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云南省委和省政府确立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发展战略标志着云南林业"十二五"将进入一个划时代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云南的决定》,促进全省林业科学和技术进步,推动林业又快又好发展,根据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科技部《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年)》、《云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云南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云南林业科学和技术发展实际,特编制云南省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云南林业科学和技术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全省紧紧围绕林业建设急需的关键技术,加强研究和示范,开展科技攻关,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有力保障了全省林业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取得科技成果11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23项,林业科技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具体表现在:
1、林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1)林木良种选育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全省共通过审(认)定的林木良种169个,其中审定17个,认定152个。选育出一批以松类为主的材用或脂用优良种源/家系,云南松和思茅松进入高世代良种选育阶段;开展了西南桦、旱冬瓜和秃杉等全省范围的良种选育工作;加强了核桃、薄壳山核桃、八角、油茶等经济林树种的良种选育,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高抗的新品种。全省林木良种审认定数量不断增加,林木良种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林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良种基础。
(2)生态建设技术集成示范成效显著。开展了困难立地造林、干热河谷植被构建、工程损毁林地植被恢复、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等林业生态建设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工作,为我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3)森林培育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开展了思茅松、云南松等重要工业原料林综合培育技术、无性繁殖技术、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并在重点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示范,形成了成熟配套的培育模式;获得了一批实用技术;引进了一批红木和银合欢等国外优良品种、林木育苗基质工厂化生产技术、穴盘育苗技术、林木(竹)分子标记和基因育种等技术,丰富了我省的树种资源,提高了全省的森林培育水平。
(4)特色经济林培育技术研究成效显著。开展了核桃,山核桃、油茶、膏桐、八角、油橄榄等特色经济树种山地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示范,获得了成熟配套的相关技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示范,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林建设和发展。
(5)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不断提高。建立了云南省网络森林医院远程诊断系统,实现了通过网络进行森林有害生物的及时、快速、高效诊断;开展了松毛虫、松小蠹等重大森林病虫害生态控制与综合治理,特色干果经济林病虫害无公害控制,思茅松松实小卷蛾性信息素应用等重点研究工作;开展了紫茎泽兰、微甘菊等入侵生物生态防控等研究。全省初步建立起防、治结合的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控制技术体系,综合治理技术得到显著提高。
(6)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得到加强。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导向作用,积极营造机制灵活、转化顺畅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格局。 "十一五"期间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林业实用技术培训,有效的促进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
2、科研条件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实验室两个重点实验室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成立了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研究院,组建了云南省森特林业司法鉴定中心,新建了高黎贡山森林生态定位站和滇中高原森林生态定位站,对云南林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3、科技推广和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1)全省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初步健全。建成省级推广站(中心)1个,市(州)级推广站(中心)16个,129个县(市、区)建104个,建站率81%。具有推广职能的乡镇林业站1197个。
(2)林业技术标准与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成立了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力推进全省林业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到"十一五"末,全省主持或参与制修订林业技术标准70项;在做好林业工业产品监督抽查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了对林木种子、花卉、竹藤产品、森林消防装备和质量的监督检查。初步建立起符合我省实际的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和监理体系。
(3)林木新品种认证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了林木新品种保护和林木良种的审定和示范推广工作,经云南省林木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林木良种169个,为全省林木良种运用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审认定的林木良种,多数已在全省适宜种植的地区推广使用。审查受理了园艺植物新品种的注册登记申请66件,授予注册登记品种61件,比"十五"期间增长45%。
4、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全省林业系统3人入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人入选省技术创新人才;形成了竹藤研究、森林培育、及木本油料研发等创新团队,林业科技高层次人才数量和质量有所增长;通过继续教育、专业培训以及人才引进工作,林业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员结构更为合理。按照应用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以省林业科学院为主,实用技术推广和应用以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市县级林科所和技术推广站为主,教育和培训以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省林业技术学校为主的定位,加强了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5、林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宽通过积极落实国家"走出去、请进来"的科技合作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了多渠道、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格局,既引进了国外资金和一批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又培养了科技人才。成功实施了中荷合作"云南省森林保护和社区发展项目(FCCDP项目)"、中德合作"云南退化林地恢复与重建"、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资助"中国云南省热带阔叶树种造林技术开发与示范",以及红木类树种引进等林业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共20余项,实施各类国外培训项目20余项,共计200余人次科技人员到美国、瑞典、日本、德国、菲律宾等国开展了国外培训与科技交流,促进了云南与世界各国在林业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
