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第八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拟获奖成果进行公示的通知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第八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云教函〔2016〕339号)要求,省教育厅认真组织了申报和评审工作,共评选出106项成果。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68项。现对拟获奖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15天,自2017年3月2日起,至2017年3月16日止。
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公示结果存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向省教育厅高教处提交书面异议材料,单位须加盖公章,个人应具实名并留联系电话。省教育厅高教处将及时对异议情况按程序进行认真调查处理。
联系人:司慧迎
电 话:0871-65102714
地 址:昆明市学府路2号省教育厅高教处912室
邮 编:650223
附件:第八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拟获奖成果名单
第八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拟获奖成果名单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单位 | 完成人 | 等次 |
1 | 中国边疆治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 云南大学 | 周平、方盛举、王燕飞、张会龙、贺琳凯 | 特等奖 |
2 | 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类专业的建设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 宁平、郝吉明、瞿广飞、张德华、张冬冬 | 特等奖 |
3 | 基于产业、专业、就业联动机制的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模式研究及实践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叶加冕、陈智刚、周光波、韩迎春、杨丽芳 | 特等奖 |
4 | 地方高校全过程多元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易健宏、钟金栋、王春荣、潘金军、杜韦 | 一等奖 |
5 | 边疆民族地区民汉双语人才培养及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 云南民族大学 | 李炳泽、刘劲荣、赵岩社、周德才、冯秀英 | 一等奖 |
6 |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楚雄师范学院 | 罗明东、陆华、施红星、钱波、蔡晓丽 | 一等奖 |
7 | 本科职业教育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袁希平、张宇华、吕建国、孙刚、李华 | 一等奖 |
8 | 以全校核心课程建设为引领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束洪春、高利、宋晶、杨雯、李俊 | 一等奖 |
9 | 联盟协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 云南师范大学、玉溪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 蒋永文、马力、李天凤、罗明东、章新 | 一等奖 |
10 | 以培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人才需要为目标的民族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 云南大学 | 何明、李晓斌、王越平、张亮、马翀炜 | 一等奖 |
11 | “大数据”思维下高校本科专业评估体系 构建与实践 | 西南林业大学 | 胥辉、赵庆龙、李勤文、刘云根、侯艳艳 | 一等奖 |
12 | 高起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云南大学 | 侯江红、邓崧、木永跃、谢和均、李玫 | 一等奖 |
13 |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物流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与实践 | 云南财经大学 | 李严锋、冉文学、黄娅雯、窦志武、解琨 | 一等奖 |
14 | 云南面向东南亚华文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华文学校 | 武友德、和雪莲、段洁云、张磊、张明军 | 一等奖 |
15 | 边疆民族地区区域国际化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云南财经大学 | 陈红、陈永飞、余怒涛、罗莉、佘晓燕 | 一等奖 |
16 |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国门大学”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践 | 红河学院 | 甘雪春、雷明珍、江海燕、方芳、赵薇 | 一等奖 |
17 | “互联网+”浪潮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胡寅、孙刚、汪斌、李媛媛、李华 | 一等奖 |
18 |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 马杰、徐东明、冯景雯、张汝春、倪向前 | 一等奖 |
19 | 以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信息类多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余正涛、黄青松、李建红、沈韬、李英娜 | 一等奖 |
20 | 以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材料类创新人才分类培养综合改革与实施 | 昆明理工大学 | 蒋业华、陈清明、刘洪喜、胡劲、李俊 | 一等奖 |
21 | 发挥云南区位及资源优势,提高生物学学生野外实践能力 | 云南大学 | 肖蘅、廖峻涛、王焕冲、和兆荣、李春青 | 一等奖 |
22 | 地理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3332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 杨昆、谢忠、潘玉君、徐天伟、李志平 | 一等奖 |
