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四个林业“构建林业发展”引擎”
近年来,保山先后实施"绿化荒山行动""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建设""三项清理整治行动""森林生态资源'守护神'行动"等多项重大生态建设和生态治理专项行动,推动"两山"理念践行,着力从"绿色、民生、活力、平安"四个方面"谋篇布局"构建林业发展"引擎"。
以生态创建为抓手,唱响"绿色林业"新乐章。实施"绿化荒山行动",完成了绿化荒山人工造林120万亩,绿化道路近500公里、绿化河道200多公里,澜沧江、怒江、重要公路沿线及各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依托退耕还林工程、陡坡地治理、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林产业建设等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398万亩、低效林改造150万亩、义务植树2680万株,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功申报了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当前湿地修复建设工作如火如荼推进,已先后完成了西湖、东湖建设并对外开放,8000亩湿地恢复工作已经启动。大规模开展万亩东山生态修复建设,规划面积3.08万亩,目前已实施标准化人工生态修复0.55万亩。
以兴林富民为抓手,谱写"民生林业"新篇章。建成木本油料基地560万亩,产值40亿元,林下经济47万亩、产值18亿元,石斛1000万平方米、产值4亿元,林药、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胡蜂养殖、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特色林产业蓬勃兴起。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快速壮大,全市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1户、专业合作社500多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户,培育了保山优昊、大庄园等一批林业"小巨人"。林业扶贫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完成贫困户补偿资金3855万元,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完成贫困户补偿资金5330万元,落实建档立卡户生态护林员1264人,完成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在贫困地区投资6699万元,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让4000多名贫困人口获得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同时获批易地扶贫搬迁林地267.33公顷,免收植被恢复费4700万元,批准林木采伐专用指标2.2万立方米。
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引领"活力林业"新方向。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林业分类经营、林业政策性保险、国有林场等各项改革,创新林木权证登记管理、林地使用管理、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林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完成确权1300多万亩,确权率99.4%,发证率99.6%。建成市、县两级林权管理网络体系,林权流转近6500宗、面积120多万亩、蓄积量150多万立方米、金额4亿元;林权抵押贷款83万亩,贷款金额20多亿元,林权抵押贷款金额排全省第一。启动了经济林木(果)核权发证工作,确权面积14万多亩,颁发林木权证321本,面积近9000亩。全市国有林场改革以人为本,全面改善职工待遇、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以及创新投融资模式、森林资源经营等各项措施走在全省前列。建成种苗培育基地3700多亩,培育苗木4亿多株,国家和省级认证林木良种68个,良种使用率达75%,高出全省平均12个百分点,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2.23%。
以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为抓手,迈出"平安林业"新步伐。认真履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三项清理整治"行动,清理炭窑1600多座、野生树木8万多株、木材经营加工户1000多户。相继开展了"砂石场整治""无火清明""中缅边境武装巡护""守护神"1号、2号、3号等20多项专项行动,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共办理案件436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51人、逮捕173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对500余个公益林变化图斑进行逐一核实,完善了国家级公益林区划工作并落实保护等级,更新了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十二五"期间林业双增考核位居全省州(市)第一。
信息来源(单位名称):保山市林业局 | 作者:付湘平 | 栏目编辑:李姣 | 栏目审核: 陈元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