立提供了经费保障。
为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措施,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儿童之家设立公益岗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大学生志愿者、村、社区妇代会主任、教师等作为儿童之家的负责人。同时,发动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大学生志愿者、退休教师和热心家长积极参与到儿童之家的服务中来。龙陵县还组建了回乡大学生、美丽中国、退休老干部、县直单位等4支志愿者队伍在假期、重大节日、周末等时间,轮流到3个儿童之家开展支教和关爱帮扶活动。
昌宁县关庙社区儿童之家日常活动
二是在强化指导上下功夫,为儿童之家建设提供动力。 保山市妇联组织市妇儿工办多次深入县区、乡镇、村、社区进行调研,为儿童之家的推进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对儿童之家认真模糊的问题,保山市妇儿工委注重抓好培训。去年初,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先后深入到龙陵县、昌宁县对儿童之家建设进行专题培训;今年8月份,保山市妇儿工委邀请云南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皖明,儿童工作专业顾问、原联合国儿基会中国项目官员杨海宇对“两个规划”和“儿童之家”建设进行了专题讲解,保山市五县区政府领导、县妇儿工委副主任、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市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领导共80余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各成员单位领导及业务骨干进一步增强了对儿童之家的了解和认识,解决了思想上和行动上存在的关于儿童之家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龙陵县弄岗村儿童之家开展亲子活动
在“建”的过程中,各县区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观摩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同时,还组织开展相互参观学习交流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听介绍、看现场、提建议等,对儿童之家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进一步开阔了视野。
为加大儿童之家建设的落实力度,保山市妇儿工委把督导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市妇儿工委办多次深入到社区检查督导儿童之家的推进情况,指导县区做好问卷调查,并帮助做好策划、建立相关制度、设计活动内容等。同时,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妇联等相关部门组成督查组,深入到五县区和各成员单位,通过走访、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形式,对儿童之家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了督查,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各部门的重视程度,加大了落实的力度。
龙陵县白塔社区儿童之家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三是在分类创建上下功夫,促进儿童之家建设逐步推进。 为全面推进儿童之家建设,保山市采取定目标、定任务的方法,逐步突破。去年,市政府在与各县区妇儿工委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中,把儿童之家建设硬指标纳入其中,要求每个县区至少建立2所儿童之家,并按照省级示范先行一步的原则,加强对昌宁县省级儿童之家的管理和指导,为其他县区、村、社区提供了良好经验和成功模式。
在省级示范的推动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基础条件好的村、社区建设儿童之家9所。如,在施甸县留守儿童较多的村建立了2所留守儿童之家;在农村边远而相对较小的村,充分发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功能,整合资源建立儿童之家,营造温馨和谐的儿童活动氛围;针对资源较为丰富的社区,注重资源共享,完善各类制度,逐步实现儿童之家活动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四是在创新载体上下功夫,促进儿童之家作用有效发挥。 为更好地发挥儿童之家的作用,各级妇儿工委以服务社区儿童、家长为宗旨,积极支持和鼓励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创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活动载体。如,龙陵县白塔社区儿童之家重点以6至14周岁儿童及家长为服务对象,根据儿童的需求,设立了朝阳班、太阳花班、向日葵班、彩虹笔班四个班,以英语口语、舞蹈、美术、手工、作业辅导、免费阅读等为内容,采用互动式、参与式、游戏式等方式为儿童提供服务。每班(期)活动结束时,以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开展结业典礼,邀请家长观摩孩子学习成果,吸引更多的儿童及家长参与。龙江乡弄岗村儿童之家为儿童发放联系卡200余张,组织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抚活动,各级志愿者多途径、多渠道为边远山区儿童送知识、送温暖、送欢乐,深得农村广大家长、孩子的好评。昌宁县关庙社区儿童之家实行会员制,建立儿童档案,制定了“入园须知”、“儿童监护人须知”、“管理员工作制度”、“安全制度”等一系列完备制度,根据需求精心划分了阅读、绘画、茶艺茶道、围棋等儿童室内活动区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特别是突出昌宁作为千年茶乡的特色,使儿童从小接受茶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施甸县蒜园村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了“爱心小屋”,开通了亲情电话视频,孩子随时可以免费拨打电话、免费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视频对话;利用节庆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暑期“爱的夏令营”主题活动,并积极协调资金,开展关爱帮扶困难留守儿童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留守儿童增强了自信,在学习、交往等各方面都得到明显转变。
(保山市妇儿工委办供稿 省妇联办公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