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山副厅长:把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
12月12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教育高峰论坛暨本科生专业认证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评估会在云南中医学院召开,朱华山副厅长到会祝贺并作“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进护理学专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讲话。
朱华山对这次护理学界高水平、高层次会议放在云南召开并由云南中医学院具体承办表示衷心感谢,对专家们的工作表示由衷敬意。他指出,追溯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历史可以看到,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专家学者在教育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在课程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宏观战略研究、教育质量监控、分类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自2010年成立及2012年重组以后,紧紧围绕高等教育中心工作,主动发挥政策咨询和研究指导服务作用,对于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改革、学科专业评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于北京召开后,各位委员、专家积极主动,在护理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专业认证专家培训、专业教育发展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以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证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评估为抓手,在有效保障专业教育质量、大量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有力推动了护理学专业教育的发展。这期间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各位委员、专家的心血和汗水,彰显着各位委员、专家促进专业内涵发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担当。
他谈到,虽然此次会议有“护理学专业教育高峰论坛、本科生专业认证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评估”三个主题,但核心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他说,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为2824所,居世界第二。目前我国已经是高等教育大国,但与高等教育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契合、人才培养内容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不一致、人才培养机制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要求不匹配等现实问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已上升到关系创新驱动战略成败、关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高度,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倾力的支持。当前,“把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等一系列社会关切,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通过“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建设优化机制;探索建立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调整机制,探索建立反映学科专业研究新进展、实践新经验、人的全面发展新需要的教学内容完善机制,探索建立集聚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六大机制,深入挖掘高校的改革发展潜力,切实激发高校的人才培养活力,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当然,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宏观上涉及教育思想、教育价值、教育目标等方向性内容,微观上涉及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组织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复杂性内容,需要专家学者们从实践上给予指导,从理论上给予支撑,从保障上给予支持。就护理学专业教育领域而言,非常需要各位委员、专家,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质量标准研制、教学工作规程和课堂教学管理细则制定等方面,深入研究,加强指导,并借助专业认证、教育评估等质量评价手段,科学推进护理学专业教育健康发展。
他指出,云南地处西南边疆,是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二、贫困人口县(市)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贫困民族省份,全省有贫困人口574万,少数民族人口1565万人,其中深度贫困人口大多集中于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医学专业人才匮乏、医疗保障有待提高等问题突出。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我们的护理学专业教育,必须以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为指向,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量培养能在云南各个医疗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基于此,朱华山希望各位委员、专家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资源和平台渠道,悉心对云南护理学专业教育进行评估指导,积极为云南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帮助。
国家卫计委有关领导,教育部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护理分会全体委员,部分医学院校的校领导,以及全国80余所高校护理学院的书记、院长和教研室主任,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负责人,共计250余人参会。
12月12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教育高峰论坛暨本科生专业认证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评估会在云南中医学院召开,朱华山副厅长到会祝贺并作“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进护理学专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讲话。
朱华山对这次护理学界高水平、高层次会议放在云南召开并由云南中医学院具体承办表示衷心感谢,对专家们的工作表示由衷敬意。他指出,追溯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历史可以看到,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专家学者在教育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在课程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宏观战略研究、教育质量监控、分类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自2010年成立及2012年重组以后,紧紧围绕高等教育中心工作,主动发挥政策咨询和研究指导服务作用,对于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改革、学科专业评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于北京召开后,各位委员、专家积极主动,在护理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专业认证专家培训、专业教育发展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以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证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评估为抓手,在有效保障专业教育质量、大量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有力推动了护理学专业教育的发展。这期间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各位委员、专家的心血和汗水,彰显着各位委员、专家促进专业内涵发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担当。
他谈到,虽然此次会议有“护理学专业教育高峰论坛、本科生专业认证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评估”三个主题,但核心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他说,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为2824所,居世界第二。目前我国已经是高等教育大国,但与高等教育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契合、人才培养内容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不一致、人才培养机制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要求不匹配等现实问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已上升到关系创新驱动战略成败、关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高度,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倾力的支持。当前,“把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等一系列社会关切,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通过“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建设优化机制;探索建立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调整机制,探索建立反映学科专业研究新进展、实践新经验、人的全面发展新需要的教学内容完善机制,探索建立集聚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六大机制,深入挖掘高校的改革发展潜力,切实激发高校的人才培养活力,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当然,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宏观上涉及教育思想、教育价值、教育目标等方向性内容,微观上涉及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组织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复杂性内容,需要专家学者们从实践上给予指导,从理论上给予支撑,从保障上给予支持。就护理学专业教育领域而言,非常需要各位委员、专家,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质量标准研制、教学工作规程和课堂教学管理细则制定等方面,深入研究,加强指导,并借助专业认证、教育评估等质量评价手段,科学推进护理学专业教育健康发展。
他指出,云南地处西南边疆,是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二、贫困人口县(市)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贫困民族省份,全省有贫困人口574万,少数民族人口1565万人,其中深度贫困人口大多集中于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医学专业人才匮乏、医疗保障有待提高等问题突出。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我们的护理学专业教育,必须以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为指向,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量培养能在云南各个医疗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基于此,朱华山希望各位委员、专家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资源和平台渠道,悉心对云南护理学专业教育进行评估指导,积极为云南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帮助。
国家卫计委有关领导,教育部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护理分会全体委员,部分医学院校的校领导,以及全国80余所高校护理学院的书记、院长和教研室主任,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负责人,共计250余人参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