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另一眼》微信号低调上线 有奖征集令遍洒江湖

24.11.2015  18:36

看够了耸人听闻的标题,腻味了寡淡的心灵鸡汤,厌烦了满屏的雷言雷语,我们希望清爽干净的“另一眼”能有一词一句引发你内心的共鸣和片刻的思索。

即日起,云南网微信公众号“另一眼”(微信ID:special-sight)上线运行了。我们致力于用有温度和有深度的眼睛来探索世界,不短视、不斜视、不漠视。

同时,我们也给读者留出一片“自留地”,让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如果你有同样的“另一眼”,我们需要也乐意通过你的心灵之窗去看你看到的风景。

一起看一看真实的生活。

【有奖征集令】

冷静、感性、温和、犀利……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评论、散文、诗歌、随笔……

用你喜欢的风格,习惯的方式,熟悉的题材,把这些发送给我们,我们会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

另一眼”365天,24小时等待你的关注和投稿。

投稿须为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稿件采用后支付稿酬。

投稿请注明联系电话并用常用邮箱,方便编辑与您取得联系。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871-64160447。

长按或扫码关注

————————————————————————————————————

发刊词|看新闻要打开“另一眼

  文/杨洒洒

 

媒体人大多有眼疾。

近视最常见,此外,散光、沙眼、夜盲等也不少。

云南网最近进行员工体检,那天才走出眼科,许多人已同病相怜。

入行不久的年轻媒体人眼睛稍微健康些,然而即便是双眼1.5的高翘楚,左眼角也长了个小包。

他说最近压力大、作息乱,一不小心就长了“偷针眼”。

媒体人眼睛不好,数一数眼镜片上的圈数就能知道。

不过,有趣的是,媒体行业却需要上好的眼力。

目之所及应抵千里之外,至于眼前事物,则得看清肌理。

散光斜视更要不得,毕竟只有正视才能求得真实。

被诟病最多的是视而不见,即当社会充斥着冷漠的目光时,媒体人的眼镜背后必须要射出温暖的光。

因此,整个新闻史可以看做是新闻人与眼睛的斗争史。而在此过程中,他们终于磨砺出了另一只眼,一只不再受生理眼疾左右的眼,一只专门与短视、斜视、漠视抗衡的眼。

另一眼。

另一眼是媒体人安身立命的真正资本,采编、码字、摄影、摄像皆为“”,尤其面对同一新闻题材,拼到最后,比的其实是认知水平,即新闻角度、新闻选择。

举个例子,曹林写了《雪夜妄评中国各大新闻系毕业生的气质》引发极大争议,随之批评文章《“雪夜妄评新闻系毕业生”,就是挑软的捏对吧》出炉,颇有“掐架”之势,面对此事,我们该如何做新闻?

就事论事是第一层境界,讲清事件始末,提及双方声音,采访相关人员并后续跟进。中规中矩,但未免有短视之嫌。

刨根问底是第二层境界,评论新闻系学生不稀奇,单独拎出颇具争议的传媒大学新闻系学生气质才是新闻点。这般操作虽然把一简单事件提高到讨论作者是在实事求是还是博眼球的高度,但一味把目光聚焦在“矛盾”上,未免有斜视之嫌。

于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走入第三层境界,用另一只眼观察世间万象。我们需要关注事件本身,剖析“矛盾”,并反思“难道传媒大学说不得”“言论自由是否等于胡说八道”“曹林的观察是否客观”“广院的‘反击’是否恰当”等命题。

而这就是我们倡导的,用“另一眼”说新闻。

依托云南网,“另一眼”是一个诞生于新媒体环境中的新闻平台。它和其他新闻终端一样,有丰富的讯息,但这不是我们的特色。我们致力于用独特的角度解释新闻,绝不雷同,只此一家,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