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城乡环境专题询问
“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中,区政府有哪些谋划和举措?”“‘创文’工作结束后,城乡环境会不会又回到原样?有没有长效措施进行保持?”“对当前存在的施工乱象,主管部门有哪些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一个个提问直面问题,既有针对性,又不乏尖锐性。昨日下午,五华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工作专题询问会,就五华区政府相关工作实施情况依法进行了专题询问。
这是五华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出台以来进行的第四次专题询问,也是五华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责开展的首次专题询问。专题询问结合五华区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以问题为导向,督促和推动区政府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五年行动计划,同时,也进一步突出了人大依法监督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专题询问这一监督方式的常态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贴合实际
问出群众所思所盼
询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人大常委会监督的方式包括听取报告、执法检查、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以及询问和质询等。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围绕特定的议题,针对具体内容和具体对象进行的现场询问。
近年来,五华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和实践专题询问的形式,已将其深入融合到人大监督工作之中,通过对新型城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校园安全问题等工作进行专题询问,不仅推动了政府部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也有效地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监督工作。
结合五华区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五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暨主任会议多次对本次专题询问进行研究部署,并授权区人大城环工委组织听取了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汇报,进行了实地调查,广泛征求了人大常委会委员及部分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就专题询问活动的开展,同区政府及组成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对接,保证专题询问组织有序、富有成效。
询问会上,五华区人大常委会的13位组成人员、1个代表分别向区政府及区城改局、城管局、住建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提出了14个问题。问题集中于城市管理、更新改造领域,同时涵盖了交通运输、环境卫生、城市绿化等领域的工作,重点突出、贴近实际,并紧扣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五华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也直面问题,认真、坦诚、全面、详细地进行了回答,在回答中体现出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求真务实。
就如同对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一场“面试”,专题询问的问题既有当前“创文”工作中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建设“海绵城市”应对雨季淹水等工作,也有农村路政工作、违规建筑拆除等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对话,共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为了能够体现群众的呼声和诉求,询问还邀请了部分人大代表、部分公民参加会议,使参会人员的代表性更强、涵盖面更广。通过问与答的形式,让参会者对“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工作和相关单位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情权得到深化。
狠抓落实
促进询问成果转化和运用
“问,就要问出水平,答,就要答出承诺。”五华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专题询问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体现老百姓的真实感受,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专题询问要“不止于答”,更在于问了之后的责任和落实。
专题询问要真正达到监督的效果,就不能脱离现实,回避问题。五华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将对询问的关键问题进行梳理,将答复变为实际行动,变承诺为现实。切实加强农村地区水、电、气等改造力度,增加农村垃圾集中站点的数量,努力解决好农村地区环卫环保设施建设不足、城市老旧小区绿化不足、城市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通过整改取得效果,定期向五华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落实情况。
同时,五华区人大常委会也将整理相关的问题和建议,形成审议意见交区政府相关部门办理,并加强跟踪督促,以及时沟通、电话了解、听取汇报、视察检查等方式,督促区政府对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解决落实,防止专题询问止步于“一问一答”,流于形式。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人大监督“一府两院”是宪法的规定,也是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落实这一规定是依宪执法的必然要求。五华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专题询问的开展为今后这一监督形式的常态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五华区人大常委会探索、运用好《监督法》规定的其他监督方式提供了借鉴。
在今后的工作中,五华区人大常委会还将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结合五华区的实际,不断丰富监督内容、创新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水平、发挥五华区人大专委工作职能和专业代表小组的作用,把专题询问工作坚持好、完善好、开展好,使专题询问这一有效监督形式常态化、规范化,成为推动“一府两院”工作的强大动力,促进“一府两院”工作提质增效,为促进五华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昆明日报 记者王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