(二)存在问题当前全省林业发展已进入了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森林云南"和"桥头堡"建设是全省林业重大的发展机遇,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总体上看,全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与林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林业科技领军人物和优秀拔尖人才匮乏,创新团队整体数量不足;应用基础研究实力不强,缺乏标志性的原创成果;林业科技资源分散,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绩效管理机制。
2、林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缺乏长期林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重大林业工程效益监测基础薄弱,重点实验室、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定位站等科技基地建设有待加强,林业科研项目缺乏延续性,技术成熟度不足导致林业成果转化率较低。
3、林业科技保障服务体系不健全。林业科技成果研发周期长,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大,良种、专利和其它形式的林业科技成果缺乏明确的保护和利用机制;行业标准体系和林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仍然不够完善。
4、林业科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省级林业行业科研经费的长期稳定支持,致使课题研究不能深入,林业优势学科和科技创新重点不突出,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
二、林业科学和技术发展趋势和战略需求 (一)发展趋势 1、生物技术迅猛发展,林业科技呈现高技术化、精准化和标准化的特点林木良种培育发展方向呈现出多样化,林木良种培育逐步向多目标、多途径、超高产、短周期方向发展;基因工程技术在林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极大地加快了林木育种的进程,提高了育种的效率。以功能基因组学为核心的林木分子育种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基因解析及基因芯片等技术成为林木新品种创制的重要手段,极大地推动了林业生物种业的发展;以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基材料已成为国际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朝着高效、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定向转化、功能化、环境友好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
2、国家低碳经济建设成为林业发展潜在的重大机遇,相关研究成为热点发展碳汇林业,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毁林排放已成为全球气候谈判的核心议题。加强人工林固碳过程与增汇经营、退化区植被恢复等技术已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林业领域的战略选择。
3、森林多目标经营管理技术体系不断完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林业功能研究正从单项测评、简单求和式的功能评价转向多功能关系的全面定量认识和合理调控利用。森林的多功能诊断、评价、规划与管理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促进了多功能林业的发展。
4、生物产业技术日新月异,将孕育催生新的产业革命高效低成本生物合成技术和定向热化学转化技术成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两大主导技术,采用超临界提取和生物反应器等技术开发林源生物医药产品是现代新药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快林业生物资源高效培育,开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林业生物资源高效转化利用产品已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二)战略需求 1、建设"森林云南"和"面向西南开放的绿色生态屏障"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森林云南"和"面向西南开放的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以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主要目标,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和效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为全省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牢固基础。这些的全省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需依靠林业科技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林业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2、实现林业"双增"目标迫切需要通过科技进步提升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水平一方面扩大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蓄积量是国家和全省林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林业科技发挥强有力的保障作用。根据全省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7亿m3。要实现双增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林木培育向定向、优质、高产、高效和稳定的方向发展,突破遗传改良、集约栽培等重大关键技术。另一方面,高抗林木新品种选育、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多目标经营迫切需要依靠高水平森林培育技术支撑。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对高抗性林木新品种的需求增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要求更高。社会对森林的功能需求逐渐多样化,森林培育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培育目标,朝着发挥森林多功能用途的方向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森林培育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3、保障国土生态安全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关键技术瓶颈我省山地面积大,立地类型多样化,宜林地质量普遍不高,迫切要求攻克困难立地造林等关键技术瓶颈。随着推进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向纵深发展,开展生态建设工作日益艰难。一方面,造林绿化重点将向石漠化区及干热河谷区转移,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立地条件差,林木生长的限制因素突出,生态建设"十二五"将进入攻坚阶段。只有不断攻克制约生态建设的技术瓶颈,依靠有力的林业科技支撑,才能保证切实保障我省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另一方面,保护和完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森林病重害、森林火灾、生物入侵、旱灾等森林干扰因素发生的频度加大、程度加深。我省森林生态系统多样而脆弱,生物多样性和国土保安的意义突出,如何提高我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技术应用价值。
4、发展林业产业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我省林产品生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改变传统的规模加工生产低附加值的高耗低效发展模式,必须加强商品林定向培育、资源高效利用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和特色林下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快培育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丰富的林产品。
