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小学教学改革

23.10.2015  16:19

    对于取消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课,我们更应看重的是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突破精神,而不是这项教改能收获什么样的成果。事实上,对于教育模式和教育改革,最有专业能力和发言权的其实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数学一直是我国低年级小学生的“标配”课程,然而在山东省聊城市嘉明第一实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却取消了数学课,取而代之的是朗诵、国学、书法等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才开始接受普通数学课程。校长称,逻辑性强的数学课程并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这项大胆的改革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中国广播网10月22日)

    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我国实行的基本上是统一的教学模式。从课程设置到教材的选取,甚至是课时的多少,各地总体上都相差不大。更重要的是,这一教学模式已经延用了很多年,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还是教师和家长,都已经习以为常,并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也正因为如此,“取消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课”虽然只是一所小学带有实验性质的做法,却迅速发酵成为一个公共议题,在得到一些人肯定的同时,也引发了是否过于大胆和激进的质疑。

    客观来看这一教学改革,大胆固然不假,但要说激进则未免言过其实。事实上,早在2013年该小学就已经开始了这项改革,以两个班为试点。从时间上看,今年正好观察改革效果,在暂时没有发现问题之后,学校才取消了24个班的数学课。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本身有一定的纠错功能,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主导这项教改的李校长本身就是数学教师出身。他认为,根据他常年从事数学教学的经验,低年级的孩子记忆力好,逻辑性差,而数学恰恰是门需要逻辑的课程,而且小学数学知识点不多,很容易让低年级的孩子养成死记硬背的怪圈里。从中可以看出,取消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课并非心血来潮,为改革而改革,而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这一理论也确实很容易让人理解并接受。

    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幼儿园小学化,而小学中学化,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重复性的教学之上,对学生进行强化式的教育。这当然有利于获得更高的分数,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却会让学生的视野变得狭窄,思维变得单一。事实上,这就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所在:是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更多地接触和尝试新鲜事物,尽可能地开拓视野,还是把时间都花在课本上,一切只为考试而服务?教育者是从功利化的角度出发,按步就班地完成其教学任务,还是从更长远的目标着眼,在自己的专业能力范围内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主动地去做出改变?

    对于取消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课,我们更应看重的是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突破精神,而不是这项教改能收获什么样的成果。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有浓厚的行政化管理色彩,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怎么说,下面就怎么做,一切行动听指挥。但事实上,对于教育模式和教育改革,最有专业能力和发言权的其实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然而在长期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下,一线教育工作者既缺少改革的动力,也缺乏改革的勇气。这便造成我们的基础教育过于僵化和单薄,我们的小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力。比如知识面狭窄,动手能力不足,人格发育不健全,等等。

    改变这样的教育现状,就需要更多的教育者站出来,根据自身条件,在经过充分考量的基础上,对一些教育积弊进行适度的改革和创新。而对于这些改革和创新,公众也不必急于求成,而应抱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看待。(春城晚报 评论员吴龙贵)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