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低价药去哪了 5分钱的克感敏等难觅踪影

26.10.2015  10:56
昆明的一些药店依然可以买到部分低价药 记者 刘筱庆/摄 低价药 记者刘筱庆/摄

  5分钱一片的克感敏,2毛钱一颗的宝塔糖,8毛钱一支的青霉素,1元1支的氯霉素滴眼液,2元1瓶的痱子水、甘草片,3元1瓶的板蓝根、岩白菜,5元一瓶的穿心莲、去痛片……这些物美价廉的药曾伴我们几十年,是千家万户的常备药品,治愈几代人的病痛。

  这些在10元以内的药,被老百姓习惯地称之为廉价药。在卫生行业内,它有一个更专业的名词——低价药。国家发改委确定低价药品日均费用标准为:西药不超过3元,中成药不超过5元。这些低价药并非疗效欠佳,而是指能够基本满足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本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

  如今,不少市民为了能购买到经典低价药,不得不奔波于各大药房。这些药品,正在慢慢消失,其中不少已难觅踪影。

  药的故事

  镜头一:“宝塔糖”没了

  家住万泰小区的王奶奶见小孙子肚里发现蛔虫,她想买些从前仅卖两毛钱一颗的打虫药“宝塔糖”给孩子吃。小区里、社区周边,她连续跑了一心堂、东骏、健之佳、云南白药等几大连锁药房,都找不到“宝塔糖”的身影。几大药店导购各自向王奶奶推荐了肠虫清、阿苯达唑颗粒等驱虫药。这些新药品零售价在每盒20元左右。“我就想要‘宝塔糖’,多好的药怎么就没有了呢!”对此,药店工作人员的解释是:“宝塔糖已经过时了”。

  与此类似,很多市民都能发现,去医院挂吊瓶,也已经很难再见到“青霉素”。取而代之的是“头孢”,两者价差十余倍。

  镜头二:600多元治感冒

  从贵州威宁老家来昆看望儿子的管大爹数日前感冒入院,输液3天,开了一堆药品,花了600多元,心疼不已。

  管大爹说,他老家村里小诊所的药不贵,“看个感冒发烧,买几块钱的药,严重的打上一小针,一般也就好了。贵点的药,在农村很难卖出去。

  “一般的头疼感冒1毛钱买包头痛粉就解决了。不像现在,进个医院,一大堆的药,效果还没有原来的老药好。” 在管大爹的印象中, 8毛钱一支的青霉素、3毛钱的红霉素眼膏、2元的干酵母片、土霉素、穿心莲、氯霉素……都是非常管用的药品,但这些药在昆明的药店现在几乎已买不到。

  镜头三:药店老板的情结

  20多年前宣威职中毕业的李女士,在老家的乡镇上开了家便民药店。如今,药房越开越大,除了盖起气派的楼房,还买了几辆车跑业务,成为当地乡镇有名的药老板。

  “这些便宜又好用的低价老药,是很多中老年人的情结。”李女士说,“在乡镇开药店,赚的就是毛毛钱。”最初开药店时总投了3000多元药品就摆满了柜台。“那时村民生病买药,花的都是一毛两毛,多者也不过是块把钱。

  “扑热息痛片7毛钱一板,茶苯海明片1块钱一盒。”李女士说,由于利润低,很多药厂很少生产低价药,但如今她药房里卖的还是低价药。包括去痛片、扑尔敏等一些经典老药,从来没有断过货。不过也有很多低价药进不到货,例如胃舒平。

  现状调查

  药店:显眼位置多是高价药

  市民刘先生说,以前售价几分钱一片的去痛片很受欢迎。可是现在去药店如果不是指名要这种简易包装的药,药店大多会推荐布洛芬等售价约20元的止痛药,更多的药店则根本没有去痛片。

