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用无人机石林“捉虫”

06.11.2014  11:02

工作人员进行无人机起飞前的准备工作 供图

    无人机曾是军事中的秘密武器,不为人所知晓。如今,无人机已经成为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的“神兵利器”。

    昨天,记者从昆明市林检局获悉,昆明市采用无人机低空航空测量技术对石林地区60余万亩云南松林地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与拍摄,大大提高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工作效率。这项技术的运用在云南尚属首次。

     现状 地广人少、地形复杂

    人工测报病虫害效率低

    昆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局长王利民介绍, 目前,林业有害生物呈现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大、复发次数多的持续高发态势。随着人工林面积的增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由于林业面积大、不少地区地形复杂,人工测报的覆盖面、及时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利用无人机低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高效率、高分辨率、受云层影响小的优势,可以对枯死树、变色树、 异常林分进行精准定位,提高了有害生物测报的覆盖面和及时性。

    王利民表示,一架重约14公斤的小飞机,带上一台高像素相机,通过遥感技术,就能对整个林区进行不留死角的监测。该项技术能够对监测区域100%覆盖,照片分辨率优于0.2米,连林区单株树木的变色、枯死情况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试点 4架次飞行

    监测到50处可疑区域

    今年10月,利用无人机技术辅助进行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石林地区首次开展。该项目由国家测绘科学院、青山绿水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无人机在林区上空作业时,会自动记录拍摄时间、经纬度、飞机所处高度、飞机航向等信息。”青山绿水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曹怀志介绍,4架次无人机3天时间共计拍摄林区图片3274张,每张照片覆盖林区面积达1800亩,通过监测,共发现50处可能发生病虫害的可疑区域。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这50处可疑区域进行实地勘察、确认,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防控。”王利民表示,目前,该项技术主要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需要相应的资金扶持才能将这项技术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据了解, 无人机技术除了可进行林区病虫害监测,还可用于中小面积林业用地高精度测绘、森林防火监测,以及森林资源调查等。(都市时报记者 张小燕 张玉杰)

编辑:沈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