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香南丝路 舞乐传海外

09.01.2017  15:31

    2016年12月10日,在第11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一曲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一曲彝族歌调《海菜腔》,让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们听得如醉如痴。

      这两首云南民歌,只是开遍云岭的民族文化之花中鲜艳的两朵。2000多年前,云南民族文化与中国丝绸一道走向南亚和东南亚。如今,云南2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继续沿着南方丝绸之路,走向海外。

      2016年7月,合唱界的“奥林匹克”——2016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在俄罗斯索契举办。中国云南富宁县坡芽歌书合唱团参加最具含金量的冠军组无伴奏民谣组别比赛,获得了金奖。

      坡芽歌书由81个古老图画符号组成,一个符号代表一首壮族情歌,被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称为“文字之芽”。从富宁山村壮族妇女口口相传数百年,到如今有规模地传承教育和成立合唱团走出国门,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坡芽歌书,成为云南又一张民族文化名片。

      云南民族文化精品唱响海内外的还有很多。2015年3月,红河州原生态演出节目《哈尼古歌》被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导演组选定为唯一驻演节目,在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演出1000余场。

      民族影视,也是“走出去”的云南民族文化中一簇烂漫鲜花。在2016年芬兰国际电影节上,云南拍摄的抗战题材影片《情比山高》获得“最佳影片奖”。反映花腰傣族风情的影片《花腰恋歌》,在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上荣获“最佳文化电影奖”“最佳服装设计奖”。

近两年来,全省实施‘云南文化精品工程’,推出大约100部具有云南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各门类艺术佳作,为云南民族文化走出去奠定了基础。”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缪开和说。

      “1000多年前,伟大的吴哥王朝在这片森林定都,成为人神共居的乐土……”每天晚上,柬埔寨吴哥窟都会上演大型舞蹈史诗剧《吴哥的微笑》。这台富含“柬埔寨元素,中国化创意”的舞剧将柬埔寨历史文化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吴哥的微笑》由云南文投集团投资,以云南省歌舞剧院为主创团队打造。截至2016年12月15日,共计演出2343场,吸引了近118万游客观看,销售产值达2.3亿元,被柬埔寨政府授予“柬埔寨国家旅游服务贡献奖”,连续6年被中国文化部、商务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让中国传统文化创意走出去,是最高层次的文化走出去!”云南文投集团董事长陶国相对记者说。据他介绍,云南文投集团下属的省杂技团对云南乃至中国民族文化走出去功不可没。由该团打造的杂技节目《月亮妈妈》参与太阳马戏团世界巡回演出,历时5年;该杂技团编创的节目《蹦床爬杆——都市阳光》,于2015年年初被选派参加摩纳哥蒙特卡洛第四届“新一代”青少年杂技比赛,荣获最高奖“金小丑”奖。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拿针就会绣花。”这是在许多彝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村寨流行的俗语。

      “我们村的苗族手工刺绣工艺品10多年来销往美国,每年可以卖二三十万元呢!”云南开远市中和营镇跃进社区党总支书记陶志南自豪地告诉记者。跃进社区是个苗族村寨,村里40多户苗族妇女人人会刺绣。

      在云南石屏县哨冲镇慕善村,彝族妇女普发珍开心地说:“出一趟国搞展览,一年卖刺绣的收入就能有万把元。”她是祖传彝族刺绣手艺的第4代传人,也是彝族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2016年8月,在云南文博会上,普发珍获得了“云南刺绣高手”的称号。她的彝族刺绣作品多次在海外展出。在普发珍的传授带动下,村里80%的彝族妇女都成了绣娘。

      2016年10月28日,在“2016北京秋季国际时装周”上,一场“云南楚雄彝族特色服装展示发布会”独领风采,向人们展示了精美的楚雄彝族手工刺绣服装作品。彝州刺绣不仅常在国内展示,还在法国、西班牙民间工艺品展和意大利米兰国际服装节上亮相。

      云南民族刺绣是云南布艺文化特色产业的组成部分,近两年全省布文化特色产业年增加值约6亿元,从业人员近3万人,已经成为云南民族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云南省着力打造的“金木土石布”特色文化产业,即金属、木竹藤草、陶瓷、石雕石刻、布艺等5大特色文化产品门类,正在成为云南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阵容。(记者 张勇 任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