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27.04.2015  17:18

 

精确定量栽培是我省水稻生产主推技术,为挖掘水稻增产潜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确保粮食安全,制定本意见。

一、培育壮秧

1、种子处理。为提升种子的发芽势和整齐度,预防苗床期病害,晒种1-2天,泥水选种,用施保克或多菌灵等浸种24-48小时,催芽至露白。

2、培肥苗床。冬前每亩施2吨有机肥和30-40公斤普钙,肥土混匀;1.6米开墒,墒宽1.3米,播前每亩施40-50公斤复合肥和15-20钾肥。

3、精量播种。根据种子的发芽率确定播种量,发芽率低于85%,可加大播种量;同时称种到墒,分2~3次播完,力求均匀;常规稻每平方米秧床播35~40克,杂交稻25~30克;中苗移栽的,常规稻每平方米秧床播40~45克,杂交稻30~40克;小苗移栽的,常规稻每平方米秧床播45~50克,杂交稻35~45克。秧龄一般控制在35~55天。

4、秧田管理。揭膜前严格控制膜内温度(不超过35度)和湿度(保持沟内有水,墒面湿润),中午高温时段,注意通风降温,防止烧苗、烧芽;两叶一心时炼苗两天后揭膜。揭膜后墒面浅水灌溉,每亩追施5-7公斤尿素。移栽前3-5天亩施3-5公斤尿素。每亩秧田用4-6克噻虫嗪,叶面喷雾,防治害虫。

二、定量移栽

1、精细整田,浅水浅插。浅旋耕,减少泡田用水量。整田要平,待田面沉实后,清水浅插。移栽时大田水层不能超过5厘米,插秧深度一般1~2厘米,以确保分蘖早生快发。

2、以产定苗,合理密植。根据目标产量所需穗数、秧苗素质和秧龄大小,确定合理的基本苗。亩产800公斤田块,粳稻的基本苗在3.8~6.5万苗,移栽密度1.7~2.4万穴,每穴2~3苗;籼稻的基本苗1.6~2.5万苗,移栽密度1.5~1.8万穴,每穴1~2苗。

3、扩行稀植,规格移栽。扩大行距,提高水温,促进水稻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延缓中下部叶片和根系的衰老,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群体光合生产和积累能力。籼稻移栽规格9×4寸,每穴栽插1粒种子苗;粳稻移栽规格8×4寸,每穴栽插2-3粒种子苗。

三、定量施肥

1、确定肥料总量。根据当地取得水稻高产的测土配方“3414”试验的氮、磷、钾合理比例,确定高产栽培的磷、钾的具体施用量。氮肥施用总量根据斯坦福方程计算:总需氮量=(目标产量需氮量-基础供氮量)/氮肥单季利用率。目标产量需氮量=目标产量×百公斤籽粒吸氮量/100;基础供氮量=基础地力产量×百公斤籽粒吸氮量/100。一般而言,湿热籼稻区每亩施纯氮10-14公斤,干热籼稻区每亩施纯氮14-18公斤,籼粳交错区每亩施纯氮14-16公斤,温暖粳稻区每亩施纯氮16-18公斤,冷凉粳稻区每亩施纯氮12-14公斤。磷肥每亩50公斤、钾肥每亩5公斤作为底肥施用。钾肥每亩5公斤作促花肥施用。

2、把握氮肥比例。显著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基蘖肥与穗肥的最佳比例为5:5~6:4。一般情况下,底肥与分蘖肥比例为1:1,促花肥与保花肥比例为1:1。

3、掌握施肥时期。基肥(1/4的氮肥、全部磷肥和50%的钾肥)于移栽前1天施用;分蘖肥(1/4氮肥),于移栽后5-7天与除草剂一起使用,保持水层3-5天;促花肥(1/4氮肥+50%钾肥),于倒4叶抽出一半时施用;保花肥(1/4氮肥),于倒2叶抽出时施用。抽穗后视苗情施用叶面肥。

4、适时调控穗肥。促花肥与保花肥的施用量根据苗情诊断结果进行微调,分蘖过多,叶色较浓的田块,降低穗肥的用量,并推迟3-5天施用,分蘖不足,叶色较淡的田块,增施穗肥,并分3次施用,于倒5叶、倒4叶和倒2叶期施用。

四、定量水浆管理

返青期,田面保持3厘米水层。

分蘖前期(栽后20天以内),浅水湿润交替灌溉,确保分蘖早生快发和适期足蘖。

分蘖中后期,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苗的80%左右即开始断水晒田,晒田要持续到拔节前幼穗分化初期,使群体高峰苗控制在穗数的1.1~1.3倍。晒田次数和程度根据苗情决定,在基蘖肥用量合理时,晒田一、二次即可达到目的;程度以土壤板实、有裂缝、行走不陷脚、稻株叶色落黄为度。在苗数多、叶色浓的情况下,要多次晒田,并重晒;在多雨地区,晒田常需排水,在少雨地区,可通过计划灌水来实施。

拔节至成熟期,实行湿润灌溉,干干湿湿,二次枝梗分化期至抽穗开花期以浅水湿润交替为主,该时段是水稻需水临界期,不能受旱。灌浆至成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至完全成熟。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

做好重大病虫害监测,重点防治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分蘖末期至孕穗期,主要是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和纹枯病。孕穗后,重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草害以返青后的化学除草为主。

 

 

                      2015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