  孙女士患有甲亢,近期又有复发症状,她想买几块钱一瓶的他巴唑时,连去4家药店都被告知没货,店员推荐她一种进口药,价格上百元。

  许多市民都表示,去药店里购买药物时,导购往往会推荐一些进口高价药,导购们大多表示高价药疗效比低价药好很多。

  记者在昆明的健之佳、一心堂、福林堂等几家大药房走访时,在柜台上逐一查找对比,发现一两元钱的药品几乎不见踪迹,5元上下的也被摆放在不显眼的位置。几家大药房相同点是,10元以上的药品,基本都分类摆放一起。价格相对高一点的特效药,基本都摆放在显眼位置,是药品促销员推销的重点产品。

  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阿司匹林片为例,规格为500毫克的10片装的建议售价0.61元。但记者走访昆明多家药店均无此药出售。大多数药店都会推荐“阿司匹林泡腾片”,虽然成分和规格都和“阿司匹林片剂”一样,但售价为4.3元,与指导限价相比高了7倍多。

  诊所:用便宜药 问诊者排长队

  “就拿感冒来说,在感冒症状初发时吃2片克感敏就很见效,干嘛还要买高价药呢?”说这话的江阿姨,是昆明某大医院的退休医生,如今还在一家民营医院坐诊。江阿姨说,对于轻微患者,她一般开出的药品也就在几十元上下。因为便宜疗效好,她也赢得很好的口碑。但是,她每月的工资主要靠开出药品的多少来提成,一般每月的收入要比其他医生低。

  江阿姨说,她有退休工资,没经济负担,不会做有损医德的事情。

  与江阿姨有同样理念的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吴医生。他的诊所开在棕树营小区,周边居住的老年人很多,更钟情于低价的“老药”。因为便宜又有疗效,每天前来问诊开药的人排起长队。

  记者调查获悉,像吴医生这样有着“老药情结”的医生,不在少数。在郊区一些地方,老医生、老诊所很有市场。在大观楼附近的一村子里,就有一家专看疑难杂症的老诊所,一般开出的药,每人不超过60元,而且一天定量看病人,慕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记者在众多药店、诊所走访时,很多医师告诉记者,其实低价老药的消费群体很小,多是受那些有老药情结的中老年顾客青睐。

  网友:10元内药品消失得最厉害

  维C银翘片、红药水、三黄片、黄连上清丸……有网民盘点,这些多则几元少则几毛钱的药,近年来越来越难买。不仅如此,诸如牙周灵片、环丙沙星胶囊、注射用红霉素、葡萄糖酸钙片、复方甘草片等多种低价药,则已退出百姓视线。许多传统低价药,像几分钱一支的地高辛强心针剂、高血压病危患者常用的盐酸肾上腺素等,在医院早就难觅踪迹了。

  有网友总结发现:10元以内,特别是1元以内的价格低、利润空间小的药品,消失得尤其厉害,如20片才0.6元的扑热息痛、1元左右一瓶的氯霉素眼药水和去痛片,还有市民过去常用的感冒通、痱子水、足光粉、速效伤风胶囊等都越来越难买到。低价药物的短缺,成为眼下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甚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常用药,在社区药店、卫生服务中心也不一定有售,例如麻黄碱滴鼻剂、水杨酸软膏剂、十滴水酊剂、护肝胶囊剂这几种药品,大多数药店都没有,而诺氟沙星胶囊、甲硝唑片剂、布洛芬片剂、头孢氨苄片剂、感冒清热颗粒剂、阿莫西林胶囊等药品虽然药店有售,但和名录中相同的低价药很少,大多是规格、成分相同,但厂家不同,价格悬殊也很大。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低价药短缺?调查过程中,药企、药店、中间商、医院的答案都指向一个方向——利润少。并且,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政府对低价药中标厂商“中而不供”处罚力度过低等,都是低价药短缺的原因。此外,一些低价药并未消失,而是换个包装后高价“登场”。

  刨根问底

  药企:

  没利润不愿生产

  有医药行业内部人士透露,低价药消失的直接原因是利润不行,部分生产厂家不愿意再生产低价的经典药。有媒体报道称,不断上涨的原料、人力、物力成本根本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现状,“越卖越亏,还不如停产”。

