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锻造涉外会计人才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规划终于亮相。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一带一路”蓝图中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云南,被定位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旨在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
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云南会计行业如何作为?就在顶层设计方案落地不久后,云南省财政厅下发关于开展2015年高级会计管理人才(涉外类)培训的通知,这是自2012年云南独创“涉外类”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培养以来的第三次招生,也是新形势下云南会计行业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一次积极行动。
独创“涉外类”会计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铺开,为云南推进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外力。
随着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周边国家社会经济状况、财税法律制度、财务会计准则的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据云南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涉外类”人才培养主要面向两类会计人:一类是具有中级会计师资格(或高级会计师资格),在企业分管财务会计工作的企业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及其后备人员、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财务会计骨干;另一类是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查账、验证等业务的人员。
“涉外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既能精通财会业务又能熟悉东南亚、南亚国家社会经济状况、财税法律制度,掌握南亚、东南亚国家财务会计准则,同时又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注会类培养目标,是既能为企业提供会计审计服务,又能为组织管理和资本运作提供决策咨询的综合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上述负责人表示。
据悉,今年是云南独创“涉外类”会计人才培养的第三年,此前已有两批次共计59名学员通过严格的选拔入选涉外类培养项目。早在2013年5月,云南省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培训班(涉外类)第一期在云南民族大学举行。云南省财政厅会计处处长赵学源告诉记者,“涉外类”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于给“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的实施提供必要服务,同时实现会计服务“走出去”。
除了“一带一路”等外部机遇外,云南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培养涉外类高级会计人才的内在需求也日渐强劲。
据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云南分所董事长杨守任介绍,云南分所的客户中诸如昆明钢铁、云南锡业等企业已率先走出国门,事务所的业务版图也随之扩大到缅甸、越南、老挝等地。
“涉外业务是对执业者语言和业务能力的双重考验,不仅要熟悉国内外的会计准则和政策,还要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杨守任说,如果不加大这类人才的培养,事务所就会因为跟不上客户的脚步而被淘汰。
立足南亚东南亚特色培训
据介绍,涉外类人才培养周期为两年半,包括集中培训和跟踪培养两个部分。在集中培训期间,除了常见的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外,云南还独创了外出泰国、缅甸、老挝或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大学和企业考察的方式。而培训内容分为语言模块、经济文化模块、管理基础模块、会计实务模块、国际会计模块、拓展教育模块、学习考察7个模块,其中语言模块占比相对较大。
“我觉得泰语、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概况等课程最有趣,毕竟这些是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首期涉外类学员刘潇表示。此外,中国—— —东南亚经贸关系也是培训课程的重点,主要介绍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经济贸易历史及发展现状,分析其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较为深入地了解中国与东南亚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趋势,为学员拓宽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涉外类人才的“含金量”,云南省财政厅对学员实行淘汰制。通过对59名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建立量化考核体系,对无故缺课、未完成培训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不按规定报送实践应用报告、调研报告、专业论文、案例研究报告、业绩报告等的学员,予以淘汰。
凭借拥有较为完善的高层次会计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国家级非通用语种培养基地的优势,云南民族大学于2012年经云南财政厅批准并正式挂牌,成为涉外类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基地,具体负责涉外类人才培训方案的实施,培训课程开发、教学组织、结业考核、学员档案库建设、教务管理等。
“通过涉外类人才培训,可使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使会计人员在初步掌握东南亚、南亚小语种的基础上,对东南亚、南亚社会经济状况及财税法律制度,特别是财务会计制度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与把握。”云南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尽快在企业、注册会计师行业中选拔培养出一批涉外类高级会计人才,从而为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尽一份力。
(《中国会计报》 记者屈涛)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云南省财政厅 发布人:覃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