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激发跨越发展

25.10.2018  10:21

编者按   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提升昆明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推进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昆明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审批服务便民利企等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和省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广大群众和企业的期盼相比,仍存在问题和差距,必须立足更高标准,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审批服务便民利企,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努力把昆明建设成为投资环境最开放、行政审批最高效、公共资源交易最公平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李彦龙

人才、资金、项目等就像候鸟,哪里环境好就往哪里跑。”这里所说的“环境”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生态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如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开放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公共环境等等。然而,要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则是基本前提和首要任务,尤其是要本着“能放则放、能减则减、能授则授、能省则省”的原则,在不断推进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强化审批改革、全面简政放权。

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必须不断推进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放管服”改革是“十三五”期间的一个战略重点,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起,构成了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两翼,共同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推进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做到放下应该放的权力,管好应该管的事务,服务好应该服务的对象,的确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但从长远看,推进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利于清除积存已久的沉疴痼疾,为经济社会发展拔除暗礁,扫除路障;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创新创造增添新动力;有利于规范政府和政府公务人员行为,调整和优化政务生态,提高政府和政府公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必须形成和建设“三个生态”,即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干事创业的发展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形成和建设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就是形成和建设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主体是各级政府公务人员,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而形成和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干事创业的发展生态,有利于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有利于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敢于迎难而上,敢于冲锋陷阵,敢于突破难关的坚定决心和无畏勇气。一句话,有利于发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服务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必须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担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宗旨,勇担责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求,始终自觉地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政务工作的全过程,以影响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和问题为导向,以影响人民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和痛点为着力点,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切实提升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不断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切实发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中心(站)应有作用。通过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窗通办”,真正做到为民、利民、便民,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事项办理好,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政务环境建设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

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必须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服务本领。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没有一支立场坚定、本领过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政务队伍,没有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武装起来的头脑,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无异于“镜中花”“水中月”。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服务本领,提升政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不仅仅是招商引资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让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各级政务人员才能掌握新知识,增强新本领,提高服务效率。(作者为副教授、博士,本报特约评论员)

着力打造利企富商的政策环境

溪  瀛

企业开展市场活动的政策环境,既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在地区间存在经济落差的情况下,哪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好,企业就会“用脚投票”。因此,对企业吸引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营商环境的竞争。

近年来,昆明市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取得积极进展。

——在规范权力运行方面,昆明市出台《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办法》,持续精简审批事项,在市级审批要件精简压缩率达38%、审批工作日压缩51%的基础上,近期还将“冻结一批、下放一批、合并一批、调整类别一批”,完成该项工作后,昆明将会成为全国已经公布行政许可事项的城市中数量最少的省会城市。

——在降低企业入市门槛方面,昆明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实施“先照后证”“多证合一”改革。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向15.1万户个体工商户发放了“两证整合”营业执照,累计发放“多证合一”营业执照7.6万户,全市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319户。

——在降低企业负担方面,昆明市现已取消或停征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收费、22项云南省地方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将商标注册收费标准降低了50%,全市419家涉企协会停止收取会费362家;截至今年6月,全市清理不在目录清单内的涉企保证金24项,清退返还企业资金3.72亿元;今年上半年,昆明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增加369.25亿元,增长17.13%。

——在企业营商政策方面,从《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到《关于建设国际营商环境“四个一”的实施意见》,再到《昆明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短时间内昆明频出政策组合拳,营商利好不断涌现。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部分部门和干部还没有充分理解当前营商环境改革大势,清除营商环境改革梗阻的力度还不能减。在接受长期跟踪、观察的在昆企业中,部分企业主表示实体企业经营压力加剧、“劣币驱逐良币”“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门槛犹存、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现象仍然存在。

面对上述“短板”,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多推“啃硬骨头”式的举措。

一是抓住企业“痛点”,避免政策手段雷同,回归实业,重视辐射带动作用,以更大的市场格局来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改变被动式的“求企业投资”为有战略意义的深层合作。对此,湖北省政府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顺丰控股,围绕湖北鄂州枢纽机场及配套设施项目开展的战略合作模式值得借鉴。

