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立新姿——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二十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这对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新的增长极和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五年来,京津冀三地深入贯彻落实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同心协力打造区域发展新格局,经济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疏解对接有序推进,交通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升级三大重点领域取得明显成效。
一、总体发展稳中向好,互补共进趋势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三地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契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逐步强化功能定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局面。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016年,京津冀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74613亿元,是2012年的1.3倍(按现价计算),经济规模占全国的10%左右。其中,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899亿元,与2012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1%;天津为17885亿元,年均增长10.2%;河北为31828亿元,年均增长7.1%。
从地区财力看,2016年,京津冀三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656亿元,比2012年增加3496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2.2%,比2012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千亿元,达到5081亿元,是2012年的1.5倍。津冀两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超过2千亿元,分别为2724亿元和2851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5倍和1.4倍。
从发展水平看,2016年,北京、天津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为11.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2012年增长24%和31.3%。2013-2016年,北京、天津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5.5%和7.0%;河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3万元,比2012年增长28.2%,2013-2016年年均增长6.4%。
从城镇化水平看,2016年,京津冀城镇化率为63.9%,比2012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河北城镇化率在2015年突破50%后进一步提高到53.3%,比2012年高6.5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最大;北京和天津均在80%以上,分别为86.5%和82.9%,比2012年分别提高0.3个和1.4个百分点。
功能定位日趋强化,错位发展成效显现。三地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建设方向和发展目标,加快发展符合功能定位的相关产业。北京稳步推进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16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57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比2012年提高2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2016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10.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万余件,与2012年相比,实现成倍增长。天津先进制造业和金融业发展较快。2016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6.1%,比2012年提高7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73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7%,比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河北努力构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2016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636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8.3%;其中,快递业务量持续高速增长,2016年完成9亿件,是2012年的7.2倍。
二、功能疏解有序推进,对接协作进展顺利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严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天津、河北积极做好产业承接。
疏解转移稳步推进,人口调控效果显现。北京以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抓手,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在控制增量方面,2014年和2015年先后制定、修订《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禁限行业类别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的比例由32%提高到55%。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1.6万件。在疏解存量方面,累计关停退出一般性制造业1341家;拆并疏解商品交易市场228家,共调整疏解建筑面积257万平方米。伴随着功能疏解的推进,北京人口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增量和增速双下降。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2.9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7.5万人。常住人口增量由2012年的50.7万人降至2016年的2.4万人,增速由2012年的2.5%降至2016年的0.1%。2016年,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了由增到减的变化,常住人口为1247.5万人,比2015年末减少35.3万人,下降2.8%。
承接协作步伐加快,产业对接进展顺利。三地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加大相互投资力度,产业对接加快推进,集中力量构建“4+N”产业合作格局,推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升级转移。2016年,北京企业对津冀投资为2039亿元,比2014年增长3.4倍。截至2016年年底,中关村的企业到津冀建立分支机构5849家。2014年以来,京冀企业在天津投资项目达到4871个,累计到位资金5229亿元,占天津市引进内资的42.9%。河北从京津引进项目4100个,涉及资金3825亿元。
三、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京津冀三地根据各自区域特点、自身优势和功能定位,积极调结构、转方式。同时,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创新驱动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三次产业构成由2012年的6.1:43:50.9调整为2016年的5.2:37.3:57.5。在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的同时,三地积极发展各自优势产业,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北京产业高端化特征明显。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一半,金融、信息、科技等高端服务行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2016年三个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6.3%,比2012年提高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4%。工业中,汽车、电子、医药等重点行业发挥支柱带动作用,三个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接近1/3提高到超过4成。天津优势产业[1]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91.0%,其中,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三个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6.5%。新兴服务业增势良好,2016年商务服务、信息服务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和27.9%,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的1/4,动漫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河北2016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6.0%,成为工业第一支柱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8.4%,比2012年提高6.6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信息服务等六大新兴服务行业[2]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7.6%,比2012年提高3.8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力度加大,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京津冀三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从全社会投入看,2016年,三地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合计超过2400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5%;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3.3%,比2012年提高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随着科技研发投入力量的加大,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2016年,三地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5.1万件和17.2万件,均占全国的10.7%,分别比2012年提高2.5和3.3个百分点。
