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平台

04.07.2017  10:01

遇到维权需求,如何寻求法律援助?想要办理公证,却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机构才放心?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很多法律问题,但却因为不知道该找谁帮忙,而把大量时间花在四处打听上。

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的实体中心和线上平台正式开始运行,将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

作为全省首家推出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平台的司法行政机关,五华区司法局将司法部提出的关于“统筹运用好公共法律服务大平台、大数据”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社区矫正、法治宣传等12项公共法律服务的内容纳入到了公共法律服务的平台。今后,有法律需求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与律师“面对面”;打开手机就能享受到最快捷的司法行政服务。

整合资源

让居民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法律服务

走进位于五华区华山西路114号的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内共设置了6个受理窗口。每一位居民都可以根据指示牌找到对应的办理点进行咨询和办理。不仅如此,大厅内的电子显示屏,还在不停地滚动播放着各类法治宣传材料,让等待的居民可以一边休息,一边学习法律知识。

开放的第一天,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中心一大早就迎来了第一批来访者。何女士去年与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签订了经纪合同,并缴纳了4400元的推广服务费。该公司承诺为何女士推荐广告拍摄活动,但一直到今年,何女士并没有接到任何商业拍摄活动。眼看合同快到期了,4000多元钱就要打水漂,何女士急切地希望能够有专业的法律人士为她出出招。

在听取了何女士的情况后,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其与该家文化传媒公司取得了联系,并一起来到了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行调解。经过双方协商,最终达成一致:双方解除合同,并退还何女士4400元。

终于,困扰了何女士多时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高兴地说:“没想到这件事能那么顺利解决,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就来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又专业,又方便。

据了解,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设置了6个窗口,涵盖了进驻的12项公共法律服务职能。其中,包括了律师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社区矫正和司法鉴定。每一个窗口都有专业律师、五华区法律援助中心等一线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坐镇,为居民提供最专业的法律服务。通过“一站式”平台,让居民不用再为了办一件事情来回跑。

“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满足居民法律需求

据了解,为满足上班族和一些年轻居民的需求,五华区司法局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的基础上,同时开通了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线上平台。

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关注“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就能轻松获得需要了解的法律资讯和法律服务。最关键的是,该线上平台不仅是一个普法学法的阵地,更是一个移动司法行政服务中心。

清晰的页面内涵盖了“指尖普法”“业务办理”和“我的”三大板块,而每一个板块内又囊括了许多小的选项。每个选项都可以通过“一键链接”,实现所有在实体大厅都能办理到的服务。

在“指尖普法”板块内,包括了以案释法、法规速递、图说新闻和焦点关注四个小板块,每一个板块都详细地为居民解读了目前现行的各类法律法规;而“业务办理”则包括了法律援助、免费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公证服务、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五项公共法律服务内容,让那些没时间去实体中心的居民,通过手机就能第一时间得到最专业的法律帮助。

如果你还想要查看预约申请的情况,那么在“我的”板块内就可轻松找到。此模块可以随时查询每一位用户的办理进度及法律意见报告等内容。

市民李先生想要了解目前新婚姻法的相关内容,他按照指示选择了“业务办理”中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并填写自己所遇到的法律问题,不到几分钟他就收到了一套专业的法律解决方案。轻松的三个步骤,让李先生第一时间就获得专业的法律意见。他说:“真是太方便了,有了这个线上平台,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私人法律顾问,有什么不懂,第一时间就能得到解答。

据五华区司法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开通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平台主要是希望实现与实体平台的互补,让一部分没时间来实体中心咨询和办理事项的居民,打开手机就能享受司法行政服务;而针对一些老年人和残疾人,不太会使用手机的人群,则可以来到实体中心,由工作人员协助办理。

下一步,随着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五华区司法局还将开通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客户端APP版,更加适应和方便人们使用。

据了解,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设立和线上平台的上线运行,改变了之前司法行政职能分散、群众办事不便的问题。通过资源整合,不仅方便了居民办事,也提升了司法行政的形象。五华区司法局局长王瑜说:“我们的目的是让市民不仅可以从平台上学法、知法、懂法,而且遇事后知道尊法、守法、用法,营造一个‘人人学法、人人尊法、人人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使辖区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为昆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我们的积极贡献。”(昆明日报 记者陈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