23 | 冶金与能源领域创新型人才国际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Utah、The University of Tokyo | 马文会、黄帮福、张小辉、翟大成、王旭明 | 一等奖 |
24 | 基于自律的常态化医学教学质量监督改进体系构建与实践 | 昆明医科大学 | 李松、于建云、章宗籍、杨玉萍、刘英 | 一等奖 |
25 | 基于专业质量标准创建多元协同培养动物科学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云南农业大学 | 葛长荣、鲁绍雄、李国春、程志斌、曹振辉 | 一等奖 |
26 | 创建中药与云岭民族药融合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传承、实践与创新能力 | 云南中医学院 | 张庆芝、韩欣欣、赵声兰、张超、黄之镨 | 一等奖 |
27 | 边疆地区中医药院校发挥特色学科优势,整合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 云南中医学院 | 熊磊、袁嘉丽、张庆芝、孙雪萍、席晓蓉 | 一等奖 |
28 | 城市轨道交通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果申请书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 杨亚芬、杨金华、赵磊、武云波、刘铭智 | 一等奖 |
29 | 应用型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 杨红卫、杨军、焦艳军、李楠、李林 | 一等奖 |
30 | 构建体系 搭建平台 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 云南省高职院校实践教指委、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刘伟、董义才、李光辉、朱超、周辉林 | 一等奖 |
31 | 林业类专业群“学生中心、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林向群、毛芳芳、邬琰、唐宗英、王博轶 | 一等奖 |
32 | 高职院校技能文化育人探索与实践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王资、陈福亮、杨国富、苏海莎、杨永锋 | 一等奖 |
33 | “产教融合、校厂一体、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雄风汽车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 李善华、黄晓明、杨晓春、周明、刘春美 | 一等奖 |
34 | 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双线并行、校厂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福莱威尔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 黄荣文、李军伟、陈伟红、董明光、陈竹 | 一等奖 |
35 | 以彰显特色、强化保障为导向的高职高专中医药类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践 |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李铭、秦竹、李智辉、王洪云、张尹 | 一等奖 |
36 | 云南地方戏曲表演艺术人才校团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云南省花灯剧院 | 欧阳俊虎、黄绍成、金正明、杨澍、马志坚 | 一等奖 |
37 | 创建真实英语运用环境 真学真用掌握真本领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段平华、杨丽萍、王晓芸、和根吉、和新梅 | 一等奖 |
38 | 地方高校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刘建平、吕静、李光华、李娜、李木汤 | 一等奖 |
39 | 基于校内专业评估视角下的高校教学内涵建设-以大理大学为例 | 大理大学 | 张桥贵、夏从龙、范晓梅、黄和飞、杨毅宇 | 二等奖 |
40 | 地方财经类院校集中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云南财经大学 | 旷锦云、王智勇、佴钢、宁东玲、陶福寿 | 二等奖 |
41 | 行动学习模式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商管理“双创”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 云南大学 | 姚建文、高核、陶小龙、孔莉、吴东 | 二等奖 |
42 |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曲靖师范学院 | 孙成科、施传柱、荀关玉、钱润光、代晶晶 | 二等奖 |
43 | 边疆地区高校商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运行机制探索 | 云南财经大学 | 钟昌标、杨增雄、王玲玲、王建中、叶琼伟 | 二等奖 |
44 | 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云南民族大学 | 陆生、易嘉、曹燕、杨丽周、曹宸睿 | 二等奖 |
45 | 突出需求导向的应用创新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保山学院 | 赵周、申玉红、孙玉平、余翠兰 | 二等奖 |
46 | 边疆地方财税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云南财经大学 | 伏润民、王敏、李妍、赵仁平、李葆萍 | 二等奖 |
47 | “三融合+五驱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云南农业大学 | 吴伯志、盛军、胡先奇、李永能、刘鸿高 | 二等奖 |
48 | 校企联动、产教共融的民族艺术设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 | 云南民族大学 | 吴化雨、郝金文、卢俊、曾婉琳、施宇峰 | 二等奖 |
49 | 基于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与设计服务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 | 云南艺术学院 | 陈劲松、张勇、李异文、森文、成奕霖 | 二等奖 |
