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鸥连续32年昆明越冬:不变的“人鸥约定”
中新社昆明12月8日电 题:红嘴鸥连续32年昆明越冬:不变的“人鸥约定”
中新社记者 胡远航
2016年初冬,数万红嘴鸥翱翔万里,第32次飞临云南昆明这座偏居中国西南一隅的高原城市。不变的“人鸥约定”,成为昆明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见证春城人民环保意识的觉醒。
1985年冬,9000只红嘴鸥驻足滇池后沿盘龙江首访昆明闹市。32年来,红嘴鸥飞入春城主城从未爽约。红嘴鸥陪伴着一代代“小昆明”长大,收获众多粉丝。
点击进入下一页
“快看,红嘴鸥飞过来了,我们快去喂它们。”8日,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来自安宁市的李女士专程带5岁的女儿前来迎接“老朋友”。车门才打开,她们就冲上了海埂大坝。
作为昆明最佳观鸥点之一,城南的海埂大坝已经成为冬日春城最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每每海鸥飞临,都是一幅“人鸥同乐”的和谐画卷。
“晒太阳、喂海鸥,绝对是昆明最惬意的冬季体验之一。”李女士说,在北方还是冰天雪地的时候,昆明却暖阳高照、人鸥和谐。和海鸥约会,已经成为她和女儿不变的约定。
65岁的“老昆明”洪一心清晰地记得和红嘴鸥初次见面的情景。“白色的海鸥突然出现在天空,真的就像精灵一样,让从未见过海鸥的昆明人喜欢的不得了,等不到周末就扶老携幼,带上‘长枪短炮’去看海鸥。”洪一心回忆道。
“1985年,红嘴鸥第一次飞抵昆明,人们还以为是水鸽子。”昆明鸟类协会副秘书长杨明笑称,海鸥首访昆明闹市,大家在惊喜之余,也纷纷疑问道:这是什么鸟儿?从哪里飞来的?……1987年,他们在3只带有金属脚环的海鸥身上找到答案——它们来自西伯利亚。
杨明告诉记者,红嘴鸥刚来昆明时还很怕人,只敢在空中盘旋或停在房顶上。而如今,红嘴鸥和昆明市民已成为“好朋友”。
“红嘴鸥多年来对昆明情有独钟,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温暖宜人,另一方面也与政府的保护、市民的爱鸥护鸥分不开。”杨明称,自1985年以来,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数量每年都在增加。2000年,首次突破了1万只。到2015年,已逾4万只。
为保障红嘴鸥的生存环境,昆明市每年拨出30万元人民币“爱鸥专款”,用于鸥粮生产投喂、环志、数量统计等工作。环保、林业、公安、渔政等部门,也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监督、制止不文明观鸥行为。而在民间,有着更多人在行动。
杨水兰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这位七旬老人独居在海埂大坝边的铁船里,只为给伤残红嘴鸥经营“海鸥食堂”。8年来,她靠捡拾矿泉水瓶,照料了近200只伤残红嘴鸥。家住翠湖公园附近的崔凤仙,则连续20多年自制鸥粮喂鸥,被人尊称为“海鸥奶奶”。昆明许多学校也都成立了“爱鸥护鸥”宣传小组、红嘴鸥研究调查小组、红嘴鸥环志放飞小组等。
相比早年还有人打海鸥的情况,关爱海鸥,已经成为昆明的社会共识。但也有专家对“海鸥数量越来越多是否会影响生态平衡”、“人工投喂会不会干预海鸥自然生长”等问题表示过担忧。
“红嘴鸥虽然不是昆明的,但却是昆明的骄傲。”洪一心说,“一晃30多年过去了,海鸥在带给昆明人快乐的同时,大家也应该考虑这份爱是否会泛滥。”
杨明表示,经过30余年的观测、统计、考察,昆明拥有了全国一流水平的红嘴鸥科研成果,但为更好地和红嘴鸥相处,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希望红嘴鸥和昆明的约定永不改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