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五华“大融合、大联动、大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21.07.2020  09:30

学生们在聂耳故居前升国旗、唱国歌。

志愿者巡逻中救助晕倒市民。

综合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服务。

五华红色文化巴士”揭牌。

朝气蓬勃的五华青年志愿者。

感谢五华区的指导和组织,让我们获得了这笔‘救命钱’。”在今年4月举行的昆明市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上,五华区指导组织辖区餐饮企业成立了互助小组,并获得了1690万元贷款资金的支持。企业负责人感慨,正是有了五华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才让企业在疫情稍稳之后有了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这是五华区坚持融合发展,以党建引领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砥砺前行的鲜活缩影。近年来,五华区以“大融合”理念、“大联动”思维,服务“大发展”目标,持续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围绕全区“一核两副、三圈层融合”的发展布局,创新实施基层党建“三圈融合、整体提升”行动计划、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计划,推动主城“一核”、北市区和西北新城“两翼”、西翥片区“三圈层”党建融合发展。全区各级各部门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将“党建引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第一方法,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吹哨报到”“红色物业”“四社联动”改革以及残建融合、公共法律服务等系列工程,有效形成了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目前,全区10个街道党建联盟、59个社区大党委有机链接660家单位互动互融,以街道社区、楼宇商圈、行业领域为牵引的43个城市党建示范点、38个党群服务中心,将区域内各类资源“”起来、社会服务“”起来,激活区域治理“一池春水”。2019年,五华区还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立项推进7个区委书记城市基层党建创新项目、21个区属各党(工)委书记党建项目。“党建+”模式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社区治理、城市管理、服务群众等工作中精准发力,将党建优势切实转化成为驱动五华发展品质提档升级的“硬核力量”。

在全区改革转型、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的实践中,五华区意识到,必须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内涵外延,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打破基层各行业领域之间的治理“壁垒”,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下资源聚合、上下联动、各方协同、共建共治的“大治理”工作格局,汇集推动精细化治理和高品质发展的强大合力。

高位统筹  科学谋划  以大融合理念谋篇布局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完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则是推进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创新提质的基本依托。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五华区立足于省会城市核心区的区位特征,始终秉承服务中心、共享开放、系统治理的“大融合”工作理念。在“一核两翼三圈层”党建融合发展的规划布局下,区委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区域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实施办法》,从城市、乡村两个方面明确包括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健全居民小区治理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等10项内容,着力创新区域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努力为昆明争创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市作出五华贡献。

围绕提升党建引领能力、群众自治能力、法制保障能力、德治教化能力、社会统筹能力、科技支撑能力、权力监督能力7个方面,五华区全面加强区域治理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平安五华建设体系,着力构建新时代五华区域治理新格局。

在此框架下,五华区印发了《关于实施党建引领社会治理“13337工程”的工作方案》,把提升党建引领能力作为全面加强区域治理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一个核心引领”工程,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社会治理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对区域发展的领导“轴心”作用,依托“党建联盟”“社区大党委”党建联系会议制度,建立服务需求、服务资源、服务项目三张清单和双向认领机制,落实区级单位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治理,提高城市街道“两个覆盖”质量。同时,注重建强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3支骨干队伍,强化“三个管理网络”建设,推进服务规范化、科学化程度和服务办理效能有效提升,从政社共融、多元民主协商、常态志愿服务、智能化营商服务等方面的机制发力,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健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治理五华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五华区围绕“党建引领”一条主线,规范“一标三实”信息共采共享,推动“三查三告知”到位式管理,加强“三网建设”安防屏障,突出做好“九类风险防控”,以“13339”任务目标实施全面推进市域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平安五华攻坚行动,全力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突出重点  健全机制  以大联动思维改革创新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守护好“中国之治”的13项制度原则,也需要以自我改革、自我超越的“探索者”精神,统筹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我们将工作着力点放在行政体制机制改革上,以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整合、增强基层治理能力为目标,以制度建设+试点探索的方式,积极推动‘一张网格管治理、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践。”五华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在2019年探索实践“吹哨报到”改革的基础上,五华区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统筹实施党建引领网格治理“以诉为哨、接诉即办、未诉先办”项目,依托城市管理网格实施网格化党建,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进网格、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在网格、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在网格,把网格建设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

在建设实体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平台的基础上,五华区积极推行“1+7+X”工作模式,创新实施“四级网格、多网合一、一网管理”,形成1个区级总网,10个街道,101个社区,335个小区、楼栋、居民小组等组成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同时,结合实际撤并、增设社区,严格执行社区为民服务事项“准入制”“清单制”等制度,在深化社区减负工作改革的同时,将“哨权”延伸至网格,真正实现还权于社区,扩充了城市治理基本单元的网格治理权力。

本着“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今年以来,五华区大力整合各系统指挥信息资源,将原有“吹哨报到”区级平台、“12345市长热线”平台和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等整合为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五华区接诉受理综合平台。通过与“五华智慧党建+”等平台共享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时监控、综合监测,并将“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提档升级为“以诉为哨、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工作机制,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事项进行“7×24小时”全渠道收集,实现解决问题关口前移,化“被动响应”为“主动出击”。