四、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京津冀三地树立和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主动协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取得进展。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能源利用更加高效。京津冀三地不断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进节能降耗工作。2015年,京津冀三地万元GDP能耗分别为0.34吨、0.5吨和0.96吨标准煤,与2012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下降15.3%、16.7%和21%。其中,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三地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比2012年下降33.2%、37.9%和24.5%。
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原煤等传统能源消费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逐步下降,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重稳步提高。2015年,京津冀煤品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分别为13.7%、50.4%和88.6%,比2012年分别下降11.5、10.3和2.3个百分点;天然气占比分别为29%、10.3%和3.3%,比2012年分别提高11.9、4.4和1.7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三地签署了一系列协作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联防联控,不断加大联合执法督导和治理力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014年以来共造林1754万亩。北京提前两年超额完成百万亩平原造林,2016年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9.3%,森林覆盖率达到42.3%,分别比2012年提高3.8和3.7个百分点。天津2014-2016年三年来累计造林249万亩,2016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7%,比2012年高0.8个百分点。河北三年来累计完成造林523万亩,其中环京津造林100万亩;2016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2%,比2012年提高6个百分点。
2016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33.0%。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3微克/立方米、69微克/立方米和70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18.4%、28.1%和35.8%。
五、交通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取得实效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三地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升级转移,加紧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运输市场格局。
交通建设紧锣密鼓,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京津冀三地协同共进,加大交通领域投资,2012-2016年累计完成交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13908亿元,年均增长6%。重点工程有序高效推进。新机场、京台高速、京沈高铁等重点工程有序高效推进。京昆高速、京津城际延长线、津保城际铁路、张唐铁路建成通车。
互联互通取得进展,1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2016年,三地公路里程合计达到22.7万公里,比2012年增加2.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722.9公里,增加1628.4公里。天津、河北市民可持京津冀公交“一卡通”在北京乘坐公交地铁,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域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2016年,京津保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
六、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公共服务差距缩小
京津冀三地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百姓获得感作为协同发展的本质要求,一方面努力促进居民增收,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教育、医疗等重点公共服务领域发展,缩小三地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民生保障力度加大。2016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2530元、34074元和19725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7275元、37110元和28249元,与2012年相比,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速分别为6.6%、6.6%和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2310元、20076元和11919元,与2012年相比,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速分别为7.2%、8%和8%。三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快于城镇收入增速,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民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人群不断扩大。2016年,京津常住人口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459万人和639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加20.9%和30.3%;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518万人和536万人,增加18.6%和11.8%;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118万人和303万人,增加11%和12.6%。2015年,北京“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并轨;河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互助幸福院、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65%和75%。
教育医疗加强合作,协同共进效果初显。三地先后签署、发布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等各类教育合作协议21项,实施合作项目30余个。三地高校组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等多个高等教育联盟,合作学校建设、合作办学等成效显著。
北京与河北开展了北京-燕达等4个重点医疗合作项目,累计派出医师1000余人、接受津冀两地进修医师700余人。2016年,三地共有132家三级医疗机构和医学检验所试行27项临床检验结果的互认。京津冀三地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之比由2012年的2.7:1.5:1(以河北为1)调整为2016年的1.95:1.02:1。2016年上半年,北京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的比例由2013年的9.1%下降至7.5%,更多患者选择本地就医。
总的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转型调整效果初显,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实践证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破解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有利于完善城市群形态,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对接“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增强对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利于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地区发展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空间。2017年是实现协同发展战略近期目标的关键之年,三地将继续同心同向同力,将协同发展不断推向纵深,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注:
[1]优势产业: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机械设备、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资源循环及环保等。
[2]六大新兴服务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物业管理和中介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天津市统计局河北省统计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