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五项措施推进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

23.06.2016  18:00

东大河湿地。记者李海曦摄

晋宁古滇湿地。记者黄晓松摄

宝丰湿地。记者孟祝斌摄

日前,由央视发起的“中国最美湿地”微博评选投票活动落下帷幕,昆明滇池湿地在全国参与投票的10个湿地中成为人气最高的最美湿地。

荣誉的背后,体现了滇池治理初具成效。近年来,我市把滇池环湖生态恢复建设作为滇池污染治理的重要途径,并采取“五大措施”为滇池环湖生态恢复建设保驾护航。

坚持规划引领

为生态带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在滇池环湖生态恢复建设初期,我市先后邀请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环科院、云南省环科院等环境生态方面的顶尖院校、设计单位,以及国内著名生态专家组成监督咨询专家组,编制完成《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滇池生态湿地建设详细规划》《滇池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等一批高质量的规划设计方案。去年8月,审议通过《昆明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将滇池流域作为昆明“多规合一”优先领域,对保护滇池流域的山水格局,修复滇池的生态系统,保证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提供了根本保障。

狠抓“四退三还一护

为生态带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制定出台了《滇池湖滨“四退三还一护”生态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在环湖生态修复核心区域范围内,实施“四退三还一护”,建设湖岸亲水型湿地和湖滨林带,全面推动湖内湿地、湖滨湿地、河口湿地和湖滨林带等环湖生态恢复与建设。坚持人工干预最小化、自然恢复最大化的原则,采取市级统筹、县(区)实施的工作模式,目前已完成退塘、退田4.5万亩,退房145.3万平方米,退人2.5万人,建成湖滨生态湿地5.4万亩,拆除沿湖防浪堤43.14公里,增加水面面积11.5平方公里。

突出土地使用管理和房屋拆迁安置

为生态带建设提供重要条件

此外,我市还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滇池湖滨生态建设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滇池湖滨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相关政策,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集体土地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等方式,依法遵规、科学高效地使用土地,确保滇池一级保护区土地只能用于生态建设。按照城市居住区建设并结合工作实际,采取由县区政府(管委会)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组织,规划方案需经报批后方可实施的拆迁安置房集中建设模式,现已建设安置房29.3万平方米,安置1874户,其余为货币补偿,为顺利开展湖滨生态带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

注重民生保障

为环湖生态建设提供坚强后盾

对区域内拆迁安置人员,我市实行农业人口一次性转为城镇人口,与城镇人口享有同等的权益和待遇,并统一纳入城镇就业服务范围;对年满18周岁及其以上的,按“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按原方式继续参加,也可由用人单位为其办理职工医疗保险或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符合参加失业保险条件的人员,可申领相关失业保险待遇;对符合《昆明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规定条件的,都可以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享受低保待遇,做到应保尽保等,为湖滨生态带建设提供了坚强后盾。

加大资金投入

为生态带建设提供强力保障

根据各县区(管委会)实际情况,对土地一次性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房建设费、生态湿地建设工程费等,采取市、县区(管委会)分级承担的办法,其中市级承担比例为30%~80%,县区(管委会)承担20%~70%不等。同时,充分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积极统筹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民政等财政相关资金投入,对社会参与生态建设提供财政贴息贷款或给予专项财政补贴支持,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多渠道投融资办法等,确保资金持续投入,为湖滨生态带建设提供了强力保障。

截至去年底,滇池湖滨已初步构建了一条平均宽度约200米、区域内植被覆盖超过80%的闭合生态带,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为主、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湖滨生态绿色屏障。特别是海东湿地、捞渔河湿地、斗南湿地等14个生态湿地的提升改造,使湖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得到初步恢复,湖滨自然景观得到较大改善。

记者孙潇报道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
云南高铁旅游城市联盟成立
楚雄、大理、红河、昆明、丽江、曲靖、文山、玉溪8个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