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花上演转型升级版 一周一花周周不同

06.09.2016  19:06

  略显凉意的秋雨,并没有阻挡住昆明人逛花展的热情。即便是今年第一次对外收取10元的门票,3天的时间里,“第十七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展”主会场依然迎来了5万余人次逛展赏花。

  花展一隅,玉溪市春满园花卉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举,带来了几捧包装好的花束,或是玫瑰搭配着情人草,或是绣球花搭配着绿叶。不过这些花束并不是作为礼品花进行展示,而是作为家庭用花加以推广。

  近两年,类似陈举这样的新兴销售商开始转变卖花方式,他们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对鲜花进行二次加工,制作出精美的个性化或标准化花束,每周1—2次面向家庭配送,颇受消费者的欢迎。而这样的订阅式服务也正引领云花转型升级迈进2.0模式。

  每天26万枝鲜花的选择

  “别让花瓶空着,一周一花,周周不同。”打开陈举在淘宝网上开设的“花木堂”店铺,这样的字样映入眼帘。经过花艺师的精心搭配,店铺推出的每月4次配送服务,价格在188—258元之间。

  “从去年10月推出至今,每月已有100多位客户选择这样的消费模式,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这样的中心城市,昆明也有少量客户。”陈举告诉记者。

  看好这一行业的还有宜花以及其背后的投资人。成立于2014年的宜花,凭借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宣称“仅用一年时间成为中国鲜花供应产业的第一品牌”。创始人荣超此前曾表示,2015年宜花完成了超过2亿枝鲜花的销量,并且保持以每月50%增长率在持续高速增长;2016年将有10万吨鲜花货运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超过10万平方米的鲜花仓储中心。

  外来资本悄然涌入的同时,花卉大省云南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年,云南鲜花高价行情持续至5月,较历史延长近2个月,种植户收益颇丰。但与此同时,长期游走于花市的批发商和经纪人则面临困局:购买鲜花不如两年前顺手了,很难买到优质花,即花农所说的“公司货”。“公司货一直都很好卖,我们也不用亲自拉花到市场,有公司会定期上门收货。”这是很多花农去年至今的最大感受。

  在省花产联副秘书长陆继亮看来,高价期延长,好花成抢手货,除市场需求向好之外,还有两个因素值得一提。一是销售模式的变革和销售渠道增多。鲜花除了通过批发市场和拍卖市场销售外,还依托电商、大批发商和花店直销,即基地至终端一站式采购,后者比例从三四年前的20%提高至目前的30%。二是宜花等电商大腕凭借强大的团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在鲜切花产区开展大规模鲜花采购业务,鲜切花从基地直接分流至终端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每天有近26万枝鲜切花通过一站式采购进入国内终端市场。”陆继亮说,“以宜花等为代表的这类企业总结之前鲜花采购、物流运输、冷藏保鲜等环节的经验教训后,携重金进入鲜花行业,从全产业链的终端消费群体开发、运输环节改善和基地采购处理等核心环节入手,以期改变鲜花产业常态。

  或倒逼云花转型升级

  “这些大腕级电商的出现,将给传统鲜花销售带来挑战,对鲜花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陆继亮指出,在生产端,这些企业会筛选一批小规模、单一品种种植户,与其开展深度合作。花农种植购买商指定的新优品种,实行预付款制度,统一包销,现金结算。

  云南省互联网零售业协会会长郑桂文分析,宜花的鲜花从前端采摘到后期配送,最长不超过24小时。除了改变供应链体系,还一改以往传统鲜花批发的层级运转模式,减少中间商,直接和基地合作,从而更大程度上减少运转成本。“宜花把原有的5层经销结构简化为1层,鲜花采摘后送达的时间从96小时减至24小时,原来需要1000多人干的工作,被缩减为几十个人,于是,一切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

  “花和农产品一样,一层层批发,在昆明只有5毛钱的花在上海要卖10多块,看着利润丰厚,但是五六个环节下来,谁都没有赚到钱。”郑桂文说,鲜花领域正在加速变革,覆盖全国的鲜花冷链网络逐渐形成,这为鲜花储运和深层次渗透到社会零售领域提供了条件。“目前,家庭鲜花消费市场在迅速成长,可以预见,未来家庭鲜花消费将超过礼品鲜花消费,网上鲜花销售占比也将超过线下花店。”(首席记者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