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精准 脱贫加速:昆明产业扶贫的寻甸探索

24.05.2018  15:41
寻甸县羊街镇甸心村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记者杜文蕾摄

  原标题:产业扶贫的寻甸探索

  开篇语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只有产业发展起来,带动贫困群众素质能力提升,“输血”变为“造血”,才能实现持续增收,彻底拔掉穷根。作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寻甸县创新思路和机制,多措联动、同向发力,在产业扶贫方面积累了经验,形成一批特色亮点、先进典型和创新成果。为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夯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今日起,《昆明日报》推出“‘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民共圆小康梦’产业精准 脱贫加速”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寻甸兴产业促脱贫的有益探索和发展成就。

  “我们这儿山好、水好、空气好,养蜂成本小、收效快,去年养蜂收入6万元,日子好过了。”李兴明本是寻甸县河口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他从村里的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领来5箱蜜蜂。没想到,这5箱蜜蜂让老李一家脱离了贫困。老李说,现在自己只管养蜜蜂,跟合作社签了收购订单, 脱贫奔小康更有底气了。

  蜜蜂产业“红火”了,养蜂人也“红火”了。日前,寻甸县河口镇党委书记马全亮介绍,目前全镇有542户贫困户养了蜜蜂,通过自养、代养、入股分红三种模式,户均增收千元以上,出去打工的人也逐渐开始回乡。蜜蜂养殖燃起了河口人脱贫致富的希望之火。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精准发力,最关键。在全市脱贫攻坚主战场,产业扶贫正在精准发力。寻甸县探索出一系列灵活可行的方法,将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包括“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户有产业”的菜单式产业思路,“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八个一”管产业、“八龙头”带产业的举措,直接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经营、跨区域扶持的帮扶形式。

  选准产业 打造特色优势品牌

  产业扶贫,关键在精准定位,难度也在精准定位。如何找到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这就是扶贫工作中的关键抓手。

  寻甸县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选产业,紧扣资源优势,做足特色文章。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宜农则农、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向特色要竞争力,向特色要生产力。目前,寻甸县16个乡镇(街道)发展特色畜牧业、优质马铃薯产业、特色蔬菜产业、特色生物产业、特色渔业等产业,实现每个贫困村有1个至2个主导产业,每户贫困户有1个至2个增收项目,全县产业覆盖率达100%,15344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户均增收700元以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产业。寻甸将产业作为脱贫的主要依托,突出市场选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调优、调高、调精农产品生产,扩大中高端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突出融合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推进精深加工,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发挥贫困地区自然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特色突出的优势,大力推进都市农庄、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延长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群众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寻甸一如既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好生态绿色牌、善做山水文章,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绿色产业扶贫,向绿色要生产力、竞争力,誓要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道路。同时,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精准选择特色优势农业,合理确定产业开发强度,坚决不选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产业,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多措并举 绘制产业扶贫路线图

  产业扶贫怎么扶?顶层设计是关键。寻甸县委、县政府制定《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扶贫的方向、思路、目标和重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农业产业扶贫实施细则》《养殖收益(收入)保险扶贫试点方案》《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实施意见》《加快功山羊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

  在政策扶持方面,让贫困群众真正感到帮扶温暖。充分发挥财政涉农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引导作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每户贫困户可累计享受7000元的产业入户资金,资金可用于不同形式的联动发展。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还可享受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遴选187户帮扶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合理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推进农业重点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和现代化转变。针对遴选出的帮扶企业,制定帮带企业扶持方案,给予企业5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让企业在寻甸扎根,寻找到发展空间,也为寻甸全县产业扶贫开辟一条“供销不愁”的致富路,实现企业和贫困户携手共赢。

  在市场引领方面,针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组织合作社、企业等农业生产主体,参加各种展销活动,支持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发展电子商务,并加大媒体宣传推介力度。比如,在淘宝网上注册开设农产品销售店,实现30余个农产品上线销售;借助云南农垦集团电商平台,实现20余个产品上线销售。组织农产品进北京朝阳、上海华理、昆明市级行政中心,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优质农产品,如今走进千家万户。

  在科技帮扶方面,逐步提高扶贫水平。以省种羊繁育中心、种薯基地、羊街农业产业园、大河桥现代农业园区等为龙头引领,以科技为指导,大力推广发展优质马铃薯、优势养殖业、蔬菜产业、功山羊等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和现代化转变,促进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有效运用乡镇兽医站和村(社区)“五有”兽医室,切实改善和提升全县动物防疫条件和水平,为畜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障。

  产业扶贫 挑起脱贫攻坚大梁

  完善了顶层设计和政策措施,寻甸铆足劲推进产业扶贫,通过项目上“”、技术上“”、精神上“”、资金上“”,有力加快贫困户的脱贫步伐。随着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基本形成,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正在通过产业带动实现脱贫。

  去年5月,寻甸县塘子街道小中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文芝兰加入岚亚养殖合作社,从合作社领的150只脱温鸡,今年2月成品鸡卖了2万元,足够她家大半年的开销。都是在房前屋后养鸡,没想到加入合作社后,生活改变这么大。塘子街道采取“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种植养殖示范基地为平台建立岚亚苗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参与制定发展规划,把产业触角和服务功能延伸到基层群众,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事实上,类似塘子街道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七星镇的香葱种植,从几个人的小打小闹到全村跟着学,再到如今基地种植规模发展,不仅仅实现脱贫致富,还涌现出不少科技能手、土专家。对市场机遇的敏感、“能人”的带动、政策的及时跟进,以及产业规模的适时培育,都让寻甸贫困户不仅仅实现脱贫,更树立起致富信心。

  产业扶贫下一步该怎么走?寻甸做足准备。不久前,寻甸出台《寻甸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实施方案》,确定未来3年全县产业发展的方向: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县有项目库、乡有规划图、村有路线图,找准优势,结合实际,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农旅业打造具有寻甸元素的特色产业。在“”字上下文章,打造特色品牌,规划发展产业品牌,筑牢“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全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农村持续稳定发展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打牢基础。

  通过3年的努力,培育打造一批群众参与度高、能带动群众长期稳定增收、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绿色低碳、利益联结紧密的特色农业产业。同时建成具有寻甸特色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底,全县重点农业产业在昆明市具有比较优势,产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90%以上,保障全县12万余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巩固脱贫成效。

  《昆明日报》记者达娃·梅朵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