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小果蔬”找到了“好婆家”

13.07.2016  16:10

 
  本报特约记者施云 通讯员林梅芝

  “百姓负责种,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我们学校负责收购,既解决了百姓果蔬种植销售难、增收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学校采购无固定果蔬来源,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这是一个合作多赢的新模式。”在会泽县者海镇拖木村,来自曲靖师范学院的“挂包帮”“转走访”干部高满良向记者介绍说:“我们不仅采取短平快的措施帮助拖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时实现精准脱贫,还要采取五种合作模式,确保百姓长期增收致富。目前,除了建盖好的几十个果蔬大棚已种植西红杮外,我们还将在烤烟下部烟叶采烤后引导百姓种植白萝卜、青菜等收益见效快的生态蔬菜。为确保长期增收致富,我们正在做贫困户第一期50亩的蓝莓种植规划。以后拖木村生产出的这些小果蔬,我们学校将全部按照不低于市场价的合同价进行收购。

  拖木村有贫困人口320户937人,在“挂包帮”“转走访”和“回头看”等工作中,曲靖师院的10名帮扶干部与村“三委”一道摸清了各不相同的致贫原因:因家庭成员患重病致贫的14户38人,因子女上学负担重致贫的14户53人,缺乏劳动力致贫的127户355人,缺增收产业致贫的53户153人,缺技术致贫的56户165人,缺致富办法致贫的56户173人。

  找准了“病根”,还得对症下药才能根除“穷疾”。为此,多方“会诊”,终于制定出了相关措施《拖木贫困村脱贫总体规划》和《拖木村整村推进工作规划》,并构建起了确保实现精准脱贫的五个合作模式。

  “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模式。成立者海谊兴种植合作社,注册资金105万元。合作社已组织百姓种植烤烟470亩,带动贫困户27户,预计每户贫困户年增收1万元左右。烤烟开烤后,在烟下种植白萝卜等生态果蔬,全部由师院5家食堂收购,预计可为种植户增收50余万元,助力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公司+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模式。充分利用会泽滇北工贸有限公司水泥厂建厂于拖木村的优势,开启企业助力脱贫行动。截至7月4日,公司已安排本村27名贫困人口到水泥厂务工,平均月工资不低于2500元,收到了1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效果。同时,公司还帮扶水泥1000吨,硬化村内道路5.6公里,并对本村贫困户建房、硬化入户道路、水利设施建设等所需水泥以每吨50元的优惠。“学校+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模式。由挂钩帮扶的曲师院与谊兴种植合作社牵头贫困户,按照学校订单组织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向学院食堂提供优质的果蔬、肉食、禽蛋等农特产品。仅此一项,就能带动贫困户150户实现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学校+贫困学生”教育扶贫模式。曲师院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为拖木小学捐赠电脑50台,捐赠餐桌44套,援建网络教室,改善教师办公、学生学习、用餐等条件。同时,由学院投入培训资金,对者海镇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素质提升培训,每年一轮,一直持续到2019年。学院每年对拖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高中及以上的每生每年给予专项资助,对就读曲师院的还将给予勤工俭学、贫困救助等多项优先帮扶。“3+3+3”联动模式助推精准扶贫。拖木村与曲师院驻村工作队携手,引入曲靖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三社联动”(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农村社区)社区建设模式,通过“三区”(边疆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山区、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开展“三留守”(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人员社会工作服务,激发贫困群体脱贫内生动力。目前,争取服务经费18万元,服务留守老人40人、留守儿童114人、留守妇女12人。

  村党总支书记杜玉恩说:“有了‘校村合作’五个模式作为保障,不仅我们的贫困户能如期实现脱贫,还使我们村的‘小果蔬’在城里找到了个‘好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