5、巩固林改成果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加强林业科技对林改的支撑和服务作用,提高林改林地的生产效益,促进兴林惠民,加强林业实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是巩固和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保证,也是林业发展对科技发展的新要求;加强科技引导,通过科技示范与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民实行林业规范化经营、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撑是稳固林改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6、应对气候变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增强林业碳汇功能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抉择。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把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纳入五年规划,设定了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2011年11月9日通过的国家《"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林业的地位也将因为其林业碳汇(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的生产功能显得更加重要。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碳汇能力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云南省森林具有巨大而稳定的碳汇增长潜力,我省发展林业碳汇的比较优势明显,林业在我省低碳经济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全省碳汇林业发展和加强国家低碳发展试点省建设需要林业科技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突出创新、强化应用、升级产业、服务林改"的林业科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云南的决定》、《云南省"十二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云南省"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以支撑"双增"、引领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云南林业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深入实施科技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为云南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云南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自主创新,注重高新技术与实用技术相结合。既要加强需求导向的应用技术集成创新,增强林业科技支撑能力,又要根据现代林业发展趋势、我省的林业资源特点和科技基本条件,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技术的源头创新。
坚持需求导向,注重生态科技与产业科技相结合。以云南林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产业链和生态格局开展科技链建设,为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良性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坚持优化配置,注重科学研究与能力建设相结合。高度重视全省性的关键技术研究,林业创新研究平台、科研、科教基地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以科学研究促进能力建设,以能力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整体推进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以全省统筹、整体推进为主导,根据各地资源特点和林业发展的优势,加大地区特色林业的研发力度,促进区域林业科技的协调发展。
坚持继承发展,注重近期目标与长远战略相结合。既要围绕当前全省林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开展技术攻坚,又要着眼未来,开展适度的具有云南特点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根据林业科技周期长的特点,注重林业科技工作的继承和发展,探索建立林业科技项目长期稳定支持机制。
坚持服务全局,注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加强林业的软科学研究,以机制、理论创新带动林业发展政策、决策的创新。强化林业科技发展的全球眼光、战略思维,服务林业发展全局。
(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
到 2015 年,基本建立起适应我省现代林业发展的林业科学和技术体系,林业科技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全省林业科学和技术水平达国内中等水平,科技成果总数达到 150 项以上,授权发明专利达到 20项以上,成果转化率达到4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30%以上,为全省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7亿m3,林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森林蓄积和森林面积"双增"的林业发展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具体目标
1、全省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1)构建生态防护型防护林优良模式10个;研发困难立地和其它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模式10个;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区10个;初步建立起全省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网络;开发松材线虫病、松毛虫、松小蠹等生物灾害控制技术5-10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
(2)培育用材林良种 10个,良种增益20%以上;培育核桃、山核桃、油茶为主的经济林良种 20个;研发木(竹)材、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新材料和生物质化学品等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 10 项,林产品附加值提高 15% 以上。
(3)完成省级森林生态旅游区划和规划,建设1个生物多样性博物馆,解决一批制约我省森林文化体系建设的理论和技术难题。
2、应用基础研究扎实推进初步解决影响全省林业碳汇发展的关键技术;形成国内领先、云南特色鲜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与技术体系;在基因工程育种上获得突破;建成全省林业基础数据库,开发出天然林保护工程应用系统、重大森林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初步形成全省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体系;建成全省林业基础数据库;初步形成全省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体系。
3、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重点推广50项林业实用技术,建立各类推广示范基地30个,开办培训班75期。
4、林业标准化和林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制修定国家标准10个,行业标准20个,地方标准120个;建设国家和省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新建1个省部级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5、林业科技条件建设稳步推进建设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3至5个,省级林业科学长期试验基地3个,省级科技示范园区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省级林业教学科研实训基地5个,国家级森林生态统统系统定位研究站1至2个,初步建成全省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网络。
6、科技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建立起全省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支撑体系、林业生物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林业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技术支撑体系和林业认证体系和林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体系。建立1个省级林业转基因生物检测中心、 2个转基因生物中试基地。
