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何种心境应对新时代互联网创业
26.01.2016 13:59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能在开始预料到困难,企业也许就可以走得持久和平稳一些;也有人说,把创业想得过于残酷,还有谁能坚持下来呢,还是先做起来再说吧。我内心不支持这样的观点,现在的社会为大众提供这么多机会,也有这么多犹豫,这么多的思想动摇,这么多的说法,如果弄不清楚目标,要如何建立创业信心?若不知道路途的艰难险阻,如何能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
还是该认真的想一想,泼一点冷水,不是为了浇灭希望的火苗,而是为残酷的创业送去未来的祝福。
一切都在变化,今天的软件世界不再和昨日相同,不只是简单地效率优先和问题解决优先。
互联网应用究竟是什么?
换言之,好的软件和系统应该是什么样子?互联网较之于传统应用,其核心在于应用手段和方式的不同,不在于集合于企业内部的应用,其最大的特点是全局和全网的模式的体现。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分点。以前的软件,是办公桌面的,是为解决传统生产、管理、研发和销售某些环节或子系统的问题,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必须考虑当所有人都用上移动或桌面接口时,你将会发现世界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一个人开始有了异乎寻常地传播信息、接受信息的能力,这个异乎寻常的能力,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原来限制于边界范围内的许多效率优先的事情和想法,可以扩展到更为广阔的范围来去做,许多长尾的事情(也就是琐碎的事情,例如人们对某些产品使用的观点,对某些细分事务的喜爱),这些原本在朋友之间传递的信息,可以重新整理成一个群体信息传递事件,以完成某种特定的市场需要。
意味着,原来很难实现的信息传递,比如30年前,为介绍公司的电话号码的黄页系统,逐步变成各个企业的接入门户,以至于更为复杂的网上店铺。这个技术的实现让最初做电子黄页的阿里转变成今天的网上商城,而无数的网下商城将变得彻底没有竞争力。
可以,看到只要是基于信息传递和转化,只要是面向效率的行业都具有了再变革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化、工业化的双化融合”概念,这和传统企业内部信息化不同,也不同于仅仅连接少数外部信息的供应链管理,这让网络的虚拟世界和实际物理世界就有了互动的可能。
也许,我们从这个角度进一步拓展,就可以突然发现涌动在四周,号称转型升级的“工业4.0”具有了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意义和价值。你将会发现所谓cyber和physical世界的融合(也就是CPS概念,cyber physicalsystem),不再只是生产厂内部的物理-虚拟的对照,更可以看到这应该是整个互联网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的对应。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不以为然,这些不过是老生常谈,说的不就是一个现实吗?其实不是,你需要重新思考创业的重点:软件的实现可能不必仅仅限制和服务于少数重点客户的软件定制活动。传统的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更多的还局限在上一个“世界”,虽然他们具备了进入未来的某些能力,但是这样的企业,可能并不能在未来的“世界”中发展壮大。
系统的开发可能需要从更为广阔的大众角度去思考,从马云的阿里、马化腾的微信、美团、大众点评、打车网等应用,我们会发现这些都是和大众相关联的系统,这些系统的特点是机制简单,却具有粘性,一旦这样的产品出现,不断更新换代,其他的产品将很难再具有发展的机会。
基于更为广阔的大众角度慢慢收束回来,我们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某些行业不直接实施“双化融合”呢?这是因为单纯地运用传统软件思路去改造产业,是无法真正做到互联网化产业的,只有从大众互联网或大众移动网的角度,重新看待产业,产业才有机会。或者说,更为特色的产业机会应该只有在这样的背景逻辑下,才有机会。既然,我们认为互联网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你就必须识别出这些变化,如果再用传统的软件开发概念去看待创业的机会,也许这些机会就不复存在了。
如何识别互联网平台机会
这种广域思路所产生的重大变化是,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中,软件的平台化概念成为一个必须。
这概念听起来多少有些惊世骇俗,难道更为细节化和功能化的软件将在互联网的世界消失吗?确实存在这种可能。因为互联网环境中的“低成本”传播和网络化的特质,使“低成本”成为企业脱颖而出的最大助力,这种助力几乎摆脱了世俗的重力原则,让快速脱颖而出的力量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成长,成为某一个方向上的巨人。在互联网的世界,人们再也无法找到村头的小卖部或者小区边上特定的低效率的传统工业,因为这个时候不再是“世界是平的”此概念所拉平的世界,而是一个变得让“赢者通吃”的世界。
另一个巨大的可能性是,在这样“低成本”的逻辑下,强者“随手”增加的功能将取代很多临时发展起来的产品。这种情况在传统的软件世界中也是存在的,许多办公的小功能,在微软的世界中被重新构建;在新的互联网世界中,更是如此,大家在痛恨某些应用在蚕食社会创新(无数个小功能)的时候,不知道其实这正是互联网的特征。
不要在大树下乘凉,因为这个大树成长速度太快,吸收了所有的光与热,也将并吞所有机会。你需要开拓新的市场,重新构建自己的视角,这也许就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非政治化解读,这个世界本来就不一样,你何必孜孜以求去仿制过去的或者同行者的成功案例呢?即使是这样。你以为做成了所期望的平台,就可以坐地收钱了?其实并非如此。看看今日有些如日中天的平台,使用该平台需要13个点的销售抽头,需要六个月账期,需要不断滚动的铺货,而这些平台也不过是在重复线下商城的做法。这样的平台多少还是在用传统的理念去经营,这未必是长远之路。
互联网软件应该是什么?