今年6月,华山街道网格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工作中发现:人民东路82号院独居老人较多,起居无人照应,吃饭成了很多老人生活中的难题。“虽然老人们没有说,但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华山街道结合“以诉为哨、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工作机制,建立了小区、人员信息等动态信息库,组织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在小区开展送餐助餐服务,并积极开展术后老人生活机能恢复、认知障碍陪护、心理疏导和家政服务等,成了群众诉求“早预判、早发现、早解决”的成功案例。

在各个街道综合治理中心,五华区采取“1+3+N”模式,整合了公安、城管、市场监管、应急保障等执法力量下沉街道,以“哨声”凝聚“一支队伍”,以“诉求”指引“行动方向”。在提升执法灵活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成本,有效解决了“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西站立交桥联合整治、黄土坡旧货市场拆除、小菜园城中村整治等工作的圆满完成,彰显了综合执法、一体联动的务实高效。

把简单带给群众,把复杂留给技术。”结合这一改革理念,五华区创新打造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服务平台,全面梳理公布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零上门”和“最多跑一次”事项,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透明、更人性化的政务服务。同时,采取事项申请不分部门、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和统一发证服务模式,将原来18个部门的20个窗口整合为8个综合服务窗口、2个综合出证窗口,成为昆明首个建立“一站式”政务服务体系的区县。

为方便居民群众就近就便办理事项,五华区将122项面向群众的管理、服务职能事项集中下放到街道为民服务中心,78项为民服务事项下放到社区为民服务站办理,切实做到带班领导、办事人员、公章及手续全部进入为民服务中心(站),推动“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工作机制。今年3月,翠湖公园“昆明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专区”正式揭牌启用,成为全市首个面向全体市民开放的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专区。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从问题入手,才能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化解一个个矛盾达到目标。在“吹哨报到”的哨声中,一批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在“红色物业”的实施中,一个个老旧小区从内到外“旧貌换新颜”;在“四社联动”的号召下,一个个“红色细胞”被汇聚起来,激发出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澎湃活力……

强化联动  多元参与  着力形成大治理发展态势

7月10日,一家特殊的“超市”在五华区人民法院开业了。这家“超市”里有金融纠纷调解室、传统民事纠纷调解室、商事纠纷调解室、保险纠纷调解室、医疗纠纷调解室等10个调解室,以及多位职业素养高、执业经验丰富的基层法律工作者。这是云南省首个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在法院受理民事纠纷前,群众可以将纠纷委派到中心,由中心分配给特邀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使用“智慧调解”系统,各方当事人还可以在调解员主持下,运用手机、电脑等进行在线调解,免去来回奔波之苦,让公平正义的司法阳光普照百姓生活。

近年来,这样贴合民生需求、契合治理趋势的创新举措在五华区层出不穷。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线,以服务基层群众、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五华区不断强化各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动、党员联管、服务联做等方式,推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有效集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发挥。

今年以来,五华区制定了推行区域化党建“双报到双报告”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推动机关党建全面融入城市基层党建,整合吸纳有影响力、发挥作用好的驻区单位全面参与到基层治理中,为群众提供网格化管理和组团式服务。依托今年上线运行的“党建引领、智慧众治、志愿圈圈”社会治理互联网服务平台,将志愿服务管理、党员和党组织“双报到双报告”等工作“嫁接”上网,全面推行志愿者积分和奖励兑换机制,推动全区志愿服务工作向全民化、常态化和规范化转变。

结合高质量发展定位,五华区以党建引领楼宇经济、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能级为着力点,抢占红色楼宇物业阵地。在护国街道、大观街道首次试点选取了招银大厦、巨龙大厦等楼宇,以建组织、搭平台、强治理的方式,推行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助力楼宇产业结构调整,让党建工作主动融入生产性服务业,助力五华最富竞争力的中高端楼宇经济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才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平安,是老百姓富起来以后的第一民生需求。五华区从城乡居民社区发展治理着手,以统筹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建设为立足点,以防控化解各类风险源为着力点,创新社会治理,夯实社会安全、和谐稳定的群众根基。在全面攻坚共建共治共享平安五华“13339”行动中,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推动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全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1%,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2.1%。在自建高清联网视频监控3814路基础上,整合辖区社会视频探头3.5万个,“雪亮工程”、综治中心建设,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序推进。2019年,五华区新创建平安小区9家、平安校园10家、平安家庭200家,平安建设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昆明特色的市域治理现代化路子。昆明作为多民族聚居的省会城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推进中,五华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红色磁场”作用,成立了街道民族工作进社区领导小组、社区民族工作协调小组和街道、社区少数民族联谊会,构建党组织引领、党员参与、社会协同的服务群众大格局。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全区民族村社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和突破口,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五华区在昆明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

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区域社会的“大治理”,是确保人民群众“小幸福”的有力保证。五华区将以建设“首善之区”的使命和担当,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的现实需要出发,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为着力点,进一步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水平、凝聚发展合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五华样板”。(昆明日报 记者王恩国 通讯员王静  五华区委组织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