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互相带动促进 丽江:精准发力战贫困

29.07.2015  09:39

宁蒗县大兴镇官地坝社区辣子洞村旧貌换新颜 记者 李秀春 摄

数说“十二五”本报美编 张维麟 制图

永胜县松坪乡干部进村入户帮扶本报记者 李秀春 摄

丽江的美丽人人皆知,然而,在美丽丽江的背后,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贫困:在全市1区4县中,就有宁蒗、永胜、玉龙县分别被列为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几年来,丽江市以精准扶贫为抓手破解贫困难题,促进贫困的丽江逐步摆脱贫困,让美丽的丽江更加美丽。

挂钩结对精准帮扶

记者日前在宁蒗彝族自治县大兴镇硝水坪村了解到,宁蒗河虽然从村里流过,但居住在河东的群众,由于东大沟年久失修不能通水,沿线耕地得不到灌溉。2013年10月,负责挂钩结对帮扶硝水坪村的丽江市委书记罗杰到村里驻村蹲点调研,了解到河东的村民缺水、盼水,希望帮助解决水源问题以后,立即召开现场会,研究如何帮助解决水源问题。去年4月,总投资194万元的东大沟建设项目和配套的水源工程完工,清澈的河水顺着新建的三面光东大沟,流进了干枯的农田。

多亏罗书记帮助解决了难题。”采访中,硝水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宋正昌,指着丰收在望的烤烟感激地说,水源问题解决了,沿线2600多亩耕地得到了灌溉,蔬菜、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发展。

据了解,过去由于缺水,硝水坪村13个村小组只有1个小组种蔬菜,现在种菜的村民小组增加到6个,累计建成了48个蔬菜大棚、种植露天蔬菜500多亩。此外,村民还种植了700亩中药材。

自从和根杰挂钩结对我们羊坪村和农户以后,他到村里的次数比原来多了好多。”羊坪村委会副主任陆英华告诉记者,毛产哈一家4口人,由于土地有限,光靠种洋芋和玉米很难摆脱贫困。羊坪乡党委书记和根杰挂钩结对毛产哈一家后,帮助他家扩大了养羊、养猪的规模,去年家庭收入增加到2.5万元以上。现在,毛产哈家的庭院已经得到了硬化,房子也进行了改造,还建起了卫生厕所,用上了太阳能。

通过开展挂钩结对,实现了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无缝对接,精准帮扶。”丽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董凤青介绍,目前,全市共有111个市直单位、4876名党员干部,与8850户贫困农户建立起挂钩结对帮扶关系,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