7、建立起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林业科技人材队伍培养和引进20名国内知名的林业科技领军人才,培养50名云南省学术带头人或技术创新人才,建设5个以上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和稳定1500名左右基层技术骨干;形成我省较完备和推广体系,实现全省州县建站率100%;加强林业标准化人材建设,通过相关培训和实践,建立起一支熟悉林业标准审核和编写的管理和专家队伍;加强我省林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争取在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上都有显著的提高。
四、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根据林业科技发展目标,结合我省林业发展需要,将集中力量组织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关键技术攻关、林业科技引领计划、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林业技术标准与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分述如下:
(一)开展林业关键技术科技攻关 1、生态建设关键技术以提高林业生态服务功能,促进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为目标,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技术研究。结合"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开展系列配套技术研究与集成,突出支撑工程和技术集成创新,为我省重大林业生态工程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生态防护型森林生态系统配套建设技术
以支撑全省六大江河流域、九大高原湖泊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为目标,重点开展防护林体系构建、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和恢复和林业工程效益量化评价等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筛选出生态防护型防护林模式10个,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2)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以支撑落实《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和《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为目标,重点开展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及功能区优化和监测、极小种群保育与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技术、保护对象生存繁衍环境快速评估及濒危物种解濒、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保护网络体系建设等生物多样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试验示范区10个,促进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逐渐完备。
(3)困难立地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重建技术
以支撑全省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干热河谷植被恢复和工程损毁林地生态修复为目标,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石漠化防治、矿区生态修复、公路和库区等工程损毁林地生态修复、林地退化监测和预警等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筛选抗逆植物材料50个以上,相关生态恢复重建模式10个。
(4)生态公益林的优化调整技术
以支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为目标,重点开展典型退化生态系统功能优化、公益林区非木材产品开发利用等研究,促进全省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5)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估技术
对支撑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效益监测、明确林业生态贡献为目标,重点开展全省森林生态监测体系构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反馈机理、重大工程项目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研究,建立全省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生态环境因子数据库,全省森林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
(6)森林健康和生物安全技术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交流增加导致我省森林病虫害频发、生物入侵风险加大的态势,以支撑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防疫工程为目标,重点研究:重大林木病虫害快速检测;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检疫、监测预警和防治,薇甘菊等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松毛虫、松小蠹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生态控制与综合治理;林用生物农药开发及应用;特色干果经济林病虫害无公害控制;森林火灾的动态监测、预测及综合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10项,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 85% ,促进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安全防、治综合控制体系的建立。
2、林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以促进我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做大做强我省优势林产业。以产业链布局科技链,加强技术的集成组装与配套,提高林木资源培育水平、林产品深加工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从品种选育、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到产品开发一体化的林业产业技术体系。具体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速生丰产林高效培育技术
以支撑我省林浆纸产业基地、林化工产业基地建设为目标,重点开展主要速生用材树种良种(无性系)选育和林木良种快速扩繁、思茅松、云南松、华山松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思茅松、云南松、桉树、旱冬瓜等树种为主的工业原料林集约化培育,禿杉大径材人工培育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动主要用材林树种育种体系向高世代和无性系发展,培育良种 10 个以上,良种增益 20% 以上,攻克主要用材林木良种选育、丰产栽培、健康经营等环节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完善的用材林培育技术体系。
(2)珍贵用材林培育技术
以支撑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基地建设为目标,以榧木、榉木、滇楸、西南桦、柚木、山桂花、黄檀和沉香等树种为主,重点开发我省乡土优良珍贵树种,适当引种国外高价值良种,研究良种选育、种苗繁育和高效培育等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云南珍贵用材林培育技术体系。
(3)木本粮油树种丰产培育和精深加工技术
以支撑建设全国重要木本粮油基地为目标,以核挑、澳洲坚果、油茶、油橄榄、板栗等我省主要木本粮油树种为对象,重点开展油茶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集成,国外优良核桃品种和无公害培育技术引进,抗寒核桃、短低温薄壳山核桃新品种选育,油橄榄良种选育与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品种区域化试验与丰产栽培技术,泡核桃特异种质筛选、保存及增产关键技术,功能性核桃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等研究,促进我省特色经济林树种产业升级,形成从种苗到产品、从资源培育到加工利用的经济林产业技术体系。
(4)竹藤基地建设技术
以支撑竹藤产业发展为目标,以龙竹、巨龙竹和麻竹为主,重点开展竹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竹材定向、丰产栽培技术,商用藤林集约化栽培,竹藤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促进我省竹、藤产业的发展。
(5)非木材林产品开发技术
以支撑非木材产业发展为目标,加强野生菌(干巴菌、鸡枞等)人工保育,特色林药(草果、石斛、大黄藤、重楼、砂仁等)林下种植,森林蔬菜(树头菜、香椿、臭菜等)培育及加工和野生动物饲养加工等技术研究,促进林下产业发展与林业产业结构优化。
(6)观赏苗木开发利用技术