50 |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禁毒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警官学院、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 莫关耀、蔡金红、阮惠凤、王世波、余蕊娅 | 二等奖 |
51 | 以质量为导向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 西南林业大学 | 吴松、李永和、张堂松、张保兰、胡万波 | 二等奖 |
52 | 禁毒学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 云南警官学院 | 杨丽君、骆寒青、阮惠风、昂钰、倪玉霞 | 二等奖 |
53 | 贫困地区农村中学优质教师培养路径探索与研究 | 昭通学院 | 马丽娟、陶仁、周玲、沈雪松、卢巧 | 二等奖 |
54 | 以学期制改革推动地方高校教学特色发展-基于大理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 大理大学 | 李兴华、王斌、张九洲、蔡永云、陈树仙 | 二等奖 |
55 | 民族地区“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 云南艺术学院 | 徐梅、杨旭康、农布七林、但丽鹏、廖运宝 | 二等奖 |
56 | 基于“1+2+X”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云南民族大学 | 陈鲁雁、赵静冬、方桢、郑玲玲、曾勇 | 二等奖 |
57 | 西南联大文化传承与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构建实践 | 云南师范大学 | 包云燕、吴宝璋、黄海涛、尤伟琼、聂真新 | 二等奖 |
58 | 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GMS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企业联盟 | 刘尔思、余泳、张洪烈、尹豪、李来孺 | 二等奖 |
59 | 普洱学院转型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 普洱学院 | 成文章、于干千、蒋智林、高龙、文婷 | 二等奖 |
60 |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建构与管理 |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 王昆来、张学高、宁凡、薛斌、刘娅 | 二等奖 |
61 | 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增强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 昆明学院 | 马宁、王建华、顾波、周燕、李凌 | 二等奖 |
62 | 依托区域优势,校企联动培养旅游管理创新创业人才 |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 陈亚颦、李倩、王婷、毕发钱、徐丽姣 | 二等奖 |
63 |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框架下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探索与实践 | 大理大学 | 段利华、褚远辉、周琬謦、张学清、陈蔚 | 二等奖 |
64 | 依托学科竞赛达成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刘泓滨、吴智恒、雷金辉、吴晟、吴海涛 | 二等奖 |
65 | 边境国门大学华文教育实践与探索 |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 王德强、李发荣、周家瑜、赵卫华、奎晓亮 | 二等奖 |
66 | 影视专业毕业联合创作实践与展映 | 云南艺术学院 | 宋杰、谭乐水、洪志明、毛卫民、尹松 | 二等奖 |
67 | 构建“田野+课堂+舞台+双创教育”四位一体的音乐舞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 陈劲松、侯静宜、顾人银、王轶文、杨力 | 二等奖 |
68 | “互联网+公共基础课”一核四翼教学改革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许蔚、杨少龙、方娇莉、杨玉、伏云昌 | 二等奖 |
69 | 基于云南地理环境特色的地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 云南师范大学 | 骆华松、王金亮、张天明、李亚、史正涛 | 二等奖 |
70 | 融入国家战略,服务边疆民族,构建电气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 | 云南民族大学 | 高飞、徐武、范菁、杨竞及、崔琳 | 二等奖 |
71 |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化学化工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 云南大学 | 曹秋娥、刘世熙、汤峨、杨靖华、韦琨 | 二等奖 |
72 | 地方综合性大学电子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云南大学 | 余江、宗容、李海燕、杨俊东、丁洪伟 | 二等奖 |
73 | 依托区域优势,培养创新实用型皮肤性病学人才与实践 | 昆明医科大学 | 何黎、李玉叶、孙东杰、农祥、涂颖 | 二等奖 |
74 | 基于城乡建设专业群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 | 云南农业大学 | 李靖、韩利红、李显秋、李云春、刘艳慧 | 二等奖 |
75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五年制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 | 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梁红敏、李红宾、彭云珠、尹竹萍、殷小寒 | 二等奖 |
76 | 地方农业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云南农业大学 | 刘雅婷、郭华春、陈严平、周平、何丽萍 | 二等奖 |
77 | 三层次培养目标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昆明医科大学 | 朱月春、孙俊、赵敏、阮永华、俞志成 | 二等奖 |
78 | 互联网+环境下高等中医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 | 云南中医学院 | 李世辉、吕峰、郭兆刚、陈林兴、高春林 | 二等奖 |
79 | 行动学习型高等医科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昆明医科大学 | 姜润生、章宗籍、张颖、奚春睿、杨玥娜 | 二等奖 |
