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产业发展:培育增长点 激发新动能
产业兴,云南兴;产业强,云南强。
产业振兴决定着云南未来的发展,关系着富民强滇的实现。如何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重点产业发展优势如何迸发?如何从根本上提升我省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增强竞争力?参加此次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建言。
积极转变思路 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产业一直是云南经济的短板,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快的问题比较突出。
2016年4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直接把产业发展的靶心对准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8个云南有优势、有基础、有市场前景,能较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点产业。
“按照全省产业发展思路和8大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西双版纳州结合自身资源、区位、开放等优势,把特色生物、旅游文化、加工制造、健康养生、信息及现代服务、清洁能源‘6大生态经济产业’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抓手,强化政策扶持、创新驱动,制定改革举措,抓实政策落地,确保产业发展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罗红江代表说。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我们一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罗红江说,长期以来橡胶产业一直是西双版纳州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已超过400万亩。近年来,由于市场遇冷,产业发展处于低谷。“缺乏精深加工和全产业链发展是最大的硬伤。就像垒了一个大坝,蓄了许多的水,具有很大的势能,但就是没有转化为动能。”
他认为,瞄准有市场、有潜力的企业加大招商力度,开发好下游产品、提升附加值,积极打造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区域性橡胶加工交易中心,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是推动橡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措施。
发挥比较优势 进一步深入研究做精品质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代表委员们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李嵘委员认为,云南高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要从产业链的下游发力,做精做深。但产业链的延长首先要打稳打好基础,发挥好生态、环境的比较优势,依托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入研究、做精品质。
“旅游演艺产业是文化产业体系中的核心产业之一,是创意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也是能耗低、可持续发展性强的低碳产业,具有极大的辐射和拉动作用。”杨劲松代表建议,云南应充分发挥毗邻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优势,不断扩大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全方位推动文化产业重点门类“走出去”。
“云南‘十三五’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们的生物医药产业要发展到3800亿元以上,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从目前成长情况来看态势良好,特别是2016年,增幅达到20%以上,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企业的成长高于工业制造企业成长。”李红民代表说,云南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动植物资源丰富,加上宜居的环境,把大健康全产业链嫁接到生物医药上,是一篇可以好好做的文章。
“环境、生态是我们今后最大的竞争力,我们一定要打好这张牌。”王喜良代表介绍,昆明市去年出台了《昆明大健康发展规划》,举办了2016昆明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 ,一批与大健康产业相关的重大项目即将落户昆明,今年还将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宣传方案等,进一步推进有关工作,把行业内国际知名企业的品牌、机构、运营模式、管理经验引入昆明。他建议国家尽快批准建设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国家示范区,给昆明更好的平台打造中国健康之城。
重视融合发展 扶持有潜力的市场主体
融合发展则是云南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跳出孤立地抓产业的思维,通过工业与农业、旅游与城镇发展、产业与文化等的融合,可不断催生新的业态,孕育新的市场主体,形成关联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与产业链,创造强劲的竞争合力。
“产业建设要重视产业融合和市场主体培育两个方面。市场主体是产业发展的细胞,特别是小微企业,需要给予更多扶持。”艾徐委员说,现在,很多地方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包括很多乡村也在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这些小的市场主体,有活力但规模不大,有潜力还需要扶持一把。但有些不错的小企业想扩大规模,却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只能走民间融资这条路,带来了一定金融债务风险,要正视和解决这个问题。
她还认为,加快产业转型,要重视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比如养老产业,云南有很大优势。以德宏为例,气候好、植被好,吃的食物绿色生态,旅游资源、民族风情都有,交通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提升。“德宏发展养老产业很有潜力,但需要政府做好一产和三产的产业融合工作,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医疗保健等产业融合起来统筹规划实施,把分散在各地各行业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具备高附加值的养老产品。”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