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心声]施增菊:少数民族加分 不能只凭“身份证”

25.01.2015  13:40

我是少数民族代表,所以在这方面考虑得多一些,主要是想提一些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省人大代表、大理南涧县文化馆副巡视馆员施增菊感慨道,“你也看到了,在我身上,民族符号已经缺失了。我是彝族代表,但我们最根本的民族服饰、民族语言,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南涧县在明代曾叫‘定边县’,至今保留了一个古街区,我们现在正在做规划保护,2012年立项至今,已投资2000多万元,修旧如旧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其中有很多县级文保单位,如文庙、城隍庙等。

施增菊说,在这个古街区中心有一个叫向阳坡的村子,住户很多,人员密集,修缮麻烦,如果政府没有统一规划,今后建起来的房子将五花八门,势必对古城形象造成影响,因此提前规划、缜密规划非常重要。

其次,在开发和保护过程中,要最大限度让附近村民受益,比如目前即将完工的古街区有一个博物馆,可以在里面设计一些民俗展厅、购物等场所,最大限度照顾当地村民就业谋生,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古街区的恢复重建工程,支持重建工作。只有这样,古街区的保护和开发才能够长远。

施增菊说,南涧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总人口22.47万人,彝族人口占47%,但彝族同胞中能说彝话的连1%都不到。她建议,希望各级政府,特别是少数民族自治县一级,出台一些政策,比如让少数民族母语教材进校园等。另外,建议各级政府在人员招聘中对会说本民族语言的人员优先录取,而在认定民族成分时也需测试,不是光凭身份证上的信息就给予少数民族政策性优待。

在加分照顾或者其他优待方面,应该有些附加的测试,你是彝族那么对你的民族有哪些了解,会不会母语,会不会写自己民族的文字,出一套题目来进行测试,合格了才能享受少数民族的待遇。”施增菊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少数民族同胞的民族认同感,从自觉、自愿到自豪地了解本民族文化和历史,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本民族文化。

韩海阔 采写:刘相妙 李婧(云南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