必须是问题解决,必须是效率提升,这是最基本点。许多人以为现在的创业者,一切决策都是随意化、艺术化,其实是不对的。现在创业的机会相较于以前,是增加了,因为创业平台,无论硬件、软件的发展机会都增加了,门槛降低了,可是现在创业还是很困难。因为拉低了创业门槛不仅使创业人员大幅增加,而且推广的“低成本”策略一旦成功,那些行动较慢的企业便不再有创业机会,这和传统行业是完全不同的,“赢家通吃”的概念在这个时代表现的异常残酷。
这意味着对于未来软件生命周期的快速迭代,对客户体验、编程、测试到需求清晰、内因驱动等要素,必须有无比清晰的认知,这来自于企业对外部和内部的良好建构。换言之,多一些行业经验和认知,多一些软件架构和整合能力,也许就会多几个迭代机会,但这多几个的迭代机会,是指失败过后还有翻身的机会。而不是指世界在等待你跟上它的脚步,世界不会等待给你机会,凡有丝毫的懈怠便将没有翻身的机会。
这意味着快速的实施、超乎常人的付出,以前的你在大公司待久了,面对新的情境自然会有所抱怨,你以为自己思维超常,不能忍耐于“官僚”体制,其实这并不是官僚,而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这就如沉下去的巨轮,你不注意罢了。可是,到了真正创业的时候,你又会发现,一切都得重新开始。
稻盛和夫说过“以百米速度跑马拉松”,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重新回到封闭开发、回到早9点到晚11点的工作力度,住在租来的房子里闭关,这等付出,在你上有老、下有小的今天,你是否还可以承受呢?而这个快速迭代和超乎常人的付出,说的不过是要努力、要艰苦奋斗而已,这其实还是创业公司最简单的事情,因为仅仅是对于自身的要求,如果做不到就无法开始创业,也获得不了发展的机会。
互联网创业应具备何种心境?
我们拥有了敢于创业的勇气,拥有了努力的心境,我们还需要什么,还必须在心中明确以下三点:其一,首要之处必须要有对行业突破的信心。你不是来“打酱油”的,不是来投机的,你是要对一个行业,或一个行业的细分做出贡献的,所谓“之风口上”的逻辑,不是指挤到风口和挤到热点上,而是你的技能和社会的需要相吻合,然后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这有系统性改建的必要,如果你人云亦云,没有对行业的深刻理解,简单的进行风险基金和人力投入,这不过是成为奠基丰碑下的泥土而已。
其二,互联网软件的内核在于粉丝经济、在于有趣性和协同性。这和传统的流程性软件是不同的。如何让人感觉到成为应用的中心,需要通过调度所有的可查、可见、可动、可评、可测和生活的关系交互来完成。这实际上需要转到生意上的关系交互,也转到工作上的关系交互。传统的硬性模式,不是针对个人的展开,传统的重且累的方式,必须转移到轻盈性和有趣性的方向上,很多的工具和功能需要互通和装卸,这样接入的平等软件才会展现其升级和活力。
举个最近的例子,维基百科模式对于文件和知识的管理独树一帜,它树立了机器管理和草根管理的模型。如今想要传播知识,必须借助于此;地图软件,基于个人位置的展开,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签到软件和运动软件,建立评比机制和朋友圈互动简要机理;大众点评网,网上的评定机制,和交易双方建立信用机制。由此看来,这些机制和逻辑必须融入到新的体系中,才能展开更为人性化、粉丝化、偏娱乐化的工作模型。在这个机制中,对于大数据、云计算和虚拟资源的调度,让软件的架构变得更加困难。其实这个过程演化出来了对于开发方式和经营方式的不同。这里没有编制程序的角色,每一个人在快速迭代的逻辑中,都将化身为一个“经营者”—快乐公司的“经营者”,面对每一个可能的变化和诉求,它都去探索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这个突破将是非常困难的。
其三,对于融资的要求。成本付出和技术要求,在互联网世界的创业中,将呈现价格不菲的事态。赤膊上阵的草草创业—两三人开一家公司、投入来自于父母和亲友的几十万元,这样创业的成功几率少之又少。有人说投10个项目,只要有1个项目成功就可以。而在现实中出道的“天使者”,投上几个就崩溃几个的情况不胜枚举,投资那些是来路不正的产品或技术,终究是无法支持公司走长远的。
对于融资来说,如果你没有储备2~3年的“粮草”,心里便是惶恐的,还有什么机会去面对未来呢?良好的创业必须有切实的资金和人脉来源,这也是对草根创业者的最大挑战。那我们是不是就该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做一个寂寞的打工者呢?实际上,创业也不是这么可怕,它是一种责任心态、探索心态,你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心都可以全部体会在创业上。因此新时代互联网创业需要完全不一样的机会与着眼点。 来源:软件IC网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26.01.2016 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