二是抓紧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提高营商政策制定实施的“问题导向”。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无疑是对营商政策环境最好的考核方式。现在社会上对营商环境的各类评选让人眼花缭乱,建议相关部门参照国家发改委近期公布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和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与国际接轨,同时兼具本土特色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

针对评价结果指出的“偏科”情况,政府应把政策发力点放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上,充分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把工作重点放到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信贷支持、治理假冒伪劣产品、打造“双创”氛围当中。同时,对政府不该管的要坚决交给市场,让政府的角色回归到提升投资者信心、保护知识产权和完善信用监管等政府服务事项当中,坚决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作者为硕士,经济分析师)

着力打造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

祝  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企业的发展壮大,创新创业的蓬勃兴起,市场经济的活力激发,都与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息息相关。对于新时代的昆明来说更是如此,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服务群众的需要,也是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要求。其中,着力打造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首先,治理理念、服务观念应有一个新提升、新气象。优化营商环境说到底是聚企业聚人心,助力已有的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吸引更多企业走进来。若想实现此目标,至少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企业的发展无非在于人才、科技、土地、资金等方面,公共部门虽然无法直接予以帮助,但可以通过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方式,间接地给企业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诸如行政服务水平、法治环境建设、制度兜底保障等软环境建设也要实现新突破,譬如那些群众反映集中、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反映普遍的突出问题,必须及时有效解决。

其次,坚持开放创新改革,对标国内先进地区。营商环境怎么样,“优化”到什么程度,显然不能自说自话,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如此既有利于具体操作,也便于之后的反思与改进。就拿深化“放管服”改革来说,其不只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口头表达,更应落实到每一项审批流程、每一次群众办事之上,唯有“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衙门作风彻底改变,才能画上终止符。在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主办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现场会上,22个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纷纷亮出改革举措,昆明有必要从中汲取优秀经验,然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为优化营商环境做更多的加减法。

此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拓展对外合作空间。昆明虽然属于边疆省会城市,但也正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让昆明在资源、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优势。昆明提出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以增强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花都”自不用多说,斗南花卉市场已是闻名海内外,花香飘散在世界各地;作为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昆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蓝天白云,有青山绿水,四季如春的“春城”,自然也肩负得起“健康之城”的美誉。不仅如此,由于昆明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城市和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所以昆明亦可把经济建设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坚持绿色发展,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

最后,树立国际化视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尽管当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强,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经济全球化依旧是大势所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发展形态不会改变。昆明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积极引入国际通用的行业规范和管理标准,对照国际化营商环境标准,真正形成竞争、高效、规范的市场秩序,切实提高各方面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与此同时,昆明也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用开放的胸怀、创新的方式,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作者为硕士,本报特约评论员)

着力打造细致入微的服务环境

杨  敏

优化营商环境,对企业而言,是一个有效公平的运营环境;对百姓而言,是生活便利的大大增加;对政府而言,则是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实践。从全国范围看,其本质上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对昆明而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提升昆明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

优化营商环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审批事项少、环节简、材料精、时限短、费用低、服务优、效能高等,所囊括的每一项特色指标都是以服务企业和人民群众为导向,把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当作最重要的信号,把他们的满意度作为首要评价标准,切实从他们的利益出发,提供精准服务。

服务要做到细致入微,在质量、效率和成本上都要下足功夫。近年来,昆明开展了大量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3550”改革,取得的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简流程,提升效率。今年以来,“3550”改革公布了第二批512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出台了深化“放管服”改革11条措施,产权制度等重点改革也有序推进。同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投资服务+党群服务”新模式,着力打造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未来,昆明要努力全面实施一网通办,逐步提高全流程网上办事比例,确保市级在线办理事项数量在今年底达到85%以上,2019年底达到95%以上,已在实体大厅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补填网上流程。

第二,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施,政策进一步落地。昆明市近期出台了相关工作方案,旨在切实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全市一网通办、审批服务便民化等工作的落实,提出了10个方面53项具体措施,针对昆明市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聚焦群众和企业的办事需求,致力于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但昆明目前取得的成效与国家和省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广大群众和企业的期盼相比,仍有差距。