80 | 适应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卓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昆明医科大学 | 宋流东、李璠、章小丽、赵永娜、黎华丽 | 二等奖 |
81 | 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背景下的《方剂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教学评价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 云南中医学院 | 秦竹、熊洪艳、张胜、马凤丽、吴施国 | 二等奖 |
82 | 建设一流现代农业教育科研基地 服务边疆农科人才培养 | 云南农业大学 | 李正跃、雷兴刚、陈建斌、高贵全、何霞红 | 二等奖 |
83 | 高仿真血管穿刺系列模型的研制及临床教学应用 | 昆明学院 | 张大新、余珊、句红萍、冯云萍、熊媛 | 二等奖 |
84 | 建设制造强国背景下木材鉴定应用型人才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研究 | 西南林业大学 | 邱坚、沈华杰、李君、何蕊、秦磊 | 二等奖 |
85 | 转型发展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红河学院 | 张文斌、苏艳萍、郭德伟、俞利宾、晏青青 | 二等奖 |
86 | 林业高校基础课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 西南林业大学 | 李清玉、丁琨、李惠娟、张健、徐娟 | 二等奖 |
87 | 基于生物科学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实践 | 大理大学 | 马志敏、李淼、毛本勇、陈玲、苏鸿雁 | 二等奖 |
88 |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建设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 齐武福、王明伟、左琼华、程先锋、徐俊 | 二等奖 |
89 | 搭设“有效课堂”竞赛平台 强化信息化教学手段 重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成果 |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 毛加宁、蔡冰、赵江、季春、张云星 | 二等奖 |
90 |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 云南开放大学 | 罗骥、李跃昆、火寿平、王一帆、尹志勤 | 二等奖 |
91 |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标准研究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张东明、吕翠华、赵文亮、王敏、杨永平 | 二等奖 |
92 | 《土木工程力学》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成果申请书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 | 李昆华、卢光斌、于书凤、窦丽云、屈劲松 | 二等奖 |
93 | 矿山类专业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 | 李建波、张惠芬、陈国华、李慧萍、张燕 | 二等奖 |
94 | 新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 董大校、袁智中、童绍英、周仕杰、宋振旺 | 二等奖 |
95 | 医学类高职高专“六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 王明琼、海宇修、王良玉、严璟、郭向宏 | 二等奖 |
96 |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与实践 |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高建党、寸彦萍、徐晓津 | 二等奖 |
97 | “三实”目标导向下《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成果 |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胡媛媛、赵跃、钱林东、刘燕、王金凤 | 二等奖 |
98 | 《兔生产》课程立体化建设项目 |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董仲生 | 二等奖 |
99 | 钻探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学做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 罗启钟、黄进 | 二等奖 |
100 | 基于任务驱动下的高职语文整体教学设计及教学有效性研究 |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 李静、陈永蓉、王燕、关云波、李青春 | 二等奖 |
101 | 滇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教学应用研究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和永杰、和春云、葛锦润、黄建芬、和文华 | 二等奖 |
102 | 体育高职院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 李锡云、许维平、龙晓燕、王井明、卢曦 | 二等奖 |
103 | “内部双元制”——一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云南工商学院 | 文华伟、周刚、李娅、梁戌峰、陈博境 | 二等奖 |
104 |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工程机械管理》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张爱山、李文耀、代绍军、高舒芳、姜婷 | 二等奖 |
105 | 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高职高专生物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和实践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王石华、孙向辉、刘义富、木积成、兰玉倩 | 二等奖 |
