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滇西教育新“名片”

14.05.2015  11:51

  郭雪艺 周国兵

丰富多彩的中外学生交流活动。

大理大学樱花盛开。

  “我们一直有一个梦想,这个梦,就是‘大学梦’。这个梦,我们足足做了37年!13500多个日日夜夜的栉风沐雨、默默耕耘,13500多个日日夜夜的矢志坚守,才让这个梦想在今天变成了现实!”5月8日,在大理大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揭牌仪式上,该校党委书记李兴华说出了全校师生多年来的共同心愿。

  4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大理学院正式更名为大理大学。37年的奋斗,今天的大理大学已经形成了以医学、药学、教育学和生物学为优势,民族学和艺术学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本科院校。

  继承传统 务实进取

  1978年,大理医学院和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大理建设成立。2001年,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大理工业学校并入,大理学院由此产生。14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科门类不断丰富,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学科研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2003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云南全省非省会城市高校中唯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单位,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2008年,该校又被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列为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拥有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全国优秀教师等领衔的教师队伍1000余人。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已具备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的实力和潜力,成为了滇西地区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

  着眼就业 立德树人

  “大理大学正成为中国高等学校合并组建的缩影,是改革的成功范例。”如此美誉,正是社会各界对大理大学办学历程的认可。

  “硬实力”有了,“软实力”自然不可或缺。多年来,大理大学形成了“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理念,“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至诚尚行、求实创新”的校风。并通过道德讲堂、推广基础文明教育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学术及管理环境和氛围。经过多年努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201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37年的不断突破与变革,大理大学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多年来就业率位居云南省前列。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62.77%的用人单位对大理大学毕业生评价为“”,91.00%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非常满意和满意。近年来,学校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00%以上。2006年以来,连续9年获得云南省高校就业工作一等奖。其中,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首届评选中云南省唯一入选的高校。

  巧借外力 科学发展

  自2002年起,在大理大学留学的外国学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共招收越南留学生4批230多人,招收南亚留学生10批1040人;建立了面向老挝、柬埔寨的留学基金,共招收和资助了9批257名老挝、柬埔寨留学生,招收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自费生300余人;另外,还招收近千人次欧美及其他国家的语言学习生。目前有来自18个国家的在校留学生900余人。2014年,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大理大学本科学历留学生人数在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名列全国第24位,多年来一直名列云南省首位。

  大理大学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办学和科研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柬埔寨等国家的高等院校、教育组织合作,举办了教育培训中心,汉语、计算机、泰语、英语教学等本科和硕士的“2+2”、“3+1”、“0.5+1”等多种合作办学形式,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与英国瑞福德基金会、美国CLP、美国FFI基金会、瑞典IFS、泰国吞武里大学、日本德岛大学、日本丰田财团丰田基金会等合作,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大理大学坚持“巩固南亚东南亚,拓展欧美和东亚,扩大交流与合作”的方针,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其中又重点推进与周边国家的汉语推广的作,在东南亚国家和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关注。截至目前,学校已分别在泰国、老挝和柬埔寨建立了4个“境外汉语教学实习基地”,派出12批140人次的师生赴泰国、老挝、柬埔寨进行教学实习。2007年,大理大学与柬埔寨皇家金边大学合作成立了首家“RUPP-DHY汉语中心”,2010年,又合作开办了柬埔寨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汉语本科专业。

  正式更名后,大理大学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校“走出去”战略,坚持“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理念,朝着“在云南先进、西部有广泛影响、南亚东南亚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这一长期目标扎实迈进,不断擦亮大理大学这张滇西教育新名片。

  (本文图片由大理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