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最美文艺工作者系列报道 余彦民:行走在群文路上的“灯哥”
昆明市文化馆馆员余彦民
“灯哥!”群众们总是这样亲切地称呼余彦民。
在成为群众们的“灯哥”之前,余彦民可是花灯表演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在许多脍炙人口的花灯剧目中塑造过多个鲜活的舞台人物,为广大花灯艺术爱好者们所熟知和喜爱,也赢得过不少荣誉和掌声。
2006年,昆明市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余彦民离开熟悉的昆明市花灯剧团,被安排到昆明市文化馆工作。自此,余彦民由一名活跃在舞台上的专业演员转变成了一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
离开舞台、褪去光环,余彦民没有自怨自艾,他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当中。自此,他的身影时常活跃在昆明周边的乡村,有时甚至还去到玉溪、昭通、保山、楚雄等地,深入基层,为当地爱好花灯艺术的群众进行花灯歌舞、戏曲、小品的教学和辅导。
在日常的花灯辅导工作中,余彦民身体力行,手把手教授,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深受基层老百姓的喜爱和好评,他还尝试把现代流行元素融入到花灯教育当中,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学习花灯,并亲自编写了适用于民间业余学员的花灯舞蹈教材《云南花灯舞蹈基础教材》。
在余彦民的努力下,参与花灯学习的群众越来越多,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童,都成了他的“灯谜”和学员。昆明几个赌博盛行的“拆迁富”村子,甚至因为余彦民创作的有警示教育作用的花灯小戏,以及花灯的教学和推广,摘掉了赌博盛行的帽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花灯之村。
通过身体力行,“灯哥”、“灯哥余老师”这样亲切的称呼也不胫而走,为越来越多的群众所熟知和喜爱。
然而,就在余彦民全身心地投入到群文工作中时,病魔从天而降,2005年,他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在意志最消沉的时候,把他从深渊里拉出来的,还是他最爱的花灯,“与其心事重重地与病魔妥协,不如快快乐乐地在工作中活着,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我所热爱的群众文化事业,把欢乐带给广大的群众百姓!”
每周一、三、五,余彦民回昆明做透析,一做完透析就马上回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导戏、编排、参与演出,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余彦民就会完全忘记自己是一个病人,“只要一听到花灯音乐和唱腔,只要一看到演员在排练场上舞动的身段,我就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病人”。
“上天眷顾有心人”,在痛苦煎熬中等待了1440个漫长的日夜后,余彦民终于等到了合适的肾源,并且成功地进行了肾移植手术。手术半年后,他就又投入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当中,将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热情给予了他喜爱的学生和灯谜们……
2013年,由余彦民参与创作并主演的花灯小戏《邻居、种鸡、杂毛鸡》在国家文化部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戏剧类”比赛中荣获了作品类“群星奖”;由他主演的话剧《守望》,在第五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大赛中,获得小戏类优秀剧目奖。此外,由他创作的花灯小戏《红包》、《村长买瓜》,花灯歌舞《昭通大洋芋》,在云南省第一、二、三届花灯艺术周上分别荣获“综合奖”、“导演奖”和“编导奖”等奖项。2014年,由他参与创作并主演的花灯小戏《牛为媒》获得了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
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以来,余彦民下乡辅导次数近800余次,辅导和指导团队近300余支,涉及辅导人数近5000余人,为灯迷录制并导演花灯情景系列剧100余集。在花灯艺术日渐萧条的时代,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花灯这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又变成了农村文化的“热土”,重新焕发出了艺术的青春。
云南网 记者 念新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