106 | 项目导向、赛教融合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 | 和文云、刘飞、字海清、周辉林、唐兴贵 | 二等奖 |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第八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云教函〔2016〕339号)要求,省教育厅认真组织了申报和评审工作,共评选出106项成果。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68项。现对拟获奖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15天,自2017年3月2日起,至2017年3月16日止。
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公示结果存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向省教育厅高教处提交书面异议材料,单位须加盖公章,个人应具实名并留联系电话。省教育厅高教处将及时对异议情况按程序进行认真调查处理。
联系人:司慧迎
电 话:0871-65102714
地 址:昆明市学府路2号省教育厅高教处912室
邮 编:650223
附件:第八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拟获奖成果名单
第八届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拟获奖成果名单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单位 | 完成人 | 等次 |
1 | 中国边疆治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 云南大学 | 周平、方盛举、王燕飞、张会龙、贺琳凯 | 特等奖 |
2 | 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类专业的建设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 宁平、郝吉明、瞿广飞、张德华、张冬冬 | 特等奖 |
3 | 基于产业、专业、就业联动机制的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模式研究及实践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叶加冕、陈智刚、周光波、韩迎春、杨丽芳 | 特等奖 |
4 | 地方高校全过程多元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易健宏、钟金栋、王春荣、潘金军、杜韦 | 一等奖 |
5 | 边疆民族地区民汉双语人才培养及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 云南民族大学 | 李炳泽、刘劲荣、赵岩社、周德才、冯秀英 | 一等奖 |
6 |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楚雄师范学院 | 罗明东、陆华、施红星、钱波、蔡晓丽 | 一等奖 |
7 | 本科职业教育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袁希平、张宇华、吕建国、孙刚、李华 | 一等奖 |
8 | 以全校核心课程建设为引领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束洪春、高利、宋晶、杨雯、李俊 | 一等奖 |
9 | 联盟协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 云南师范大学、玉溪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 蒋永文、马力、李天凤、罗明东、章新 | 一等奖 |
10 | 以培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人才需要为目标的民族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 云南大学 | 何明、李晓斌、王越平、张亮、马翀炜 | 一等奖 |
11 | “大数据”思维下高校本科专业评估体系 构建与实践 | 西南林业大学 | 胥辉、赵庆龙、李勤文、刘云根、侯艳艳 | 一等奖 |
12 | 高起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云南大学 | 侯江红、邓崧、木永跃、谢和均、李玫 | 一等奖 |
13 |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物流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与实践 | 云南财经大学 | 李严锋、冉文学、黄娅雯、窦志武、解琨 | 一等奖 |
14 | 云南面向东南亚华文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华文学校 | 武友德、和雪莲、段洁云、张磊、张明军 | 一等奖 |
15 | 边疆民族地区区域国际化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云南财经大学 | 陈红、陈永飞、余怒涛、罗莉、佘晓燕 | 一等奖 |
16 |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国门大学”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践 | 红河学院 | 甘雪春、雷明珍、江海燕、方芳、赵薇 | 一等奖 |
17 | “互联网+”浪潮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胡寅、孙刚、汪斌、李媛媛、李华 | 一等奖 |
18 |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 马杰、徐东明、冯景雯、张汝春、倪向前 | 一等奖 |
19 | 以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信息类多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余正涛、黄青松、李建红、沈韬、李英娜 | 一等奖 |
20 | 以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材料类创新人才分类培养综合改革与实施 | 昆明理工大学 | 蒋业华、陈清明、刘洪喜、胡劲、李俊 | 一等奖 |
21 | 发挥云南区位及资源优势,提高生物学学生野外实践能力 | 云南大学 | 肖蘅、廖峻涛、王焕冲、和兆荣、李春青 | 一等奖 |
22 | 地理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3332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 杨昆、谢忠、潘玉君、徐天伟、李志平 | 一等奖 |
