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底 昆明“两县两区”133177人纳入低保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昆明将“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作为扶贫攻坚脱贫摘帽的首要任务,对“五个一批”帮扶后仍不能脱贫的困难群众,通过社会救助制度进行兜底脱贫。截至2016年12月底,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以下简称“两县两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有87888户133177人,占全市保障人数的78.5%。
当前,市委、市政府正举全市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为充分发挥低保政策的兜底脱贫作用,确保昆明2018年全面脱贫,按照“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要求,昆明加强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将“两县两区”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2580元(215元/月)调整为每人每年3120元(260元/月),实现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社会救助作为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本制度,在脱贫攻坚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昆明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道路上不掉队。截至2016年12月底,“两县两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共有87888户133177人,占全市保障人数的78.5%,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47809人;2016年脱贫的禄劝县农村低保11561户35170人中,建档立卡的有4720户15295人,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数的46%。同时,2016年,对“两县两区”的贫困人口实施临时救助18868人次、医疗救助201201人次、特困人员供养4624人,较好发挥了社会救助制度在扶贫开发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低保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党和政府关心困难群体、体现党的惠民政策落实的一项民心工程。为准确认定社会救助对象,杜绝“骗保”“关系保”“错保”“漏保”“人情保”等问题,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开通了公积金、人社、车辆、户籍、住房、工商6条比对专线,对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科学、合理核对,为精准施保、精准救助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全市统一规范了最低生活保障操作程序,从申请、材料初审、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审核、审批、书面告知等做到了标准化管理;对申请享受低保待遇人员,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与申请人有近亲属关系的,在按规定程序办理的基础上,须填写近亲属备案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人情保”“关系保”及优亲厚友等问题。同时,市、县民政部门公布一部投诉举报电话,对在低保办理过程中不按规定程序进行,违反政策施保和采取虚报、隐瞒、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低保待遇的情况,均可进行投诉举报。
此外,市民政局对低保工作是否规范化管理,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张榜公布和资金发放等各环节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等,进行了清理整治,相继退出低保范围约2.6万人,把低保工作置于一个公开、公正与公平的平台上。
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共有城乡低保26.2万人(城市低保69448户93742人,农村低保119456户169174人),城市低保标准每月530元和475元,农村每月295元和260元,特困人员供养对象8727户8901人(城市特困2302户2393人,农村五保6425户6508人),集中供养标准每月636元和57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月530元和475元,低保标准在全省名列首位。
昆明日报 记者李丹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