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签署双向转诊协议 打通医改关键通道
美编王丽娜/制图
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现实情况却是: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卫生医疗机构门庭冷落。不仅如此,从社区医院向省、市、区级医院转诊的患者数量较多,但从上级医院向基层医院转诊的患者却极少,有些基层医院“从上往下”的年转诊数甚至为零。为打破双向转诊运行中的尴尬局面,今年5月20日,五华区卫生局将双向转诊的“触角”伸到省、市级医院的具体科室,21家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与昆医附二院心内科签署双向转诊协议,真正从具体操作中打通了双向转诊的关键通道。
现状
向下转诊的病人数量为零
近日,记者来到螺峰社区卫生服务站,空落落的就诊室内没有一位病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社区的患者50%是开药,其他一部分是老年人来做免费体检、量血压,很少有居民来看病。
在武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同样冷冷清清。一名负责人透露,每天他们的就诊量约为25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开药。据统计,去年武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共向上级医院转诊的病人有200多例,但从上级医院转诊下来的病人数量为零。
相比社区医院门庭冷落的景象,大型综合医院人满为患。日前,林女士到云大医院,准备挂乳腺外科的专家号,却被告知当天的专家号已挂完,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普通号。当来到门诊处时,分诊护士在林女士的挂号单上写下1号诊室58号,并让她下午3点半再来看病。挂了普通号,却依旧要排到下午3点半,林女士无奈而焦虑。
记者来到云大医院、工人医院、妇幼保健院,在这些大型综合医院的挂号处、缴费窗口和各门诊室外都排了很长的队。在云大医院的二楼缴费窗口,共排了3列队伍,每一列都不少于8人,记者计算了一下时间,平均每一位患者需要花费10分钟才能顺利缴费。
据昆医附二院心内科的医生介绍,他们科室平均每年的门诊量为3万人,住院患者为6千人,但实际开放床位仅为230张,过重的负担让医院和医生都难以承受。昆医附二院心内科主任蜀天舒介绍,接诊的患者中,有50%的患者不需要住院,完全可以到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但在实际诊疗中,很多患者却不愿接受医生的建议,对此他们也非常头痛。
原因
社区医院水平得不到信任是关键
小病在社区,可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充分利用基层医疗资源,同时缓解大医院医疗资源的紧缺。但为何设想很美好的双向转诊却遭遇上转容易下转难的尴尬局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造成患者不愿意到社区医院就诊和转上容易转下难的原因,最关键的是患者对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不信任。
许多患者认为,社区医生的技术不如大型医院的专业和“有经验”。一名患者说:“社区医院的医生什么病都看,让我觉得社区医生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通。”
一名社区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是社区医院硬件设备较差,多数社区卫生机构不具备检查、化验、住院等能力。二是部分社区医院不能刷医保卡,在大医院就诊的费用和在社区医院差距不大,所以患者自然愿意选择技术更好的医院。
据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患者不愿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许多社区医疗机构都已出现亏损。而开通医保需缴纳约3.5万元的开通费,以后每年还需缴纳信息维护费。这让部分原本就已亏损,且需要自负盈亏的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力承担。
第四,因为社区医院只能开国家基本药物,即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而大部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所服的药物都属于非国家基本药物,这也是造成社区门庭冷落的原因。
不仅如此,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医生,缺乏双向转诊的意识;双向转诊宣传不到位等原因都是造成社区医疗资源闲置而大医院“挤爆棚”的原因。
破冰
打破“口头转诊” 直接对接到科室
2013年,五华区率先与8家省、市、区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协作关系。其中包括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及五华区人民医院。
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医院科室较多,缺乏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对一的有效对接与互动,效果并不明显。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五华区卫生局将双向转诊的“触角”伸到省、市、区级医院的具体科室。
今年83岁的王兵就是双向转诊的第一批受惠者,日前记者在虹山干休所见到了王老。他说:“以前去医院都没床位,这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我申请绿色通道,让我住进昆医附二院心内科。”
5月20日上午10点,在昆医附二院内二楼会议室,五华区21家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与昆医附二院心内科签署双向转诊协议,这意味着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专科门诊的诊疗服务。一名社区医生告诉记者,以前他们接到没有能力处理的高危重症患者时,只能口头告诉患者,赶快去大医院看病。但与具体科室、具体专家对接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可以帮患者预约昆医附二院的门诊号,为高危重症患者打通绿色通道,极大地缩短患者在医院排队的时间,降低就诊的时间成本,提高患者的就医效率。
不仅如此,为提高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就诊水平,昆医附二院心内科专家还定期到各社区医疗机构培训。据了解,由于社区医疗机构水平受限,有时医院往下转诊时,很担心社区医疗机构“接不住”,所以为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每年社区医疗机构可以有计划地选派医护技术人员到签约医院免费学习。
在一个名叫“胸痛中心”的微信群中,昆医附二院心内科和21家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所有医生都在群里。昆医附二院心内科主任蜀天舒说,建立这个群是为更好地推行双向转诊。“一旦社区接到高危、重症,或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以先将患者的病例发到群里,在送至医院的途中,医生已经通过电子病例了解患者情况,抵达医院后就可以马上开展手术和治疗。”
贯通
向上签约到科室 向下签约到家庭
据了解,下一步五华区还将与其他省、市、区级医院的具体科室陆续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其中包括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心内科、内分泌科及消化内科等。不仅如此,五华区还将扩大双向转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范围,从第一批的21家逐步覆盖到全区8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去年,五华区还开展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与辖区居民签约式服务工作。在辖区9家街道办事处成立32支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积极开展居民签约服务工作。据了解,五华区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工作,让签约家庭与全科医生之间形成了长期稳定服务关系。
通过向上与省、市、区级医院具体科室的签约,打开了双向转诊“上行”绿色通道;通过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与居民家庭直接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打通了“向下”的服务格局,真正形成了五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网格化管理、签约合作、责任到人”的新模式。
五华区卫生局局长许睿表示,通过与省、市、区级医院签署双向转诊协议,能够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疗资源闲置的状况,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
五华区卫生局的这一做法,也为其他城区提供了较好的参考模式。(记者陈姝羽)
签约到科室的
社区卫生医疗机构
■大观片区:新闻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丰宁片区:丰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丰宁菱角塘社区卫生服务站;
■华山片区:华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成社区卫生服务站、螺峰社区卫生服务站;
■龙翔片区:龙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莲华片区:江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莲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红云片区:龙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红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红云霖雨社区卫生服务站;
■普吉片区:普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普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黑林铺片区:海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林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