23 | 冶金与能源领域创新型人才国际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Utah、The University of Tokyo | 马文会、黄帮福、张小辉、翟大成、王旭明 | 一等奖 |
24 | 基于自律的常态化医学教学质量监督改进体系构建与实践 | 昆明医科大学 | 李松、于建云、章宗籍、杨玉萍、刘英 | 一等奖 |
25 | 基于专业质量标准创建多元协同培养动物科学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云南农业大学 | 葛长荣、鲁绍雄、李国春、程志斌、曹振辉 | 一等奖 |
26 | 创建中药与云岭民族药融合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传承、实践与创新能力 | 云南中医学院 | 张庆芝、韩欣欣、赵声兰、张超、黄之镨 | 一等奖 |
27 | 边疆地区中医药院校发挥特色学科优势,整合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 云南中医学院 | 熊磊、袁嘉丽、张庆芝、孙雪萍、席晓蓉 | 一等奖 |
28 | 城市轨道交通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果申请书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 杨亚芬、杨金华、赵磊、武云波、刘铭智 | 一等奖 |
29 | 应用型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 杨红卫、杨军、焦艳军、李楠、李林 | 一等奖 |
30 | 构建体系 搭建平台 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 云南省高职院校实践教指委、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刘伟、董义才、李光辉、朱超、周辉林 | 一等奖 |
31 | 林业类专业群“学生中心、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林向群、毛芳芳、邬琰、唐宗英、王博轶 | 一等奖 |
32 | 高职院校技能文化育人探索与实践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王资、陈福亮、杨国富、苏海莎、杨永锋 | 一等奖 |
33 | “产教融合、校厂一体、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雄风汽车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 李善华、黄晓明、杨晓春、周明、刘春美 | 一等奖 |
34 | 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双线并行、校厂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福莱威尔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 黄荣文、李军伟、陈伟红、董明光、陈竹 | 一等奖 |
35 | 以彰显特色、强化保障为导向的高职高专中医药类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践 |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李铭、秦竹、李智辉、王洪云、张尹 | 一等奖 |
36 | 云南地方戏曲表演艺术人才校团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云南省花灯剧院 | 欧阳俊虎、黄绍成、金正明、杨澍、马志坚 | 一等奖 |
37 | 创建真实英语运用环境 真学真用掌握真本领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段平华、杨丽萍、王晓芸、和根吉、和新梅 | 一等奖 |
38 | 地方高校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刘建平、吕静、李光华、李娜、李木汤 | 一等奖 |
39 | 基于校内专业评估视角下的高校教学内涵建设-以大理大学为例 | 大理大学 | 张桥贵、夏从龙、范晓梅、黄和飞、杨毅宇 | 二等奖 |
40 | 地方财经类院校集中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云南财经大学 | 旷锦云、王智勇、佴钢、宁东玲、陶福寿 | 二等奖 |
41 | 行动学习模式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商管理“双创”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 云南大学 | 姚建文、高核、陶小龙、孔莉、吴东 | 二等奖 |
42 |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曲靖师范学院 | 孙成科、施传柱、荀关玉、钱润光、代晶晶 | 二等奖 |
43 | 边疆地区高校商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运行机制探索 | 云南财经大学 | 钟昌标、杨增雄、王玲玲、王建中、叶琼伟 | 二等奖 |
44 | 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云南民族大学 | 陆生、易嘉、曹燕、杨丽周、曹宸睿 | 二等奖 |
45 | 突出需求导向的应用创新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保山学院 | 赵周、申玉红、孙玉平、余翠兰 | 二等奖 |
46 | 边疆地方财税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云南财经大学 | 伏润民、王敏、李妍、赵仁平、李葆萍 | 二等奖 |
47 | “三融合+五驱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云南农业大学 | 吴伯志、盛军、胡先奇、李永能、刘鸿高 | 二等奖 |
48 | 校企联动、产教共融的民族艺术设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 | 云南民族大学 | 吴化雨、郝金文、卢俊、曾婉琳、施宇峰 | 二等奖 |
49 | 基于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与设计服务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 | 云南艺术学院 | 陈劲松、张勇、李异文、森文、成奕霖 | 二等奖 |
50 |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禁毒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警官学院、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 莫关耀、蔡金红、阮惠凤、王世波、余蕊娅 | 二等奖 |
