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理念为导向 推进“三农”新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一重大理论创新,为浙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当前,浙江农村工作面临哪些新挑战,破解农村新问题应从何处发力?作为经济发达省份,“三农”之路如何走? 关键要找准农村薄弱环节,以五大理念为导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以创新为导向,稳步推进农村改革。
最近,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等。对浙江来说,首先,稳步推进“三权”改革创新。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权颁证率达到100%。其次,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再次,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积极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有序组建农民资金互助会及联合会,探索建立合作金融组织日常运行、风险防控、监督管理机制。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商业性、合作性农业保险。
——以协调为导向,阔步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既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也将制约长期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紧扣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切实把调整比例、补齐短板、优化结构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首先,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继续资助农村特困群体;明确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农村社会保险面;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到人的全覆盖,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其次,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再次,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全面推进精准扶贫,扩大低保救助覆盖;以合作扶贫方式深化产业扶贫;加强科技扶贫等,搞好异地搬迁扶贫;健全结对帮扶体系,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以绿色为导向,扎实建设美丽乡村。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首先,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等。按照“培育中心村、保护文化村、搬迁高山村、改造城中村”的要求,结合土地综合整治,确定人口集聚区、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区、公共服务中心等建设内容。其次,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以开放为导向,激活农村新型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新型业态,着力打造农业“两区”升级版、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农村电子商务升级版,以农业“两区”为主平台,全面推进农业领域的“机器换人”、“电商换市”、“设施增地”和“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农业竞争力和生产经营效益。大力探索“富民强村”路子,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产业空间、新的项目载体。以土地、资产入股等形式发展美丽经济或配套产业,通过经营村庄,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因人因地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加快低收入农户持续快速增收。加大对农村和山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山区倾斜。加强农民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现代新型农民。
——以共享为导向,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首先,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网络,完善农村服务信息化平台。引入专业化、社团化、公司化运作的服务机构,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其次,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投入。统筹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法律仲裁、心理疏导等基本公共服务延伸至农村。再次,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大力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教育科技、培训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娱乐、商贸金融等服务向农村延伸。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