要继续打造细致入微的服务环境,首先是追求放管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好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当前针对政府工作的瘦身行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更需要立刻引进科学的监管和评价制度,巩固当前取得的成果。对此,昆明市已经连续3年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以服务满意度为重点,对全市政务服务开展评价。未来,昆明要继续让优化和科学评估成为一种常态,一切优化的行为是政府内化的行为,而不需要依赖于一系列政令的颁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群众、政府有效合作、共同治理的理想格局。

其次,打造细致入微的服务环境要有超前意识。针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出解决良方,这只解决了眼前和过去,要想有一个良性运作的服务环境,就应该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提前将他们的需求内化为行动力,而不是依赖于滞后的解决方案。

最后,要有正确的服务意识。服务要主动和热情,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不能摆架子,耍官腔,更不能无故推诿,共同完善服务的软、硬件设施。(作者为硕士,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着力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朱静雅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而有序则是一个市场能否健康运行的前提。缺乏竞争的市场环境犹如一潭死水,无法实现技术改进、质量提高、成本降低的目的,更不可能因此实现整体提升社会经济的目的。

昆明在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时必须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而在着力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再由市场主体来反作用推动市场环境的健康发展,才能有利于促进市场环境的长期健康成长。

着力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首先在于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调整政府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更好地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因素。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激发市场的活力。而在市场活动中,企业是主体,政府与企业之间并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因此,政府在通过宏观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调节的过程中,不能干涉企业的活动,但要为这些市场主体的发展创造出更有利的宏观环境,让行政权力为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创新力服务,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环境、更有利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罚,建立起新型的政府职能,推动政企关系和谐发展和不断进步。

着力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其次在于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使市场向着法治化、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由此营造出更符合发展需求的内外环境。长期以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从最大层面上维护市场环境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确保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真正保护市场主体。同时,也能以市场的法治化、规范化、合理化为我国的法治社会添砖加瓦,创造出更为有利又符合市场需求的外部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国内国际环境,持续地为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驾护航。

着力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最后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让人民群众真正从市场中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把人的生存作为根本。建设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表面上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小康社会的建成,但归根结底就是为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创造出更丰富的内涵,因此,任何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必然要将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贯穿始终。

我国经济如今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而市场对外界变化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市场环境是否符合新形势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求,能够极快地在市场经济走势中表现出来,着力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就需要在思想上有着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性,在政策上有稳定的延续性和适应性,在法治上有完整的系统性和严肃性,从而更有利于昆明在面对国内外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时,能更从容应对、有效处理。(作者为云南财经大学讲师、云南大学在读博士,本报特约评论员)

着力打造诚信法治的公共环境

李祉瑶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健康有序运行,不能没有诚信。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

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诚信不仅是对个人的道德要求,更是对政府的基本要求。当前,昆明要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诚信法治的公共环境,努力把昆明建设成为投资环境最开放、行政审批最高效、公共资源交易最公平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着力打造诚信法治的公共环境,要强化诚信教育和道德建设,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不断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学法讲法制度,使法治成为领导干部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管住“任性的权力”,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现象;切实纠正新官不理旧账,随意变规划、变政策,不守信用问题,努力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着力打造诚信法治的公共环境,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立招商引资领域信用承诺制度及网上公示制度,建立因规划调整和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合理补偿机制,建立政务违约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全面清理处置政务违约失信问题,加大政务违约失信行为惩戒力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长效机制。

着力打造诚信法治的公共环境,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效率低下等问题;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政裁量的范围和幅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健全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继续深化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织开展明察暗访,严厉整治纪律松弛、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粗暴执法等顽症;开展执法司法规范化大检查,组织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的案件评查工作,下大力解决执法司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问题,严查执法司法腐败。

着力打造诚信法治的公共环境,要依法加强社会治理,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营造安全发展环境,通过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积极化解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矛盾纠纷,严厉打击扰乱企业秩序、封门堵路、敲诈勒索、欺行霸市、强揽工程、阻挠施工等违法犯罪行为。

着力打造诚信法治的公共环境,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与时俱进地优化法律服务,积极推进公司律师制度建设,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依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进一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使尊法守法、诚实守信成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要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深入推进分业、分类、分众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