以支撑观赏苗木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兰科、木兰科、樟科和观赏竹等乡土绿化树(竹)种为重点,开展景观植物的选育、驯化,乡土绿化树种苗木质量标准编制,特色乡土绿化树种商品化培育;城市绿化大树移栽配套技术;彩叶树种的引进与筛选;轻型育苗基质的研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推进我省乡土观赏绿化树种产业的发展。
(7)低效林改造技术
针对低产低效林改造的需要,以支撑我省森林抚育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为目标,开展抚育经营、低效林改造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制我省森林抚育和中低产林改造等技术规程,建立可持续高效经营和低效林改造的技术体系。
(8)特色经济林建设技术
以支撑全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为目标,以云南红豆杉、八角、花椒、漆树、果梅等为重点,结合我省名特优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开展品种选育,集约化和标准化栽培,林果贮藏、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促进我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
(9)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及良种选育技术
针对我省天然优良林木种质资源不断散失,林木良种水平应用不高的问题,以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和提升良种水平,促进林木种业发展为目标,开展优良乡土树种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及良种选育工作。主要包括核桃、油茶、旱冬瓜、思茅松等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重要树种高世代种子园(采穗圃)营建技术研究;良种基地高产稳产技术研究;西南桦、山桂花、桤木等树种的母树林和初级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秃杉、墨西哥柏、杉木等树种子代测定研究。
(10)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以落实国家新能源战略为目标,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针对我省生物质能源资源不足和加工利用技术瓶颈尚需突破等问题,重点研究生物质柴油树种膏桐良种选育及产业化扩繁、膏桐丰产栽培技术试验,膏桐为主的生物柴油加工及其加工设备和能源高品位转换利用,林木生物质燃料油植物资源调查,生物质化学及生物高效降解技术,纤维素燃料酒精转化技术,生物质发电/供热技术,生物质热解制备低焦油生物可燃气技术,林业剩余物直接固化成型技术。以构建我省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体系,为我省将来规模化产业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储备技术。
(11)林化工产品加工技术
以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目标,重点研究松香、松节油、松脂、丹宁、香料和香精等林化产品的高附加值深加工利用;云南特有动植物药用物质提取、分离、纯化与深加工利用;特色生物资源(含资源昆虫)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利用;纸浆材、家具装修材、结构材、木材化学利用品等产品的高效加工技术;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的中高档纸产品生产和开发技术;木材深加工关键技术。提高林产品加工技术,增加全省林业产业效益。
3、生态文化建设关键技术以支撑全省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为目标,配合全省"城镇上山"和园林城市建设需要,重点研究云南森林生态旅游区划,森林景区建设标准、重要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城市森林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资源非消耗利用,森林旅游的环境影响、林业生态文化载体整体布局等关键技术。建设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等生物多样性展示窗口,加强林业科普工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地域优势、民族文化优势,深入挖掘云南各地区、各民族生态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的生态文化品牌,有力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二)实施科技引领计划立足我省的资源优势和林业科技基础,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适应发展趋势、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在碳汇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现代生物技术、数字林业、多功能林业、林业灾害防控与森林病虫害自然控制机理和生物质能源开发等7个领域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1、碳汇林业研究以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目标,重点开展省级尺度的森林碳储量测算和林业碳汇潜力分析,林业温室气体统计体系,思茅松、旱冬瓜、西南桦等速生树种以及小桐子能源树种为主的碳汇林定向培育,重要造林树种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云南热区重要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库特征,我省主要造林类型基线情况、森林碳汇交易机制,以及重要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响应等研究,初步形成引领我省林业碳汇发展的技术和理论体系,为充分发挥林业在我省低碳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2、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突出我省生物多样性优势,开发适应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的技术体系为目标,重点开展跨境生态安全,极小种群保育与恢复机理,基于民族文化的自然保护模式,高原湿地退化和修复机理,云南省珍稀濒特植物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效益评估与功能提升等应用基础研究,初步形成具备云南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势学科,引领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3、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为适应现代林木育种目标和手段多样化的发展形势,重点开展:竹种重要性状基因工程研究,云南松、思茅松等树种基因工程抗性育种,思茅松高产脂功能基因研究,分子标记技术在云南松、思茅松、竹类等树种的遗传性状早期检验中的应用,体细胞胚胎扩繁技术在云南松、思茅松等良种扩繁中的应用等研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加快林木良种选育进程。
4、数字林业技术研究以提升我省林业信息化水平为目标,重点开展林业调查监测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全省林业资源基础数据库构建技术,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技术,"森林双增"调查监测技术,与产业发展相关的特定森林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评估及信息管理技术;天然林保护工程应用系统开发技术,自然保护区网络平台开发技术,重大森林灾害适时监测、评估和预警系统构建技术;工程建设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技术,林业网络数据标准化技术,林业信息可视化技术等研究,以构建林业信息化技术体系,引领全省林业信息化建设。
5、多功能林业研究针对我省森林资源利用效益低下的问题,重点开展森林抚育经营、低效林改造、森林经营规划、森林收获预估与结构调控,森林近自然经营等应用基础研究,为初步形成我省重要人工林多目标经营技术体系,满足国家森林多功能经营的发展要求奠定基础。
6、林业灾害防控与林业有害生物自然控制机理研究针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林业灾害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形势严峻,以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群体、生态系统)和微观(个体、细胞、分子)层次研究病虫害、林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生态控制林木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开展思茅松松实小卷蛾性信息素的鉴定和应用;外来物种安全性评价及生态控制;薇甘菊等林业入侵物种的控制机理;林业有害生物动态模拟技术和数值预报。
