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质检服务 助力发展大局

23.03.2017  14:43

□  孟庆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历来是质检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近年来,质检系统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寻求结合点和切入点,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外经外贸、区域协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履职尽责,努力提供精准服务,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今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报告中,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坚持宏观和微观、国内和国外、战略和战术相结合,强调“抓质量、保安全,本身就是服务发展、促进发展”,要求“更加精准地提供优质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一、认清优化质检服务的形势任务

  质检部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应运而生,必须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从而找准定位、服务大局。从工作基础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2%。我国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政策框架,赢得“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正在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质量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质检事业也实现蓬勃发展,取得诸多标志性成果,社会各界对质检部门寄予更大期望。从今年任务看,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其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继续实施“三大战略”、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持续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都与质检工作直接相关,显然是我们新年度的重点任务。鉴于振兴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进出口安全等内容已在工作报告的抓质量、保安全部分作了安排,也基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衔接质检既有部署的考虑,所以促发展部分提出,从“三大战略”“三去一降一补”、生态环境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进优出”5个方面发力,更好地融入大局、发挥作用。这与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有关部署要求也是一致的。

  二、把握优化质检服务的部署要求

  质检职能覆盖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兼具执法把关、促进发展两种手段,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优化质检服务要进一步打好“技术牌”、念好“服务经”,把政策吃透,把手段用足,最大限度地扩大成效。

  一要更加精准对接。善于站在全局高度研究思考问题,跳出质检、跳出部门把握大局大势,进一步找准工作着力点,努力把中央的要求转化为质检部门的政策措施。“三大战略”既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一带一路”要瞄准互联互通做文章,京津冀协调发展要积极配合疏解非首都功能,长江经济带要着眼于绿色发展。“三去一降一补”要更好发挥标准的规制作用、生产许可的政策约束作用、认证认可的评价引导作用和执法检查的威慑作用。生态环境治理要突出燃煤排放和机动车排放两个重要因素。“双创”要充分发挥质量技术基础支撑作用。“优进优出”要积极落实好国家进口、出口政策,着力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二要凸显技术优势。技术是质检部门的“杀手锏”。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质检服务水平。所以,工作报告在服务发展部分的开头专门拿出一段强调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我们要加强统筹谋划,实施建用并举,聚焦聚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构成的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工作报告特别指出,要抓住计量测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机遇,推动这一新兴产业、新动能加快成长。质检技术所在行业本身就是新兴产业,抓技术提升就是抓产业发展,这较以往深化了认识。当然,服务5项重点任务都要突出发挥好技术的作用,凭技履职、以技服人,体现我们的独特优势。

  三要扩大服务效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既是部门履职平台,也是工作展示舞台。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效果的好坏,都直接反映了一个单位的地位和作用。质检部门正在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更要自加压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彰显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今年尤其要围绕“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重中之重综合施策,既要提着力、立标准、严约束,也要减审批、去环节、降收费,妥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推动“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扩大成效的叠加效应。

  三、明确优化质检服务的政策措施

  优化质检服务,说到底要出政策、有措施、见力度。支树平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按照先统后分的“1+5”架构,分别提出了一系列实招、硬招,很多都是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中的直接部署。我们要从“六个突出”入手,认真梳理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突出以点带面,夯实质量技术基础。质量技术基础是质检履职之本,也是服务之基。要着力抓好NQI重点专项的组织实施,带动全国质量技术基础协同建设,全面提升我国质量技术基础水平。今年规划一批检验检测认证集聚区和示范城市。突出因地制宜,服务“三大战略”。重点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互联互通互认,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综合运用职能手段,加强京津冀区域协作。制定质检支持政策,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突出挖掘潜能,服务“三去一降一补”。发挥点多面广线长的职能优势,深入实施化解产能过剩标准支撑工程,严格钢铁、水泥等许可审批、证后监管和无证查处,加强第三方认证和监督检查,严查地条钢等质量违法行为。突出标准约束,服务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深入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和绿色制造标准化提升工程,完善锅炉节能法规标准和燃煤技术标准,收紧节能节水、环保等标准,全面实施成品油国Ⅴ标准,用标准为生态环境“筑堤立闸”。突出技术支持,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培育质量技术服务新业态,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质检系统技术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一站式服务,为创业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质量技术支持。突出政策落地,服务“优进优出”。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出口和积极进口政策,促进我国优势产品和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产品进口。支持内陆地区建设一批进口指定口岸,“把口岸搬到内地”。提升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能力,倒逼行业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中国质量报

转载地址:

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7-03/23/content_4082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