  基本药物采取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式,但诡异的是,随着政府不断增加基本药物目录,一些基层医疗单位的基本药反而越来越少。以云南为例,2012年2月,云南增补了166种基本药物,但是效果不是太理想。

  “一些几元钱的低价药,尽管有企业招标了,但是药就是送不来。”一家医院药房的李姓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过路过桥费不便宜,有的药价还没有路费贵,人家也不划算送。”因此,一些基层医疗单位的药柜经常存在“空柜”现象。

  药店:

  亏本买卖不想做

  晚报记者在健之佳、一心堂、福林堂等药店调查发现,虽然很多药店开始出售传统的低价药,但多数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店员也不会主动推荐。在一心堂做过多年药品促销的张女士说,她们负责推销的基本都是高价药。低价药属于自然销售业绩,并不算她们的促销任务。“每一个大药房里的店员都有业绩考核,推销出去才有提成可拿,肯定想让顾客买贵些的药。”张女士说,哪个药品厂家给的提成高,她们着重就推销哪些药品。

  在一家药店,记者在促销员的带领下,才在不起眼的位置找到了这些低价的老药:酵母片,0.5元/袋;硝酸甘油,2.5元/瓶;心痛定(5毫克的硝苯地平片),暂时缺货;胃舒平(氢氧化铝),1.5元/瓶;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1.2元/瓶;感冒通(氯芬黄敏片),1.5元/瓶。

  张美娥(化名)是一家小型连锁药店的董事长,她说,低价药之所以在药店少见,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利润,“是个亏本的买卖”。她介绍,“光人力这块每个月一个药店就要投入1万元左右。”并且,飞速上涨的租金也带来了巨大压力,没有利润药店根本开不下去。此外,低价药基本都是简易包装,“但是现在年轻人购买药品更注重选择精美包装。”张美娥说,种种原因加在一起,低价药的确在药店里越来越少了。

  “如果推销那些低价药,早饿死了。”陈先生是一家药品公司的业务员,他介绍,即使柜台上有些低价药,都是顺带推销出去的。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对低价药上柜数量的检查。

  “谁会愿意在高价承包下来的药店柜台上,摆上不赚钱的低价药?”陈先生说,在目前的药品定价和采购体系框架下,低价药可以说是“被牺牲”“被消失”的。

  医院:

  存在不少灰色环节

  记者走访昆明多家医院,谈及青霉素的“失宠”,一些医生坦言,主要原因就是:青霉素价格太便宜,利润实在太少。“一支青霉素8毛钱,一支头孢20多元,同样加价15%,你算算差价有多大?”某医院医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病人感冒需要输液,青霉素一天不到10元,但是头孢类针水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在此情况下,医院当然不愿意用青霉素了。据透露,3元钱一针的西地兰,是一种快速强心药,2009年开始缺货。医院就用“米力农”这种200元一针的药品替代。

  在一家医院负责管理库房的李女士说,药价越来越高是因为一些药品进入医院的成本越来越高。

  “除了国家列的基础药品,其他药品想要进入医院,必须要花费不少心思。”但是至于要花怎么样的心思,李女士并不肯透露。这样下来,药品的价格自然比出厂价翻了几番。

  34岁的陈女士是医生,她告诉记者:“现在医药的定价是国家和监管部门出台的一些政策条例规定的,医院的经营模式和医生的生存条件,迫使低价药难以在市场上存活。大部分药品生产厂商在竞标的时候很无奈定价过低,所以导致低价药的生产终止;新的研发药品申请了专利,价格高是正常的,但是过了专利年份,是不是应该调价回大众药品的价格,这也都是问题。医生医院都有自己的难处,不是说不希望有低价药,有些东西的消失也是药品更新换代造成的,没有什么非黑即白的道理。

  某医院的刘医生告诉记者,有时候也想开低价药给病人,但药房根本没有备货。

  医生:

