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建设
本报今起推出系列访谈,由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主要负责同志谈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如何把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尽快转化为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高质量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实际行动和生动实践。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学习全会精神的热情、激情转化为具体工作措施、具体工作行动,奋力谱写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新篇章。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报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客观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深刻分析了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面临的形势,围绕8个方面,全面部署了2019年的目标任务。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理清了思路、提供了遵循。”五华区委副书记、区长陈伟表示,五华区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全会精神上来,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2018年,五华区初步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33亿元,增长7.4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8.8%。全区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改革活力和创新动力不断释放,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齐头并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2019年,五华将从“蓄势发力”向“持续用力”转变,把“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建设”作为奋斗目标,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均衡发展,当好建设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排头兵。
一是拓展空间、区域协调,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构建以主城核心区为“核”、红云片区和西北片区两个城市副中心为“副”、西翥片区城乡一体化的“一核二副、三圈层融合”空间格局,“三圈层”协调联动,做到优势互补、产业承接、组团发展。持续推进翠湖片区整治提升,不断巩固主城商贸核心区地位,探索老旧楼宇转型,发展楼宇“垂直经济”,提升主城品质;突出城市更新连片改造推动作用,突出西北新城城市功能拓展区定位,突出西翥新型城镇化主战场定位,推动功能产业向二、三圈层拓展延伸。
二是厚植优势、提档转型,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促进南屏街、小西门等传统商圈的创新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提升;聚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引擎,促进园区提质增效;培育“五华绿色农业”品牌,实施乡村全域旅游计划,打造生态农业新亮点。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统筹经济体制、城市治理、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学研”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使五华成为制度创新、要素聚集的高地。
四是完善基础、优化生态,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完善城乡基础配套,打造外联内通的交通格局,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市容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打造一批文明创建示范街道、样板社区和特色街区;严守生态红线,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碧水工程,推进净土行动,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筑牢昆明西北生态屏障。
五是挖掘潜力、彰显文化,擦亮城市文化底色。坚定文化自信,厚植文化底蕴,增强文化底气,让五华有“颜值”,有“气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培育发展平台,以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为核心,推动学府路、一二一大街沿线老旧厂区升级改造,形成“一心两翼”发展格局,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六是改善民生、普惠于民,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民生优先,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实施“八大工程”开展精准帮扶,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结对帮扶任务,助力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加强妇女儿童、退役军人工作,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等,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七是公平正义、长治久安,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紧扣社会矛盾变化,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水平。深入推进诉讼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公安改革和司法行政改革,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法律服务惠民行动,全面推进依法治理。深化平安五华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系统治理。(昆明日报 记者王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