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构建县乡村医共体夯实精准健康扶贫基础
云县紧紧围绕《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为确保“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健康扶贫要求,以构建紧密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核心的医共体为平台,夯实精准健康扶贫基础工作。
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带动乡村两级同步提高。建立县乡卫技人员流动管理、“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等人事管理长效机制,使全县卫技人员县乡纵横流动,实行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培训。
建立专家帮扶长效机制。县人民医院组建临床、影像、检验、护理、麻醉、中医、康复等专业的专家团队,适时到乡镇卫生院开展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手术指导等工作。其中,每月至少2次到全县3个贫困乡开展帮扶工作,定期对全县2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巡回诊疗、义诊、送医药下乡等诊疗活动,在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同时,有效解决了边远山区、条件恶劣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问题。
落实万名医师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结合省、市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基层医院工作,县人民医院每年分别选派临床、影像、检验、急诊等专业的医师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对3个贫困乡镇卫生院的派驻人员在人数、服务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给予相对倾斜,保证对乡镇卫生院的学科建设、疾病防治、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新提高。
统一县乡医疗机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县乡诊疗“零距离”。
有效整合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12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疗信息系统,建成区域影像中心、区域心电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区域病理中心、高清网络门诊、县乡远程会诊系统、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系统,实现县乡信息互联互通和检查结果互认。乡镇卫生通过高清网络门诊、县乡远程会诊系统,基层患者可实时享受到省、市、县知名医疗专家提供的医疗服务,广大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得到有效治疗,节约了群众就医成本。
建立县乡村医疗机构大质控体系。将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纳入县人民医院分院管理,对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感染控制、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分配等工作统一由县人民医院监管,并用二级医院管理理念管理乡镇卫生院,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切实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价廉的就医服务。建立与医共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乡镇卫生院的绩效按服务人次、服务质量、满意度等为考核要素分配,重点突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并重点向临床和公共卫生一线、边远卫生院倾斜,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规范化管理村卫生室。对全县27个贫困村卫生室进行统一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创建,统一治疗室、输液室、药房、观察室配备标准,统一使用门诊日志、处方等医疗文书;定期组织村医开展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村医服务水平;建立对村卫生室管理从入村规范→业务帮扶→组织培训→打造标准→以点带面→每月督导→自我完善→回头抽查的管理模式,全面规范提升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结合“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的人事管理机制,村医由乡镇卫生院派驻,有效破解了村医管理瓶颈问题。通过全面提升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有效解决了边远基层群众小病不出村的就医愿望,进一步改善了贫困群众就医感受。
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县人民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别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立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对从县级公立医院下转的新农合参合患者,给予取消住院起付线费用,并按照乡镇报销标准给予报销。
统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以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为平台,建立以县人民医院为主导,县中医医院、县疾控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共同参与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县级指导机构联动管理的新机制,统筹研究和开展对各乡镇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监督考核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有效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优惠(倾斜)政策。取消门诊一般诊疗费和挂号费,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服务模式,住院费用在标准上提高5%报销,对血液透析等大病患者实行专项免费救治,大病保险起付线在规定标准降低2000元报销。对全县27个贫困村开展志愿送医药服务并实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精准健康扶贫,有效遏制和减少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通过构建紧密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核心的医共体平台,云县县乡村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7年1-5月,全县乡镇卫生院完成门急诊229810人次,同比增长24.40%,其中,中医门诊12530人次,同比增长43.84%,住院7037人次,同比增63.58%,综合药占比39.64%,同比下降6.88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5.07天,同比下降0.7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