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寻甸6000余人次参与抗洪 安置受灾群众101户
受灾村民临时安置在原海嘎村委会居住。
6月28日晚上8点,寻甸县部分乡镇出现强降雨,造成河口、功山、七星、金所、仁德、羊街等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河口镇受灾严重。截至目前,寻甸全县累计参与救灾干部6000余人次,抢通7条通村公路,妥善安置受灾群众101户367人,7月3日,河口镇、甸沙乡等受灾学校恢复正常教学。
村支书28个小时没合眼
糯基村委会青麦地村是这次受灾最严重的自然村,从6月28日晚上8点接到抢险电话到29日晚上12点,糯基村党总支书记方朝坤整整28个小时没合眼。他冒着大雨,挨家挨户敲门通知村民撤离,让青麦地村68户260人得以安全转移。
28日晚上8点,方朝坤接到抢险电话,他开着皮卡车赶到白沙坡公路塌方点,这是进入青麦地村的道路之一,在查看完灾情,拉好警戒线后,他立马赶往青麦地村。
当晚10点30分,方朝坤赶到青麦地。“雨太大,村里不仅断电,通讯也中断了,我们没办法打电话通知村民,只有挨家挨户地敲门。雨声太大,只好拿着小喇叭大声喊。”
29日凌晨4点,青麦地村64户247人成功转移到安全地带。
“凌晨5点,我和几个村干部再次进村,设法把剩下的4户13人救出来。那个时候洪水快齐腰了,我们把绳子拴在腰上,另一头固定好,把13名村民一个一个地接出来。”方朝坤说起当晚的事情心里还有些后怕。
29日上午9点,青麦地村68户260人全部被安全转移。这个时候方朝坤已经和家人失联超过10小时。为了把村里的情况尽快传达出去,他又冒着雨回到村委会,用充电宝给手机充上电,才发现家里给他打了几十个电话,原来他家也被淹了。他顾不上家里,而是赶紧到镇上汇报青麦地村的灾情,汇报完毕后,他又和同事一起进村救灾直至深夜12点。
受灾群众有了“临时的家”
一连几天的大雨终于停了,太阳晒到了河口镇海嘎村委会的院子里,这里是寻甸河口镇竹园沟村灾民安置点之一,住着26户96人。因为村庄地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竹园沟村全村55户184人在7月1日分别转移到老村委会和雪水潭两个安置点。
海嘎村委会搬迁后,原来的村委会就空了出来。“现在还是雨季,村民要在安置点起码住上两个多月,所以把村民安置在老村委会再合适不过。这里通电通水,有十几间房可以让村民住,我们管理起来也很方便。”海嘎村委会监委会成员杨正开说,他家就住在村委会旁边,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村委会和村民拉拉家常,看看有什么需要村里帮忙解决的问题。
说起几天前的大雨,村民王彩珍依旧心有余悸,“我家就在半山腰,听着越来越大的雨声,都不敢睡觉。7月1日,村里组织我们搬过来,我们一家六口人都住在这里。因为我家人多,又给我家腾出一间房,让我和两个孩子搬过来住。”
另一个安置点雪水潭是一个矿厂的厂房,为了让村民生活方便,河口镇用两天的时间,让安置点通水通电。河口镇副镇长王永华说,近日将组织工人维修老矿厂的门窗,让村民住得安全。截至目前,寻甸所有灾民均已得到妥善安置,共转移受灾群众101户367人。
全力救援减轻灾害损失
灾情发生后,寻甸立即启动防汛抗旱应急预案Ш级应急响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全面巡查及水情监测,并组织了近千人的应急队伍待命。目前已发出预警信息120条,对水库蓄水进行错峰调度,并派发了1.6万条防洪袋,对河堤薄弱环节进行挡护,对低洼地段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确保河段汛情稳定。
交通部门组织力量对受损严重的9条公路进行抢修,针对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道路,交通部门一方面安装警示柱,在隐患点拉彩旗以示警戒,一方面组织好人员机械设备,待隐患点山体垮塌稳定后立即组织抢修。电力部门出动应急抢险人员400余人次,对撒米落线、鲁冲线、兴隆线等杆段进行抢修,电信部门对重要网络接点进行全天保障,目前已完成所有故障抢修工作,设备恢复正常运转,停电用户已全部恢复供电,成功抢通7条公路。7月3日正常教学。甸沙、功山、仁德三个乡镇受灾学校已全部恢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如今,洪水已退去,接连攀升的预警已解除。但发生在那几天几夜里的故事,或惊险,或温暖,或幸运,或感动,依然历历在目,并将成为寻甸的一段集体记忆,留在亲历者、受助者的心底。
记者杨阳报道 刘凯达摄影(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