(三)开展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以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为目标,以良种培育与扩繁、丰产栽培、加工综合利用技术为突破口,通过示范、培训和宣传,促进我省林业产业化关键实用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为将林业优势产业培育成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到2015年,全省林业科技推广体系要实现全省州县建站率100%,推广50项重点技术,建设推广示范基地30个,开展培训75期,采取不同方式,针对不同层次培训1百名高级人才、1千名中级人才、1万名初级人才、1百万户林农。使全省林业成果转化率达40%、科技贡献率达到30%以上。
1、积极开展技术成果推广工作(1)木本油料良种和相关技术
推广经认定和审定的木本油料树种良种。推广应用核桃、薄壳山核桃高效嫁接技术;油茶芽砧嫁接技术,油橄榄、澳洲坚果的种子育苗及嫁接育苗技术;木本油料树种优良品种采穗圃标准化营建技术;膏桐无性系种子园建设技术。推广应用核桃、油茶、油橄榄、薄壳山核桃、膏桐、澳洲坚果等木本油料树种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和节水栽培技术;核桃脱壳、无烟烘烤、成熟采收技术;油橄榄油、油橄榄果脯、油橄榄茶及其它副产品的加工技术;油茶油及其它副产品的加工技术。
(2)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
推广思茅松、西南桦、桉树、云南松、华山松、桤木等速生丰产林树种良种及种子园、采穗圃营建技术;轻型基质网袋育苗、工厂化穴盘育苗及ABT生根粉、PT菌根剂育苗技术;非均匀密度造林技术;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西南桦、桉树优良无性系扩繁与造林技术。
(3)竹丰产栽培技术
推广龙竹、勃氏甜龙竹、版纳甜龙竹、麻竹等大型丛生竹、笋材兼用竹优良品种;竹埋杆、埋节、分兜、组培及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高效育苗造林技术;优质竹材林、优质笋用林定向培育技术;竹笋保鲜、贮藏等加工技术;竹材烘干、切片、预处理技术。
(4)林下资源开发技术
推广采用幼菇覆盖、科学留种、菌塘温湿度调控、调整林分郁闭度等珍贵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保育技术、规范采收技术;辣木、楤木、大头菜、香椿、蕨菜等森林蔬菜的采收、常温贮藏保鲜技术、冷冻贮藏保鲜技术等开发利用技术;红豆杉、大黄藤、萝芙木、石斛、草果、天麻、何首乌等森林药材良种繁育、林下种植模式与初加工利用技术。
(5)高产脂松林定向培育技术
推广经认定的思茅松高产脂1号优良家系无性扦插繁殖、嫁接繁殖技术;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栽松留阔、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脂原料林定向培育技术;控制采脂时间、次数、采脂量的规范化采脂技术。
(6)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
推广云南松毛虫、文山松毛虫、松纵坑切梢小蠹、华山松松迟蛾、薇甘菊等重大森林有害生物的营林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无公害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控制技术;推广应用松毛虫病毒、白僵菌、粉拟青霉菌等生物制剂,灭幼脲烟雾剂、苦烟乳油、高渗苯氧威乳油、松脂酸钠乳剂等新型无公害药剂。
(7)特色经济林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
推广樟-茶间作、旱冬瓜-茶间作、杉-茶间作等林-茶复合经营模式。推广农桑14号、盛东1号、海宁桑、云桑3号、云桑4号、云果1号、云果2号等优质丰产桑品种,桑扦插育苗、嫁接育苗技术,桑栽培技术及桑园管理技术。推广以久树、钝叶黄檀等优良寄主树种的紫胶林营建管理技术,及云南紫胶虫、紫胶蚧、中华紫胶虫等为主要优良紫胶虫的放养技术,紫胶生产加工技术。
(8)城市绿化苗木定向培育技术
结合珍贵树种基地建设,推广云南含笑、冬樱花、脉瓣卫矛、川滇三角枫、异株木犀榄、脉叶虎皮楠、枫香、黄樟、凤黄木、大花紫薇、紫花羊蹄甲等适应性、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生态功能较好的城市绿化树种的绿化大苗定向培育技术。
2、加快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到2015年,筛选30项先进实用林业科技成果进行组装配套推广,建立10个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基地,20个地州级单项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核桃种植示范基地10个,其中3个属省级优良品种基地、7个为地方优良品种种植示范基地;发展油茶优良品种种植示范基地5个,布局在文山、红河、腾冲、玉溪、德宏;在楚雄、迪庆干热河谷地区建设2个油橄榄优良品种种植示范基地;在德宏、版纳、昭通建设3个竹种植基地;在普洱、临沧、德宏3个西南桦无性系种植示范基地。在楚雄、大理、普洱建设3个低产低效林改造示范基地;在曲靖、昆明建设2个困难地区造林示范基地。
(四)加强林业技术标准与质量监督体系建设 1、加快林业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林业标准体系结合云南实际,以提高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能力和保障生态安全、林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加强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技术标准和林产品质量标准制修订步伐;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共同开展林业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工作。围绕云南松、思茅松、桉树、西南桦、核桃、油茶、红豆杉、八角、花椒、秃杉、印楝、竹子等重要树种的培育和加工利用,力争一批企业和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鼓励林业企业参加标准制定,修制定10个国家标准,20个行业标准和120个地方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林业生产主要领域的林业标准体系。
2、加强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林业标准实施围绕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新建一批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将现有的林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有机地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发挥林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林业重点工程按标准设计、按标准实施、按标准验收,实现林业产业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升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立国家和省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以上,示范面积30万亩。
加强林业标准的基础性工作,完善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管理机制;加大林业标准宣贯力度,普及标准化知识,提高标准化意识;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确保已经颁布的林业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3、建立健全林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增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立林产品质量监测制度,加大对林产品、林木种苗、花卉和森林食品,特别是涉及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林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强化外来有害生物检疫,推行质量标志管理,确保生态安全和林产品质量安全。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范有序的林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体系。
(1)建立健全林产品质量监督与检测机构,加强林业质量检测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林产品质量监督与检测能力。尽快建立健全我省林产品质量监督与检测机构。依托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建立国家林业局经济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昆明)。
(2)强化林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实施林产品质量监测制度,加大对林产品、林木种苗、花卉和森林食品,特别是涉及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林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强化外来有害生物检验检疫,推行质量标志管理,确保生态安全和林产品质量安全。