  看个病人不如开盒药

  “低价药基本不可能养医,价格稍高的药物才会给医生提成。”某医院刘医生坦言,以药养医的现状仍然存在。他介绍,过去医药代理人会给医生30%的药物提成,现在一些药商依然会给20%左右的提成。“不可否认,大多数医生的诊疗费还是很低,以药养医的现状存在,可能看一个患者还不如开一盒药。

  “药品利润都在新特药上,”一位内科专家称,“普通的药便宜、疗效好,但不容易有备货,厂家不会生产,而一些大夫也不愿用。

  在小区开诊所的张医生说,一些价格高昂的药品,虽然利润高,但在药店里销路并不好。不过,因为进不到廉价药,只能用高价药来代替。到小诊所看头疼感冒,开出一大堆特效药也是常事。“如果不这样的话,房租都保证不了。”张医生介绍,另外一个问题是,供应药品的业务员,没有利润可赚,即使有廉价药供应也不愿送货上门,甚至推说没有。

  患者:

  消费习惯助推高价药

  当然,低价药的消失也与现在消费者的习惯有关。

  “能不能给我们家孩子开好点的药,打好点的针水,我们不差钱。”云南多家医院的儿科医生都遇到过这样的家长。孩子其实只是常见的疾病,而且从医学评估上并不严重,但是因为家长焦急和不懂,常常会要求医生开好药。

  “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家长的要求下给患儿做了过度的治疗。在我几十年的接诊生涯中,约80%的孩子都是因儿科常见病来就诊。”昆明某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告诉记者,“其实不光孩子,很多家庭条件好的老人也是高价药的不正常消费主体。在这个群体中,绝大多数人其实不必用高价药。但在临床中,很多家庭条件好的老人子女,都要求给老人用最好的药,那样似乎会好得快,但是不懂医学的子女们通常不会想到如果老人的病情一旦加重,就很难再找到好药去医。

  云南某民营医院负责人说,患者到医院都希望病情很快好转,对医生的用药来说,反而要求更高。“10元以下的药品,很难在医院生存下来。一方面是医院医疗成本高,另外一方面是患者对低价药的信任度不太高。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对低价药在很大程度上是很抵触的。

  专家:

  政府只通报不处罚

  低价药的“消失名单”越来越长,云南省医药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刘福荣认为,导致低价药难买的原因,主要在于低价药的利润太薄,甚至没有利润,使得低价药生产经营厂商和医疗机构对低价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积极性不高。以2.5元一瓶的“他巴唑”(甲巯咪唑)为例,现在不少甲亢患者在药店找到的多是效果与其差不多,但售价33元一盒的进口药“赛治”。“这不奇怪,‘赛治’价格高、利润高,医疗机构更乐意购买。

  此外,他认为,政府对低价药中标厂商“中而不供”仅给予通报,不予处罚,导致低价药在医疗机构,甚至连带在零售市场都出现短缺,最终损害了患者利益。

  低价、经典药品消失之后,对于医生来说,不仅仅是找到替代药品那么简单。一方面,他们要向患者解释为什么使用高价药;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使用新药时的种种压力,如临床经验少、副作用尚不明确等。而患者,在对新药的疑惑和不信任中,还要同时承受新药高昂的价格。

  上哪找低价药

  调查:基层医院使用较多 思考:怎样才能重回柜台

  国家发改委日前关于“取消533种低价药品最高零售价”的通知,让人们看到了低价药重回市场的曙光。但也有专家表示,综合药品生产和使用情况来看,为低价药定价“松绑”,单是生产环节的政策调整影响有限,并不能真正留住低价药。也正因为如此,连日来的采访中,“让低价药重回柜台”,是不少市民又一个迫切希望实现的愿望。

  调查

  基层医院是低价药大本营

  基层医院(乡村卫生院、社区医院等)的药价比大医院便宜,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级别越高的医院药价似乎越贵,三甲医院的药价最高。究其原因,是由于和三甲医院不同,基层医院的常用低价药品不允许加成,省里的集中中标采购是多少,卖到患者手里就是多少,实行的是零差率销售。而这一规定的理由在于基层医院的运营主要靠政府的财政补助。

