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云南该怎么"+"? 听听代表委员啥说法
云南网讯 2016年云南两会,“互联网+”成了一个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中5次提及“互联网+”,涉及的内容包括信息、高原特色农业、教育、医疗等;两院报告中,“互联网+”成为司法公开的一大举措,二维码更亮相检察院工作报告。
“互联网+”,使得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有机融合,为用户创造价值,也成就自身的新价值。
“互联网+”时代,云南要“+”什么?又该怎么“+”呢?省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互联网+”这一公式,畅想云南未来的跨越发展。
互联网“+”什么?
农业、扶贫、旅游、教育……云南发展“互联网+”的N种可能
“互联网+”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面对的这张网“织”的更加精致。
在代表委员看来,无论在广度上和深度上,互联网都在重塑传统产业,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平台和机遇。由此,“互联网+”有望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诚然。
“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协同增效,创造新的价值与新的发展生态。其中的“+”,还有把蛋糕做大的意思,其追求的目标是“1+1>2”。
作为全国知名的蔬菜大县,通海把“互联网+”视为自己跨越发展的机会。
“去年4月玉溪市与阿里巴巴集团农村电子商务试点签字仪式举行,我们通海县成为‘千县万村’计划在我省的首批试点县之一。”省人大代表、通海县委书记张小良说,作为蔬菜大县的通海去年开始试水“互联网+农业”,率先开启了“农村淘宝”模式。
省人大代表、景谷县委书记罗景华的回答,同样是“农业”,“去年年底我们和交运集团合作,建立起了一个互联网交易平台,把我们的甘蔗、橡胶、咖啡、茶叶等农特产品销售出去,尽管刚刚做了一个月左右,但效果是很不错的!”
省人大代表、昆明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叶明,则建议大力开展“互联网+扶贫”,“传统扶贫模式边际效益正日益递减,而一根网线能让深山贫困群众直接对话世界,踏上进入市场的捷径——信息化为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弯道超车甚至逆袭的可能!”
“我们的后谷咖啡、银翔摩托、安琪酵母等等企业,如今都在传统产业基础上,把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到研发生产过程中。” 省人大代表、德宏州长龚敬政,给出了“信息化+产业”的答案,“还有我们北汽瑞丽汽车项目,图床车间就有40几台机器人,而德宏知名的珠宝产业,在向园区集中的过程中也融合了信息化的多个要素。”
省人大代表、澄江县委书记李朝伟,则给出了“教育”、“医疗”两个后缀,“尤其是医疗卫生这块,我们澄江县是国家卫生信息化试点,这块工作做得很有亮点”;云南省工商联合会的一份提案,则建议利用“互联网+”推动智慧旅游发展;省政协委员吴光敏,建议建立交通大数据系统,来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政协委员夏静,则建议推进“互联网+九湖”,提升高原湖泊管理水平……
两会上,“互联网+”成为与新常态、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创新创业这些关键词紧密相关的热搜词。
在代表委员看来,“互联网+”意味着将互联网的创新效果融合于各个领域,远非限定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对于保障民生、转变政府职能同样都有重要推动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是能量,是机遇,“+”的更是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