(五)完善林业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以提供先进完备的科研条件和保障科技创新顺利开展为主要目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全省林业科技体系建设、林业科学试验和教育平台建设、和林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全面改善我省林业科技基础条件。
1、加强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现有省级科研机构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依托州市级科研院所,根据全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以项目为纽带,创新机制,加强协作,在典型林业经济生态区逐步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林业科技创新团队和区域林业科技中心,提高我省林业科技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
2、加强林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提供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和社会服务为目标,根据全省林业科技发展的需要,重点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期科学试验基地、森林生态统统系统定位研究站等林业科研平台;省林业科技服务中心、亚太林业国际交流与培训中心、种质资源库、科学数据库、科技信息网络等林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核桃、木本油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业技术研发平台;成立林产品、经济林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林业科技园区和科学试验林(场、圃)等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以省级林业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基地、树木园、植物园等为主体的林业科技科普和教育平台。
3、加强林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具有良好技术基础的优势企业(集团),以项目为依托,以产品为龙头,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充分挖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和成果储备,产、学、研相结合,建设若干个林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
4、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结合国家和省重大专项和重大(重点)项目的实施,组建若干个创新团队,营造鼓励各类人才在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中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以领军人才带创新团队,以创新团队拿重大项目,以重大项目促学科发展,以学科发展培养各类人才的格局,实现尖子人才、创新团队、重点学科和整个科技队伍全面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创新团队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与科技事业的共同协调发展,实现林业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更好地担负起支撑和引领新时期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任。
5、加强推广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使全省县级建站率达到100%,乡级利用现有的林业工作站为依托,配备1至2名专职的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或由县级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派出林业技术推广人员。通过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认定等手段,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基层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基层林业科技骨干和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与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构建科教培训体系和从业人员终身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科技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加强科技发展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体系建设围绕林木新品种选育、保护和监管,加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建设,加强林木种苗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加强植物新品种测试机构、执法体系和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植物新品种保护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我省林木良种管理水平。
2、加快林业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以提高林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测和检测水平、提升林业外来生物安全监管能力、建立和完善林业生物安全预警和防控体系为目标,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立1个省级林业转基因生物检测中心、 2个转基因生物中试基地,提升林业转基因生物检测和监测能力;通过在重点口岸建立林业外来生物试种隔离区对重点外来生物进预警预报,为林业外来生物推广应用提供安全和技术保障,降低生物入侵风险。
3、强化林业生物遗传资源管理贯彻落实"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以扩大保护、建立惠益分享制度、促进开发利用为重点,加强林业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利用。对林业珍稀遗传资源和我省特有的林木资源进行本底调查和编目,确定林业生物物种珍稀遗传资源优先保护名录,建立特有林木基因资源库,使最重要和最受威胁的林业生物物种资源优先得到保护。
4、推进林业认证体系建设重点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认证标准指标体系,建立健全与国家相匹配的森林认证体系、森林食品认证体系、花卉认证体系等建设。进一步推进森林认证试点示范工作,扩大森林认证面积,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增强林产品林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拓展林业认证领域,逐步建立包括管理体系、产品和服务领域在内的林业认证制度,促进我省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5、强化林业知识产权管理以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重点,大力提高林业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林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应用水平。建立重点出口林产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和预警机制,为避免低水平重复研发、规避知识产权障碍、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和经济纠纷提供服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切实保障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权益,职务技术成果完成单位应对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和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人员依法给予报酬。依法保护非职务发明成果完成人的合法权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林业科技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云南省林业厅林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和协调全省林业科技工作。建立林业部门与科技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对林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重大事项及时进行会商和协调,积极争取公共财政对林业科技投入的稳步增长。