  记者在五华区多家社区医院的药品价格目录中看到,低于10元的基本用药所占比例不小。粗略统计,在零差率100多种中药当中,低于10元的药共有50多种,占到43%左右。零差率西药中,低于10元的药所占比例则超过了一半。在非零差率中药和西药中,10元以下的药分别占到4成和8成。不难看出,基层医院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低价药的大本营。

  据了解,从药价来讲,基层医院的药价比社会上相对要便宜得多。“像牛黄清心片,我们这里卖22.99元,市场价是28元,差5块多。”一位基层医院医生告诉记者,基层医院看感冒会比三甲医院便宜,如果输液的话可能会贵一点,不输液的话30多元就差不多了。“一盒羚羊清肺片十几块,加上感冒冲剂10多块,加起来也就三四十块钱。

  两种药店药品售价差异大

  药店分医保药店和非医保药店,医保药店可以在国家药品“最高零售价”下售卖,所以在医保药店,有些药会比基层医院贵得多。比如哈药六厂生产的三精双黄连口服液,在医保药店卖14元,而基层医院卖6元左右,相差近一倍多。由于在医保药店买药患者可以报销,因此即便医保药店拉高药价,药店的药也不愁没人买。

  非医保药店常被冠以“平价”之名,这类药店部分药品售价比医保药店、社区医院要低。据了解,我国药品销售渠道仍是按照从药厂到代理商,再经过几级经销商,最后才到药店。在这种传统渠道里,药店进的货经过了一道道中间环节,药价早就被层层抬高,零售价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但在一些规模较大的非医保药店,它们的药品采购模式和物流模式都比较省钱,而且利润加成很低,有的甚至不赚钱,主要靠薄利多销来获取利润。

  网上药店可以买到便宜药

  网上药店主打的就是便宜,这是因为网上药店可以省去店面租金、人工等费用。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网上药店有金象大药房网上药店、开心人网、健客网以及药房网。除了价格优势外,它们还有医院和药店都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便捷。需要什么药,只要在网上药店的搜索栏里输入药名,就会提供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类药品,这样更便于消费者货比三家。此外,网上药店的药品种类也相对比较全,这也是它的一个优势。但有时候如果购买数量较少,加上运费往往几块钱的药也会被拉高售价。

  澄清

  低价药效果差?

  4毛钱的药也很管用

  王先生因严重胃炎在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半个月,出院后几天因为饮食不当,胃病又犯了,赶紧又去云大医院。医生开药时说:“别嫌山莨菪碱这药便宜,这药对缓解你的胃痉挛效果很好。”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心想,再怎么便宜,也得十几块钱吧!可当收费窗口的工作人员告诉王先生药费是“4毛”时,王先生愣住了。取药窗口的工作人员交给王先生一个纸质小药袋,吃完药几个小时胃痉挛就彻底消失了。一位药房工作人员说:“这种药我们叫做普药,必须是常备的。虽然它的利润小,很多厂家都不太愿意生产,但很对症,所以不能少。

  新特药效果好?

  部分新药副作用大

  一般来说,新药和老药效用上是存在差异的,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一些效果不好、副作用大的老药遭淘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但也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药,经过时间和实践的验证,效用突出,副作用小,而且价格便宜,不仅不会消失,而且应用群体更加广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奎尼丁为例,它是心内科抗心律失常的药,能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膜,显著延长心肌不应期,口服适用于房性早搏、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病症。该产品价格便宜、安全性高,临床中广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对某些疾病来说,是唯一有效的药物。但遗憾的是,这种药现在已很难找到。奎尼丁消失后,价格更高的普罗帕酮出现了,药效相似,但副作用大,服后患者可能出现口干、头痛、胃肠道不适、胆汁郁滞性肝损伤等症状。(春城晚报 采访统筹 雷鸣 采写 记者袁明锋 楚田 夏体雷 连惠玲 欧阳小抒 实习生刘岩 祝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