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沿边开放新规划构建新格局

02.08.2016  21:42

日前,省政府出台《云南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我省将以滇中城市群为核心,以昆(明)保(山)芒(市)瑞(丽)、昆(明)磨(憨)、昆(明)河(口)3条大通道为主线,滇缅(云南—缅甸)、滇老(云南—老挝)、滇越(云南—越南)3个国际经济合作圈为支撑的“一核三线三圈”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空间新格局。

为此,记者专访了《规划》联合编制组成员、云南省国际贸易学会研究一室副主任周希宁,进一步解读《规划》的背景、思路、内容等方面。

全局性思维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这为我省加快沿边开发开放指明了方向。周希宁分析,为了贯彻落实上述重要精神,需要我们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的需要和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全局,去把握、去分析、去谋划加快云南沿边开发开放,统筹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两个大局,立足云南沿边地区发展实际,坚持沿边州(市)与云南全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加快推动沿边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外向型优势产业不断聚集、对外经贸加速转型、民生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打造沿边开放经济带,形成沿边突破、全省协同的开放大格局,在扩大开放中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2015年,我省对南亚东南亚进出口贸易额达142.7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102.93%,利用外资、对外实际投资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7.6%和23.3%。同时,已有24年历史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成为国际区域合作的典范。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对于构建云南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稳定边疆,具有重大意义。

周希宁表示,沿边地区是开放的前沿和边境安全的重要屏障,是我省特色所在、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当前,我省将通过《规划》引领,坚持错位发展和联动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多层次沿边开发开放平台,培育发展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把区位优势有效转化为开放和发展优势,切实增强沿边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周边辐射带动力,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全新的探索

周希宁解释,《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我省沿边地区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强跨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及重点口岸等开发开放平台建设,培育边(跨)境旅游、跨境物流、加工制造、现代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铁路、公路、水利、能源、信息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沿边城镇化建设,深化周边交流合作,落实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开发开放新模式、新经验和新体制。

其中,增强沿边地区开放型产业支撑被视为发展的引擎——

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上,着力打造边境风光、民族风情和休闲度假旅游品牌,推动观光型旅游与休闲、康体、养生融合,促进旅游开发与边境城镇建设协同发展。建立境内外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发展跨境旅游和特色旅游。支持瑞丽等重点区域发展跨境旅游合作区,探索建设边境旅游试验区,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区域中(国)老(挝)缅(甸)泰(国)4国黄金旅游圈建设,加快构建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国际旅游合作圈。

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以发展跨境物流为重点,支持在沿边州市、重点流通节点城镇和口岸县市发展多层次、开放型现代商贸流通业。

在加工制造业上,支持在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县市、经济合作区及境外合作区优先布局进口能源资源加工转化利用和进口资源落地加工项目,发展清洁载能产业。面向毗邻周边市场,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汽车摩托车组装、五金家电、电子信息、轻纺服装、生物制药等出口加工产业。依托境外资源、能源、市场等,发展化工、矿产、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产业。着力打造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

在现代农业方面,要支持沿边地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产品优势资源开发和原料精深加工,发展国际品牌,组建农业“走出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边境及境外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园区,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在电子商务方面,要深入实施电子商务兴边富民行动计划,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服务网络,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在重点口岸建立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实施“沿边入网”“边贸上网”等工程。

在对外贸易方面,有序发展边境贸易,支持边境小额贸易向综合性多元化贸易转变,增加本地增值和本地配套的比重。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全产业链合作,形成沿边区域性产品加工、展销、集散中心。研究出台我省边民互市管理政策,规范管理模式,探索边民互市合作社发展模式。发展跨境旅游、国际教育、国际医疗和康体养生等沿边地区优势服务贸易。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