加强行业指导,提高科技管理组织机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林业科技资源统筹安排及系统管理,促进科技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协调发展。加强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重视与各项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以及各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强化规划对年度计划执行和重大项目安排的统筹指导,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林业各级部门之间步调的协调,确保规划实施的统一性。完善林业科技工作的检查监督体系,保障各项林业科技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林业科技发展政策环境确立科技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根据林业科技活动的长同期性和社会公益性特点,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健全科技政策法规体系,从制度上营造全生业重视科技、依靠科技、应用科技的政策环境。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建立客观、公正、诚信的科技评价和绩效管理制度。优化资源共享平台,推进林业科技资源与全社会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开放机制。积极探索和制定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创业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完善林业科技规划、重大工程、重大决策的科技会商制度,发挥科技对林业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咨询作用。围绕林业科技重点工作、热点问题和重大成果,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电话服务热线等多种形式,强化林业科技宣传,提升林业科技社会影响力。
(三)加大林业科技投入 1、保障科技投入确保林业科技经费投入逐年稳步增长。争取加大科技推广、示范与研究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用于重点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切实落实林业重大生态工程3%的科技支撑经费的投入;积极争取各类国家级、省级科研计划对林业的支持,提高林业在这些计划中所占的投资比例;积极落实同级公共财政给予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相应配套专项支持。
2、创新投入方式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激励企业大幅增加研发投入,促进社会资金更多投向林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林业企业在研究开发和投入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创新投入机制,整合政府资金,加大支持力度,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3、拓展投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投融资机制作用,吸引民间和国际资本。建立林业科技社会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投融资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运用国家补助、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入林业科技工作,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无形资产质押融资形式,加大对林业产业化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四)强化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加快林业科技人才培养步伐通过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重大项目(课题)的实施以及国内外进修、培训等多种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林业科技领军人物;配合国家和全省才培养实施计划,筛选和培养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通过在职深造、人才引进等办法,提高科技队伍的学历层次;加速造就一批政治素质高,把握国内外林业经济科技动态,管理能力强,能够驾驭林业科技发展的高级管理人才;通过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造就一批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才能的新一代林业科技企业家和实业家;加快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基础性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推广及产业化三类人员协调发展。加强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创新人才。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和人才合理流动机制。
2、推进教育体系建设抓好高等教育、林业职业教育、林业行业培训三项教育工作,实施好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构建云南林业职业教育体系,努力缓解林业科技落后和人才缺乏对林业发展的制约。
3、营造创新人才成长良好环境大力倡导拼搏进取、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提倡理性怀疑和批判,尊重个性,宽容失败,倡导学术自由和民主,鼓励敢于探索、勇于冒尖,大胆提出新的理论和学说。激发创新思维,活跃学术气氛,努力形成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加强科研职业道德建设,遏制科学技术研究中的浮躁风气和学术不良风气。
(五)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稳定支持机制和推广体系;围绕重要林业领域的发展需求,积极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和高校组建互利互惠的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产学研合用组织,进一步开放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公共科技资源,完善和鼓励资源共享机制;鼓励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新型林业科技企业,推进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与市场对接平台和技术交易市场建设。逐步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多渠道投资处于成长期的林业企业,促进林业基础性资源产业的发展。
(六)优化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林业科技管理模式,突破单纯项目管理局限,建立较科学性的规划布局。加强林业科技资源共享、科研机构、科技中介的管理运行机制的制定,优化管理机制、促进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效率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模式。加强林业科技要素和科技资源统筹安排及整合管理,将科技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三套体系一体化统成,打造具有攻坚和创新能力的林业科技集团军。树立"全省一盘棋"和"大科技"思想,加强与其他部门及科技领域协同合作,聚集林业科技资源,壮大林业科技实力。
(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林业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引进国外优良的林木种质资源,丰富育种材料和林产业发展生物资源;继续扩大和加强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社会团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各类机构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结合"桥头堡"建设,积极开展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援助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服务,促进我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林业科技合作,扩大我省林业科技国际影响力。争取建立"亚太林业技术国际培训中心","亚太林业科研和推广示范中心","森林生态文化国际中心"、"东南亚林农基本技能国际培训中心"和林业科技情报信息国际交流中心等省级林业科技国际交流平台。依托平台建设,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培养,全面增强全省林业科技的国际合作能力。
信息来源:罗辉 | 责任编辑:罗辉