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大王”带动3000余农户增收

31.08.2017  09:56

胡荣海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查看马铃薯长势。

农闲时节,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凤合镇大箐村上宜格小组的张天勤就来到离家10分钟路程的云南泵龙马铃薯种植有限公司(下称泵龙公司),从事马铃薯分拣、装卸等工作。加上种植马铃薯的收入,张天勤一年下来能挣4万元左右。据了解,泵龙公司大约吸纳了周边12000人次村民就业,带动周边3000余农户增收。

“公司+农户+合作社”助农户增收

在凤合镇,胡荣海是远近闻名的“洋芋大王”。他早年间主要从事马铃薯收购,将当地的马铃薯销往云南及周边省市,后来随着规模的扩大,2010年他成立了公司。“我们这些地方的主要农作物就是马铃薯、玉米,村民们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收成。”对此,胡荣海想到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来带动周边的乡亲们种植马铃薯。

目前,泵龙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有社员117人,其中20人为残疾贫困农户。致富带头人帮扶协会成立后,把全镇200户马铃薯种植大户吸收进入协会,辐射帮扶4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 

凤合镇合理村委会的陈能彩已经在泵龙公司打工6年了。由于身有残疾,不能干重活,陈能彩很少外出务工。如今,陈能彩农闲时节在泵龙公司分拣马铃薯,再加上自家种植的20亩马铃薯,一年至少有3万元的收入。

以前种马铃薯都是自己吃或者当作饲料,现在村里就有企业专门收购,我们不愁销路。特别是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陈能彩很感谢泵龙公司能提供这样的机会。

胡荣海介绍,为让凤合镇更多的残疾人脱贫,今年公司将基地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至200亩,安置残疾人员工10余名,每人月基本工资2000元,辐射带动周边残疾人种植优质马铃薯。

不仅仅是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泵龙公司还采取“三包一高”方式帮扶残疾人种植户。“三包”即包供优质脱毒种薯、化肥,包技术指导,包回收商品薯;“一高”即残疾人种植的马铃薯以高于市场价0.2元/公斤收购。

通过帮扶,残疾贫困人群能从马铃薯产业中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使他们通过劳动实现脱贫致富。”胡荣海告诉记者,公司还为有一定从业和就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举办标准化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技能,并派种植部技术人员对残疾人员提供定向帮扶。

发挥龙头企业优势  壮大集体经济

一直以来,泵龙公司把解决地方品种退化、商品率低的问题作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攻方向。目前,公司与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完成15个新品种试验示范,建设10000平方米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年生产脱毒原原种种薯320万粒。同时,建立马铃薯一级种薯繁育基地2000亩,年生产一级脱毒种薯3000吨左右,可满足6000户生产用种需求。

胡荣海透露,通过良种良法等技术,在新城片区实施3000亩小春马铃薯种植示范,平均每亩比常规种植增收1000公斤,每亩节约生产成本600元左右,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泵龙公司共计流转当地3000余亩土地,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年支付土地租金160万元。在种植、管理、分拣、销售等环节,就地、就近劳务用工年均12000余人次,支付工资350万元,同时带动联合、金源等周边乡镇3000多户种植优质马铃薯。

今年,泵龙公司被全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推荐为2017年全省脱贫攻坚“扶贫明星”企业。对胡荣海来说,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作为一名致富带头人,应该为家乡的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他透露,泵龙公司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建立“企业发展+入股合作”的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昆明日报 记者缪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