51 | 以质量为导向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 西南林业大学 | 吴松、李永和、张堂松、张保兰、胡万波 | 二等奖 |
52 | 禁毒学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 云南警官学院 | 杨丽君、骆寒青、阮惠风、昂钰、倪玉霞 | 二等奖 |
53 | 贫困地区农村中学优质教师培养路径探索与研究 | 昭通学院 | 马丽娟、陶仁、周玲、沈雪松、卢巧 | 二等奖 |
54 | 以学期制改革推动地方高校教学特色发展-基于大理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 大理大学 | 李兴华、王斌、张九洲、蔡永云、陈树仙 | 二等奖 |
55 | 民族地区“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 云南艺术学院 | 徐梅、杨旭康、农布七林、但丽鹏、廖运宝 | 二等奖 |
56 | 基于“1+2+X”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云南民族大学 | 陈鲁雁、赵静冬、方桢、郑玲玲、曾勇 | 二等奖 |
57 | 西南联大文化传承与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构建实践 | 云南师范大学 | 包云燕、吴宝璋、黄海涛、尤伟琼、聂真新 | 二等奖 |
58 | 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GMS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企业联盟 | 刘尔思、余泳、张洪烈、尹豪、李来孺 | 二等奖 |
59 | 普洱学院转型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 普洱学院 | 成文章、于干千、蒋智林、高龙、文婷 | 二等奖 |
60 |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建构与管理 |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 王昆来、张学高、宁凡、薛斌、刘娅 | 二等奖 |
61 | 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增强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 昆明学院 | 马宁、王建华、顾波、周燕、李凌 | 二等奖 |
62 | 依托区域优势,校企联动培养旅游管理创新创业人才 |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 陈亚颦、李倩、王婷、毕发钱、徐丽姣 | 二等奖 |
63 |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框架下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探索与实践 | 大理大学 | 段利华、褚远辉、周琬謦、张学清、陈蔚 | 二等奖 |
64 | 依托学科竞赛达成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刘泓滨、吴智恒、雷金辉、吴晟、吴海涛 | 二等奖 |
65 | 边境国门大学华文教育实践与探索 |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 王德强、李发荣、周家瑜、赵卫华、奎晓亮 | 二等奖 |
66 | 影视专业毕业联合创作实践与展映 | 云南艺术学院 | 宋杰、谭乐水、洪志明、毛卫民、尹松 | 二等奖 |
67 | 构建“田野+课堂+舞台+双创教育”四位一体的音乐舞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 陈劲松、侯静宜、顾人银、王轶文、杨力 | 二等奖 |
68 | “互联网+公共基础课”一核四翼教学改革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许蔚、杨少龙、方娇莉、杨玉、伏云昌 | 二等奖 |
69 | 基于云南地理环境特色的地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 云南师范大学 | 骆华松、王金亮、张天明、李亚、史正涛 | 二等奖 |
70 | 融入国家战略,服务边疆民族,构建电气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 | 云南民族大学 | 高飞、徐武、范菁、杨竞及、崔琳 | 二等奖 |
71 |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化学化工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 云南大学 | 曹秋娥、刘世熙、汤峨、杨靖华、韦琨 | 二等奖 |
72 | 地方综合性大学电子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云南大学 | 余江、宗容、李海燕、杨俊东、丁洪伟 | 二等奖 |
73 | 依托区域优势,培养创新实用型皮肤性病学人才与实践 | 昆明医科大学 | 何黎、李玉叶、孙东杰、农祥、涂颖 | 二等奖 |
74 | 基于城乡建设专业群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 | 云南农业大学 | 李靖、韩利红、李显秋、李云春、刘艳慧 | 二等奖 |
75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五年制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 | 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梁红敏、李红宾、彭云珠、尹竹萍、殷小寒 | 二等奖 |
76 | 地方农业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云南农业大学 | 刘雅婷、郭华春、陈严平、周平、何丽萍 | 二等奖 |
77 | 三层次培养目标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昆明医科大学 | 朱月春、孙俊、赵敏、阮永华、俞志成 | 二等奖 |
78 | 互联网+环境下高等中医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 | 云南中医学院 | 李世辉、吕峰、郭兆刚、陈林兴、高春林 | 二等奖 |
79 | 行动学习型高等医科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昆明医科大学 | 姜润生、章宗籍、张颖、奚春睿、杨玥娜 | 二等奖 |
