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移民工作绘就楚雄新篇章
随着云南省大水电的大发展,近年来,云南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总量迅速扩大,目前全省移民人数已达107.5万人。
多年来,为实现全省移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云南省移民开发局认真履行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职责,不断创新后期扶持方式,切实用好政策组合拳,在大中型水库避险解困、后期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和移民新村建设等方面不断实践和探索,摸索出一整套结合云南当地实际的库区移民脱贫攻坚的扶贫模式。
当前,楚雄州已成为云南移民搬迁安置及后扶工作的一个缩影和典型代表。
库区移民变市民
栗子园小区位于楚雄市主城区南部,是青山嘴水库建设移民搬迁城市楼房安置点,也是全市16个社区中唯一一个纯移民安置小区。2008年初,小区开始建设。2009年6月,7229名青山嘴水库移民便搬迁入住。
小区规划总用地面积326.7亩,房屋建筑面积为28.1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共建93幢楼房,2568套住房。入住移民涉及东瓜、吕合两个乡镇4个村委会34个村民小组,占青山嘴水库安置移民的93%。
为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小区建立由403人组成的小区、小组、楼幢、单元“四位一体”小区管理组织体系。同时,还成立综治维稳委、人民调解委、治保委,设立综治办、信访接待室、调解室、警务站4个工作机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移民搬迁入住后,各级相关部门又投资建成小区便民服务大厅、清真寺,修建摩托车、自行车集中摆放保管车棚,新增300个停车位。此外,还投资建设居民红白理事场所和临时太平间、老年人活动场所、小区电子监控设施、单元防盗门、道路减速带、自动伸缩门等设施。
短短几年, 栗子园小区居民不仅全面融入城市生活,更在创建和谐小区方面做出典范。作为国内移民城镇集中安置人数最多的一个小区,该小区曾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移民工作联合调研组赞为“服务设施最齐全、组织管理最完善、环境最优美、建设最漂亮、移民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小区”。
生活蜕变奔小康
早晨九点,伴随着声声彝歌,小区广场上四五支自发组成的文艺队正在跳彝族左脚舞。广场边上的健身场地里,随处都是正在锻炼和娱乐的老人、孩子,每个人的脸上弥漫着笑容......
殊不知,如今与城市居民小区没有任何区别的社区,曾经也经历了无数次的蜕变。
“刚从水库边搬迁过时,很多人家都还保留着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把马桶里的水蘸干后装米、阳台用来饲养带来的家畜、家电不会用的现象比比皆是。”小区管委会主任吕燕告诉记者。
此后,为帮助大家顺利入住并适应城市新生活,小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采取挂包形式,每天进家入户走10趟,每趟去都要教会大家一件事情。对此,有的工作人员一个月便磨烂了两双鞋。
在各级部门的不懈努力下,群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发生转变,一个和谐稳定、发展繁荣的移民小区也在慢慢成长。
双手共创致富路
在实现库区移民变市民,幸福生活奔小康的同时,小区市民也逐步实现增收致富。
身为栗子园小区就业明星的苏佳丽今年32岁,搬迁进城后,在小区管委会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苏佳丽成立了云南如新世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带动小区200多居民就业,主要负责楚雄州、市医院的物管和保洁工作。
在栗子园小区,像苏佳丽这样的创业明星不在少数。41岁的李国太通过技能培训进入一所学校食堂工作,34岁的何勇通过开办装潢公司实现自主创业,26岁的朱家斌已能独自承揽建筑工地上的水电维修,目前已经开了一家五金用品店……
5年多来,小区移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收入逐年增长。截止2015年底,移民人均纯收入从搬迁前的3264元上升到10600元,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奔小康”的目标要求。
据了解,栗子园社区的典型性和成功性还曾吸引河南、河北、湖北、山西、西藏等地相关部门前来考察、观摩和学习。(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