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交响最强音 聂耳交响乐团这七年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王姗 本月初,昆明聂耳交响乐团2016-2017音乐季《团庆》音乐会在春城剧院上演,能容纳800多名观众的音乐厅座无虚席,著名指挥家黄屹执棒乐团担纲整场音乐会的演出,在这场特殊的音乐会上,表演者以精湛的技艺演奏了多部世界经典音乐作品。临近结束,全场奏响《生日快乐》,歌声与器乐声交汇在一起为聂耳交响乐团的七周岁庆生,也吹响了乐团进一步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的新号角。
体制改革激活“文化细胞”
2010年3月7日,由昆明交响乐团和云南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整合重组的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正式挂牌成立。以人民音乐家“聂耳”姓名命名,意味着乐团从此要朝着“国内一流、面向世界”的方向努力。
彼时,成立于1987年的原昆明交响乐团,是西南地区第一支独立建制的专业交响乐团,被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赞为“西南一枝花”,该团演出足迹遍及国内10余个省(区、市),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支在世界发达国家举办过重大音乐会的交响乐团,走出了当今乐坛最受瞩目的华人指挥家李心草等一批优秀人才。
身为聂耳交响乐团党总书记,廖勇从乐团成立之初就感受到了管理之难:“由于我们的前身是两个团,有一些员工还一直保有省级和市级区别,团内的气氛与员工之间的相处一开始并不融洽。”第一次全员会议,大部分人姗姗来迟,到了会场后,员工们要么抽烟吃零食,要么大声说笑。会议结束后,廖勇抬头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会场上大部分是空位,仔细一数,来的人还不到一半。
如何才能管好这样一支涣散的团队,军人出身的廖勇,从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机制和体制下手。除了促膝相谈了解员工的困惑和诉求,廖勇在全国交响乐团界建立了首个“打卡制”,员工上下班必须打卡,迟到和旷工要处罚。这项看似简单的制度实施后,乐团几乎每次会议都会全员出席,在业界饱受称赞。同时,为了加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廖勇还成立了内部的管乐团、弦乐团,在日常的排练和演出中,大家的相处变得融洽许多。
2011年8月,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还引入“拉幕考核”的竞争上岗制度,所有员工不论职位高低,均凭抽到的考号进场,“藏”在舞台的大幕后,挨个演奏。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评委不见其人,完全凭声音对演奏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生”的表现打分,考核完毕,根据成绩排座次。
廖勇介绍,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总共有160多人,在考核中达到85分以上的才可以进入正式乐团。而没有达到85分的员工,则被分到“室内乐团”。目前,正式乐团有74人,室内乐团有50人左右,不同乐团都会承接不同的演出任务。“考核每三年才有一次,所以大家都格外珍惜有限的上升机会。”廖勇说。
音乐季制度走上品牌之路
去年9月4日,昆明聂耳交响乐团2016—2017音乐季拉开帷幕,在10个月时间里,乐团将为市民奉上18套音乐会,由常规乐季音乐会和庆典节日类音乐会两部分构成。翻看聂耳交响乐团的音乐季手册,本次音乐季共邀请到近30个全球闻名的演出嘉宾,如世界著名指挥家米哈尔·盖兹,首次代表亚洲人获得马勒国际指挥大赛冠军的黄佳俊,以及有着“东方帕格尼尼”之称的小提琴演奏家黄蒙拉等,这是乐团走向国际化的象征。
在本月初举行的《团庆》音乐会上,当今古典音乐界炙手可热的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表演了独奏《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台下座无虚席。廖勇介绍,在音乐季举行的半年多时间里,每场演出几十元的票价,可谓以“高水准低票价”的准则将高雅的交响乐带给春城市民,在《团庆》音乐会上,主办方拿出了近100张票出售,很快就被抢光。
除了以“高水准低票价”的准则培育和影响高雅艺术观众外,聂耳交响乐团还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演出行列。廖勇介绍,去年乐团总共举行165场演出,其中135场都属公益性质,相继走进社区、军营、厂矿、学校等,举行不同形式的音乐会。今年,聂耳交响乐团还将继续走进昆明的各个县(市)区,以及沪昆高铁的沿线城市,如贵阳、长沙、南昌、杭州、上海等城市,进一步普及推广交响乐以及宣传昆明的城市文化和名片。
今年,还有三个重头戏等着廖勇和聂耳交响乐团轮番登台。6月份,聂耳交响乐团计划前往东南亚国家进行为期7天的巡演;即将于8月举行的中国第四届西部交响音乐周,聂耳交响乐团将与其他12家职业交响乐团一起参加;同时,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于10月举行,全国只有10家职业交响乐团受邀参加演出,聂耳交响乐团是其中之一。
眼看这么多“走出去”的演出机会,聂耳交响乐团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才行,在廖勇看来,还必须是原创的。“今年乐团将重头打造《和谐云南美》《阿诗玛》两部原创作品。”廖勇介绍,七年来,聂耳交响乐团一直坚持本土化发展,乐团成员几乎全部来自云南,此次创作原创作品的作曲家也是云南人。“我们在这七年展现出了云南本土交响乐团的一流实力,向全国、乃至于世界展示了昆明文化的精髓和影响力。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新一轮开始。”
编辑:黄頔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