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

24.11.2016  22:06

云南省祥云县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忘初衷,牢记使命,切实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引导,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逐渐构建起符合当地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拓宽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渠道,为提升文化旅游大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素有‘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美誉的祥云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上曾是云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历史进程创造了灿烂多姿的历史文化,其中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五金及银饰品加工工艺、土陶制作工艺、土碱加工工艺和雕塑、刺绣、扎染、泥塑、甲马纸等工艺,此外还有源于传统的一些民俗活动、风俗歌曲等,成为祥云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百花园中的一朵朵艳丽的奇葩,历经风雨沧桑,仍以其顽强的艺术生命力穿越历史时空隧道留存下来。”谈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祥云县文化体育局局长刘黔云介绍说,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祥云一些历史遗留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精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不可再生,一再向人类亮起警示,昭示人们加以保护。

为了让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祥云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文化部门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积极探索科学的保护方式和方法,对生产状况濒危和传承困难的代表性项目,采取抢救性保护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采取整体性保护的方式;对部分具有生产性质和特点的代表性项目,采取生产性保护的方式。

通过不断加大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申报和保护的工作力度,逐级申报进入保护名录、‘以演促保’(在民间表演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加工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演出)等方式,对县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祥云县非遗中心助理馆员余学明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整理发掘出来,犹如浮出水面的睡莲,分外惹人注目。

目前,祥云大营彝族哑巴节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遴选,入选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县一批艺人先后被省州相关部门命名和申报进入保护名录,其中银饰品加工制作艺人余全希、木雕艺人李秉华、泥塑和民间绘画艺人吴猛及1名刺绣艺人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高级美术师”,并被列入大理州第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大理州祥云县东山乡新民(葫芦笙舞之乡)》、《祥云县马街乡百长村汉族文化保护区》被列入大理州第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彝族原生态舞蹈《姆的馁(跳哑神)》代表大理州参加云南省第七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来自全省16个地(州)和云南民族村的共64个节目中脱颖而出,夺得1个金奖和1个传承奖;傈僳族原生态歌曲《知剖多》在洱海歌手大赛中获原生态唱法优秀奖,《知剖多》与巍山县的《牛歌》组合成《牛歌·知剖多》,代表大理州参加云南省第二届“云铜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原生态唱法银奖;七宣彝族风俗舞蹈《措么得拓》(跳哑巴),在大理州三月街民族节文艺汇演中获优秀节目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