80 | 适应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卓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昆明医科大学 | 宋流东、李璠、章小丽、赵永娜、黎华丽 | 二等奖 |
81 | 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背景下的《方剂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教学评价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 云南中医学院 | 秦竹、熊洪艳、张胜、马凤丽、吴施国 | 二等奖 |
82 | 建设一流现代农业教育科研基地 服务边疆农科人才培养 | 云南农业大学 | 李正跃、雷兴刚、陈建斌、高贵全、何霞红 | 二等奖 |
83 | 高仿真血管穿刺系列模型的研制及临床教学应用 | 昆明学院 | 张大新、余珊、句红萍、冯云萍、熊媛 | 二等奖 |
84 | 建设制造强国背景下木材鉴定应用型人才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研究 | 西南林业大学 | 邱坚、沈华杰、李君、何蕊、秦磊 | 二等奖 |
85 | 转型发展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红河学院 | 张文斌、苏艳萍、郭德伟、俞利宾、晏青青 | 二等奖 |
86 | 林业高校基础课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 西南林业大学 | 李清玉、丁琨、李惠娟、张健、徐娟 | 二等奖 |
87 | 基于生物科学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实践 | 大理大学 | 马志敏、李淼、毛本勇、陈玲、苏鸿雁 | 二等奖 |
88 |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建设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 齐武福、王明伟、左琼华、程先锋、徐俊 | 二等奖 |
89 | 搭设“有效课堂”竞赛平台 强化信息化教学手段 重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成果 |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 毛加宁、蔡冰、赵江、季春、张云星 | 二等奖 |
90 |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 云南开放大学 | 罗骥、李跃昆、火寿平、王一帆、尹志勤 | 二等奖 |
91 |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标准研究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张东明、吕翠华、赵文亮、王敏、杨永平 | 二等奖 |
92 | 《土木工程力学》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成果申请书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 | 李昆华、卢光斌、于书凤、窦丽云、屈劲松 | 二等奖 |
93 | 矿山类专业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 | 李建波、张惠芬、陈国华、李慧萍、张燕 | 二等奖 |
94 | 新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 董大校、袁智中、童绍英、周仕杰、宋振旺 | 二等奖 |
95 | 医学类高职高专“六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 王明琼、海宇修、王良玉、严璟、郭向宏 | 二等奖 |
96 |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与实践 |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高建党、寸彦萍、徐晓津 | 二等奖 |
97 | “三实”目标导向下《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成果 |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胡媛媛、赵跃、钱林东、刘燕、王金凤 | 二等奖 |
98 | 《兔生产》课程立体化建设项目 |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董仲生 | 二等奖 |
99 | 钻探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学做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 罗启钟、黄进 | 二等奖 |
100 | 基于任务驱动下的高职语文整体教学设计及教学有效性研究 |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 李静、陈永蓉、王燕、关云波、李青春 | 二等奖 |
101 | 滇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教学应用研究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和永杰、和春云、葛锦润、黄建芬、和文华 | 二等奖 |
102 | 体育高职院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 李锡云、许维平、龙晓燕、王井明、卢曦 | 二等奖 |
103 | “内部双元制”——一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云南工商学院 | 文华伟、周刚、李娅、梁戌峰、陈博境 | 二等奖 |
104 |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工程机械管理》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张爱山、李文耀、代绍军、高舒芳、姜婷 | 二等奖 |
105 | 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高职高专生物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和实践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王石华、孙向辉、刘义富、木积成、兰玉倩 | 二等奖 |
106 | 项目导向、赛教融合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 | 和文云、刘飞、字海清、周辉林、唐兴贵 | 二等奖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