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银杏村村民杨国萍的发家记
中新网腾冲12月5日电(叶娟 王祎)“盖新房已经花了20万了”,云南省腾冲市固东镇银杏村村民杨国萍用手比划着她准备投资扩大农家乐的规模,“但我觉得投资值得”。初冬的日子里,银杏村接天连叶的金黄色还充满着秋收的喜悦。望着自家院子里络绎不绝的游客,杨国萍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就在五年前,杨国萍一家还欠着高额的外债,过着入不敷出的拮据生活,她所世代生活的银杏村,也是整个腾冲市极为贫困的村落之一。腾冲是云南知名的旅游城市,优渥的地热资源使腾冲有了“温泉之乡”的美誉。银杏村距离腾冲市区40公里,但崎岖的山路将杨国萍的家隔绝在繁华之外。
出了腾冲市区15公里,还要走一条25公里的土路才能到家,杨国萍说,自家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的庄稼人,与丈夫成家以后一直住在一栋小木楼里,木楼是古老的干栏式建筑——上面住人,下面养家畜。有了孩子,本来就小的蜗居更显局促。
在杨国萍的记忆里,五年前因为常年的风吹日晒,建房子的竹板都变成了黑色,楼下常年圈养的牲畜,使整栋房子常年弥漫着动物的骚臭味。“白天苍蝇嗡个不停,晚上蚊子又在枕边唱歌。那时我就想改变这样的生活。”
穷则思变,变却未必通,常年生活在山野乡村的庄稼人难以想到更好的改善途径。2006年,杨国萍的丈夫借钱买了一辆出租车,“他每天颠簸50公里的山路往返到镇上开出租,我继续操持家里的那几亩银杏树,再养着牲畜维持生计。”多的时候,杨国萍一家月收入有1000块钱左右,到头来却一分钱也存不住,还欠别人钱。杨国萍失望了。
2007年,云南省的扶贫步伐开始加速。为了发挥作为旅游大省的优势,打好“旅游”这张牌,腾冲市政府将银杏村规划成了旅游村,并发动杨国萍在内的数家村民开农家乐。
“自己都吃不饱,还要做给别人吃?”听完来进行动员的干部的介绍之后,杨国萍心里犯起了嘀咕。但是,和丈夫商量之后,她又很快决定试试看。“政府说,只要我们同意做农家乐。他们就在我家门前修一条路,直接通到市里面。”有路的地方才有人,这个浅显的道理在杨国萍看来有另一番好处:如果路修好了,丈夫出去开出租车就方便了。
钱不够,政府补贴;经验不够,政府教。2011年,杨国萍家门口果然出现了一条崭新的大路,路直接连通到通向市区的固东镇,此前两个小时的路程,缩减了三分之二。这时,杨国萍家院子里,由政府补贴盖起的新竹楼也成了形。杨国萍的农家乐开张了。
2016年,中国迎来了“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在这个初冬的季节,银杏村也迎来了又一年的旅游旺季,杨国萍的农家乐已经成了规模:宽敞的院子设置了一个小型的停车场,露天的银杏树下满满当当围坐着十几桌客人;崭新的竹楼和银杏树自成一体,一楼放置着二十余张客桌。“人多的时候,每天300人的客流量也是有的。”院子一角,杨国萍请的帮工正忙着给客人炒银杏果。
“我们两个忙不过来,请了十多个工人。”杨国萍一边给客人上菜,一边回答记者:“现在除去所有的开销,每年存个五、六万是没有问题的。”
经过五年的发展,腾冲市银杏村已经从当地的极贫村变成了“首富”村,旅游扶贫也成为了当地扶贫工作最重要的途径。云南省腾冲市固东镇镇长段其孝介绍,自发展旅游产业以来,银杏村的贫困人口已从五年前的726户降到了7户,“而仅剩的7户全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
云南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省份,贫困人口数量居中国第二位、片区县和重点县数量居中国第一位,是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中国知名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也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近年来,腾冲市政府利用区位和旅游资源等优势,攻坚克难,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主要的民生工程,效果显著。截至目前,腾冲剩余贫困人口有3.6万余人,预计到2020年完成全面脱贫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